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线扶贫工作者写一段「最美扶贫干部颁奖词」
来源: 2023-09-05 12:17:16
憨厚的笑容里深藏着对扶贫事业的热爱,黝黑的皮肤似乎诉说着杨志超同志精彩起伏的扶贫经历。2018年9月10日,原就职于湾里街道的杨志超由鸠江区委组织部选派至宿松县河塌乡挂职,从这一天起,杨志超接过了前一任扶贫干部杨国良手中的接力棒,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驻点扶贫工作。
抓项目 用热血接力扶贫
贫瘠的土地,薄弱的基础设施,简陋的生活条件,听不懂的当地方言,初到河塌乡的杨志超虽然感受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和期待,但是眼前的现状还是令他内心焦虑,不知从何下手。
河塌乡的夜很宁静,也很漫长,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也没有丰富的夜晚生活,甚至有的路段连路灯都没有,好在杨志超是一个懂得享受寂寞的人,他说河塌乡的夜晚让他学会了思考。经过暂短的心理调整之后,杨志超便开始白天在村里走访了解情况,晚上梳理总结杨国良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
杨国良扶贫任职期间为当地引进了羽番鸭养殖和油茶栽种两个项目,从小在农村长大又有着丰富招商工作经验的杨志超翻看起这两个项目资料,不禁感叹老杨这两个项目搭配的实在是太妙了,羽番鸭养殖见效快,既可以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能鼓舞当地群众脱贫的士气和信心;荒山栽种油茶可谓是因地制宜,化劣势为优势,虽然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但是后期收益高且可持续发展。“年养殖10万只羽番鸭……可解决5个贫困户长期就业,月收入达2600元”“流转450亩荒山栽种油茶产业……10年内每年给斗山河村集体6.3万元”看着这些令人欣喜的数据,杨志超一人在宿舍里笑出了声,这无疑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决心要在这里大干一场,带着当地群众干出一番事业来。
2019年,斗山河村继续流转了300亩低产荒山种植油茶,项目实施过程中,杨志超协调斗山河村负责低产荒山流转、整坡翻耕、林间道路开辟、水土流失治理等;又与龙头企业沟通,由他们负责栽种、施肥、除草及日常维护管理。油茶种植不仅提升了低产荒山效益,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同时,油茶栽种、施肥、除草、采摘预计年带动务工工时400个。
杨志超又带动当地村民扩大了羽番鸭养殖规模,周边100多农户也开始学习养殖羽番鸭,超志超提议“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让村干部们不要参与羽番鸭养殖了,把鸭场承包出去,这样村干部们才能腾出手来干更多的事,他的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闲暇的时候,杨志超又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他隐隐有些担心,传统的羽番鸭养殖还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粪便会污染环境、比如疾病难控制,这些问题虽然短时间之内不会暴露出来,但是他还是想要引进一个更合适的项目,既可以像羽番鸭养殖这样见效快,又不会有很多后续遗留问题。
斗山河村邻村安元村陈氏父子三人引起了杨志超的注意,陈氏父子有着丰富的家禽养殖经验,父亲勤劳质朴,老大憨厚踏实,老二灵活机敏,杨志超经常去找陈氏父子聊天,希望能借鉴他们的养殖经验来突破羽番鸭养殖项目面临的现实困难。杨志超得知外地有些地方禽类养殖已经实现了高程度自动化,人和生产车间分离不交叉,投料给水鸡粪日清全部自动化,有效解决了环保和防疫问题,且温、湿度电脑自控,空气清新,产蛋率高。杨志超在心里一合计,如果能建成5万只规模的自动化养鸡场,每个鸡蛋按五毛钱计算,那每天就有了1万元的收益,这样的项目可不就是他心里一直想找的嘛。再一聊,原来陈氏父子正想投资建设这样的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只是苦于投资太大,找不到合伙人。
杨志超想着自己毕竟是外行,不能全听别人说,为了考察项目,他先后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自动化蛋鸡养殖的行业发展情况、收益情况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杨志超又多次去湖北等地考察,向当地养殖户了解项目的真实利弊,最终认为项目可行。但是自动化蛋鸡养殖项目投入资金大,无论是上级扶贫部门还是乡里村里的干部起初都不看好,为此杨志超多次到县乡扶贫办介绍项目情况,企图说服大家。建设养鸡场,需要流转20亩荒地,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反对,杨志超就挨家挨户上门,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项目建成之后大家都会收益。土地流转好了,供电又遇到了困难,一些村民不同意在自家附近建电线杆,有的说担心辐射,有的说妨碍出行,杨志超不急不恼,对于合理的诉求他都一一协调、设法满足,一些不必要的担心杨志超也很有同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点一点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项目最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得以实施,鸠江区出资80万帮扶河塌乡安元村蛋鸡自动化养殖,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安元村带来6万元经济收入,提供4至8个岗位给贫困劳动力长期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0元,可带动20至40户贫困户发展蛋鸡产业。同时,自动化蛋鸡养殖厂产生的排泄物又可以用作油茶等其他农作物的肥料,不仅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回首往昔,成就振奋人心;展位未来,蓝图催人奋进。
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建成后每年需要从外地购买大量的雏鸡,不仅价高,长途运输也极易损伤雏鸡。2019年9月,杨志超带着心中这个小小的遗憾离开了河塌乡,将扶贫的接力棒交到了第三任扶贫干部文斌的手中。交接工作时,杨志超叮嘱文斌,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帮蛋鸡养殖场解决好雏鸡引进问题,帮他们构建好产业链。文斌也觉得杨志超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便提出在斗山河村建立蛋鸡自动化育雏基地项目,通过孵化雏鸡培育幼鸡和青年鸡,提供给安元村蛋鸡养殖基地进行养殖产蛋,形成孵化-培育-养殖的产业链,实现扶贫共建,带动产业共享。
惠民生 用行动诠释初心
杨志超初到斗山河村时,这里是全县有名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拖欠村干部几年的工资未发,11名村干部共用台电脑,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没有。当地有技能、有学历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工作了,用村干部的话说,村里剩下的全是“六一”“三八”“九九”,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也缺乏信心,村民们更是担心“扶贫”只是面子工程,走个过场而已,不愿意配合,工作如何开展?出路在哪里?成了摆在杨志超面前的首要问题。
通过与斗山河村两委积极沟通最终确定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的工作总思路,“立杆旗、树形象、强宣传”,结对帮扶两地互派干部交流学习、实地考察,找差距、定项目,开展一村一品的脱贫攻坚。村里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要什么,就给什么,结对帮扶就要要帮斗山河村彻底解困。
绘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当策马奔腾。
杨志超曾多次到贫困户家中和他们面对面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有时候遇到年纪大的老人家杨志超没法和他们顺畅沟通,就带着村干部一起去给他当翻译。杨志超用心地把村民们说的话都记下来,回去整理进自己的工作手册里,把大家的想法都梳理出来和村干部们一起谈论,形成工作思路。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斗山河村利用帮扶资金对过去的泥巴路进行了硬化,为了方便村民就医,斗山河新建了一所222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我们住的地方,离县城几十公里,离乡也有十多里,孩子的爸妈长期在外打工,有个感冒发烧的,我腿脚又不好,很不方便看医生。现在可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打针吃药”。村卫生室汪医生给巢坂组村民看病时,李仁媖老人高兴地说。
2018年底,斗山河村对32户低保户、五保户、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和落实“四净两规范”,让他们住进安全整洁农家小屋。孤寡老人李翠英是危房改造受益户,谈及现在的生活,她说“以前我住的是土坯房,一到梅雨季节,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去年经村组评议上报审核,我家争取了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推倒老屋建了新房,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可好了,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房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呀!”。
在羽番鸭养殖场工作的贫困户贺笃旺给杨志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已不是壮年,但当过兵的贺笃旺吃苦耐劳,脱贫愿望强烈,他在鸭场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块钱,加奖金每年收入可达四万元,不仅顺利脱贫还掌握了丰富的养殖技术。贺笃旺的儿子也很勤劳机灵,杨志超想着这样的年轻人不如让他出去走走看看,等学到新技术新思维再回来建设家乡,于是便通过就业帮扶让他儿子到芜湖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这样贺笃旺一家的家庭收入提高了不少,现如今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过结对帮扶,斗山河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个又一个扶贫新亮点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蓬勃涌现,一批又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完成给斗山河村“两不愁三保障”打下坚实基础。危旧房得到改造、水泥路四通八达、自来水连接家家户户,新建卫生室、扩建蓄水池、整治环境卫生、提升改造党群活动室等等,一系列惠民建设给村民出行、就医、住房安全等提供保障,这份颇有“斗山河特色”的脱贫之路让村民们心里有了底,大大增添了百姓的幸福感!
如今,斗山河村不仅还清了外债,村容村貌更是一年一个样,乡亲们都尝到了脱贫的甜头,干劲十足,以前村里日常开个会村民们都不愿参加,现在大家只要一接到通知一准到场,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主人翁一般的笑容,心里想的嘴上谈的都是斗山河村发展。
忘小我 用真心赢得好评
已逾不惑近知天命的杨志超,原本可以选择在芜湖这座安稳的城市里过着属于自己的安稳生活,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与相濡以沫的妻子漫步在夕阳下的街头,可是他却选择了去陌生的地方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为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人而忘我付出。
从芜湖坐高铁到安庆需要大约一小时,从安庆做大巴到河塌乡需要两个小时,从河塌乡换乘当地的小四轮又需要一个多小时,每个月只有一次回家的机会,杨志超每次却不得不在往返路程上花大量时间。杨志超居住的地方经常停水停电,有时候忙碌了一天回到宿舍只能打井水洗澡,如果夏天停了电那只能手动扇扇子,杨志超说白天累了晚上扇着扇着也就睡着了,他还挺享受这样的生活,因为像极了他的童年。每次回家他总从贫困户家里买些鸡鸭或者鸡蛋,一方面他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贫困户,另一方面他也想带些东西回去好向家人吹捧说他过的很好,还能吃到原生态的食品,其实他在食堂一个月也很少能吃上几次荤菜,但生活上的不便他一次也未曾向家人透露过,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品味着扶贫的苦与乐。
杨志超每次回芜湖都会和原单位的同事们聊起在宿松的扶贫工作,这个项目点那个贫困户他都如数家珍,通过他的讲述,同事们也对宿松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河塌乡有了特殊的情感。杨志超还向原单位万里街道提议职工福利都从河塌乡采购,他没想到街道领导也正有此意并让他负责选品,可他又犯了愁,既希望能让河塌乡的乡亲们把滞销的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增加收入,又担心老同事们不理解他,会背后抱怨他。手心手背都是肉,杨志超左右为难。河塌乡的乡亲们得到消息之后纷纷拿出了最优质的土特产供杨志超选择,老同事们了解杨志超的为人,也纷纷告诉杨志超买啥都行,他们都愿意支持扶贫事业,只要杨志超觉得东西好,他们自己再掏钱多买点都行,杨志超这才放下了顾虑安心做起了采购员。
杨志超到宿松挂职之后,原本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儿子成绩出现了下滑,眼看着已经快要上高三了,杨志超心急如焚,妻子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杨志超也很是不放心,按理说儿子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最需要父亲的管教和约束,但杨志超偏偏远在他乡,只能晚上借着电话表达一下父爱,有时候工作不知不觉就忙到了天黑,杨志超又担心影响孩子睡觉只能默默攥着手机发愁。2019年春节,本可以提前十天动身回家的杨志超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一直工作到腊月二十八,大家都催他赶紧回去,越迟回去票越难买,路上也容易越堵车,杨志超只是憨憨地笑笑说没事。杨志超和村干部们同进同出,亲如手足,但家里的情况他一字未曾吐露过,没人知道原来杨志超还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
无论是乡里的干部还是村里的百姓,对杨志超的评价都是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杨志超经常跟着村干部一起深入村民组掌握第一手资料。每当行走在田间地头,杨志超总是格外关注沟渠畅通情况、垃圾堆放情况、道路施工进度、危房改造进度......在他看来这些小事都涉及到百姓民的生活,不能有一点马虎。冬天的寒风就像刀片一样刮在骑着电瓶车在村里穿行的杨志超的脸上,他的脸经常被吹得又红又皴,但他却甘之如饴,他说他是农民的儿子,脸上就应该泛着“农村红”。
回忆起一年的驻点扶贫经历,杨志超说“时间虽短,但却让我得到了由身到心的洗礼,我真的把河塌乡当作了我的第二故乡,每一个扶贫项目对我而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一点一点看着他们成长。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经常回去看看,看看那里的变化,听听那里陌生又熟悉的方言。”
扶贫点亮心灯,致富温润人生。在祖国的大地上,一幅幅脱贫致富的图景令人惊叹,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如此大规模地演绎脱贫故事前所未有。杨志超只是众多脱贫“逆行者”中的一员,平凡如许却执着如斯,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奋斗经历演绎了属于了这个伟大时代的脱贫故事之一。
来源: 区委宣传部
平台运维:鸠江区委网信办
▼
▼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