寻找宜兴千里马 | 德国工程师斯特凡·普勒布斯廷:选择宜兴 我很幸运
来源: 2023-11-28 16:16:33
编者按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素以“陶的古都”闻名于世的宜兴,如今正站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发展、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打造等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上,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通过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全力构建“2 3 N”产业体系,生命科学、集成电路、新能源、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数字、总部、枢纽三大新经济扬帆起航。
为凝聚人才力量,展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宜兴市委组织部联合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开展“寻找宜兴千里马 才荟兴宜向未来”系列访谈活动。我们将聚焦20位宜兴领军人才,涵盖国家级和省级人才、科技企业家、青年人才、海归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他们正以昂扬的斗志砥砺奋进、笃行不怠,为宜兴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2022年4月,江苏省总工会向37张“洋面孔”颁发了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以肯定他们对支持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的贡献。来自德国,目前定居宜兴的“80后”工程师斯特凡•普勒布斯廷(Stefan Pröbsting)便是受表彰者之一。
6年前,带着专业技术、怀抱创业理想的斯特凡•普勒布斯廷跨洋越海来到中国,来到宜居宜业的宜兴,创办了合资企业宜兴八达流体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一名主要股东,他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宜兴八达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技术公司,主要经营项目包括机场仿真模拟评估项目、容量评估等,自创办以来发展势头良好,其营业额在新冠疫情前逐年稳定上升,已于2020年12月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结缘中国,德国“学霸”在宜兴创办合资公司
从求学经历与科研成就来看,用“学霸”一词来描述斯特凡绝不为过。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世界顶尖的理工高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取得了航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学术领域,他已斩获了多个重磅奖项:2009年,获德国国家学术奖;2009年,获荷兰惠根斯奖;2011年,获得航空科学技术领域的重磅奖项——冯·卡门奖;2016 年,获得加拿大杰出学者奖。
而与中国的结缘,其实从斯特凡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求学期间就开始了。出于对中国的向往,当时他就已经开始在课余时间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他与一位来自南京的中国博士合作过,直到现在两人还是好友。“实际上,在每一个求学阶段,我总能结交到一些中国学者朋友。” 斯特凡说。还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期间,斯特凡已与中国第一家参与核电最大机组工业废水处理的宜兴民营企业——江苏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日积月累,在中国“人脉”渐广,又适逢中国创新创业形势一片大好,斯特凡便果断决定来到中国开辟一番事业。
为何选择在宜兴创业?除了上述合作机缘,斯特凡还列举了宜兴的诸多优势:宜兴市拥有独特的中小微企业生态系统,政府相关部门和环科园管委会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给予大力扶持,比如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会定期召开宣讲会和提供点对点联系人,详细的政策文件可在微信公众号“随手查、随时看”,这些举措非常便利,有效帮助了企业处理行政相关事务,并激励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身业务发展。优良的营商环境和硬核的政策扶持,为企业提供了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服务。同时,宜兴的地理位置也极具优势,离上海虹桥机场开车只要两小时、到浦东机场三小时,去南京禄口机场有机场大巴,出行便捷,时间成本可控。
无惧挑战,“耿直boy”靠技术硬实力说话
“目前,国内吞吐量前10位的大型机场都应用了我们的仿真模拟技术。”谈及公司的成就时,这位德国工程师一向严谨的语气中流露出了一份骄傲。据斯特凡介绍,该技术主要是在大型机场评估是否需要扩建时进行建成效果的仿真模拟,协助机场做出决策。斯特凡曾在一家比利时软件科技公司就职,该公司在航空运输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也正是这段职场经历令他收获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为之后来到中国,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在该领域创办企业打下了重要基础。
2020年初突发、至今仍有余威的新冠疫情,对民航运输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业务与民航运输业紧密相关的宜兴八达流体技术有限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因此,斯特凡表示,公司短期内不会扩大团队,发展策略以保住现有团队、确保人才不流失为第一目标。业务暂时调整成以线上模式为主,但仍保质保量完成手头项目,所有员工的福利待遇目前都没有受到影响。乐观的他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渡过现阶段的“蛰伏期”,公司定会快速恢复蓬勃上升之势。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斯特凡都是一个喜欢规划并高度自律的人。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他能在5年内取得一个本科和两个硕士文凭,同时还坚持运动,练习萨克斯风演奏,并学习了汉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以及法语。他略带得意地透露,他的汉语水平已经可以在跟中国朋友聊天时“接梗”了。学术上更是成果颇丰,截至目前他已在国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了近40篇专业论文。
严格自律、严谨正直,斯特凡无疑是一个“耿直boy”。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在宜兴创业后,斯特凡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科研深造,2017年,他有机会领取不菲的年薪,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传播与海洋工程系。谁也没想到的是,斯特凡表示可以零薪水工作,因为科研本就是他的爱好。最后,双方协商的结果是,斯特凡以兼职博士后身份加入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交大只需向他支付每月1600多元的最低工资即可。这几年里,斯特凡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主动促成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之间的合作,两所高校联合发表了数篇论文。9月12日,他已正式完成答辩后出站。
留住人才,离不开高效多样的人才政策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宜兴对广大科技人才的渴求远胜以往。在宜兴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作为高层次科创人才的斯特凡获得了国家和宜兴对于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并享受了引进人才的配套福利。企业初创,即2016年,他便入选了宜兴市“陶都英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4年后,又成功申报了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引进外国人才专项)项目。2022年,斯特凡还获颁“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成了一名“洋劳模”。
斯特凡说,宜兴的人才引进政策高效且多样,有助于留住高端技术人才,助力企业长远发展。除了提供人才政策补贴、生活补贴以及免费体检、旅游、健身等实惠举措,当地政府还联手相关机构,为外国人免费提供每周一次的中文培训课程,方便他们学习中文,从而尽快适应环境。对于企业招聘进来的外地员工,宜兴还提供了租房补贴、子女学费补贴等奖励政策,为他们定居宜兴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宜兴市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六税两费”减免优惠、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等,为企业走出困难时期提供了有力支撑,斯特凡表示公司也享受了一定程度上的税费减免。
对于即将召开的二十大,斯特凡非常期待看到一些与外商、国外技术进出口等相关的利好政策,因为这些事关公司今后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创业不易,但斯特凡对公司未来在宜兴的发展充满信心,“在这个伟大时代选择中国、选择宜兴,我感觉很幸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