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都在这里了 在中国做农民要趁早 农村集体土地可直接入市
来源: 2023-08-24 10:17:09
今年初,疫情影响出行,导致楼市冷得跟天气一样。在疫情期间,有购房需求的人可没闲着,通过各种网站、APP,用着VR等最新技术进行线上看房。然而,相关人士却透露,与庞大的访问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寥寥无几的线上达成订单数。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给线上行业带来了红利,然而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线上化趋势,房地产所具有的属性导致线上模式终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达成交易的大多也是已提前实地考察过的购房者。
究其原因,一方面,哪怕在网络时代,信息愈发公开。房地产依旧是个依靠“信息不对称”赚取红利的行业。
尤其是二手市场,以至于滋生了一大批鱼龙混杂的中介机构。所以,消费者又怎会轻易相信那些充斥着不实信息的售房网站提供的“实拍资料”。不实地考察一下就敢下单的,那都是勇士啊;另一方面,过高的价格导致了消费者购房时的慎重与观望姿态,谁都不想为了一套不熟悉的房背上一辈子债。
随着全国各地防疫局势逐渐好转,楼市逐渐开放。网上早已开始流传一些购房者排队查看、购买热门房源的消息。然而,这些所谓的消息几乎都是无法考证的,“陈年老图”频频出现,还有一堆发布不实消息被平台删稿的。不难想象,发稿者是出于什么目的散播的消息。楼市真的火爆到让一堆大叔大妈戴着口罩,顶着风险来看房买房?
某机构公布的调查则显得真实许多,大部分消费者表示疫情影响了他们的购房计划。仅有9.7%的购房者表示没有影响,按原计划购买。疫情之下,大家自然更关心自身的健康,哪怕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并不高,可谁又想成为那不幸的一员。
网传的北京某网红楼盘20分钟售出800多套,然而其火爆的原因并不是购房者对于楼市的信心,而是其3.2万元/平米的单价和不高的总价以及积压了个把月的购房需求。倘若连这样的房型都能“凉凉”,那么楼市大概已经凉透了。
2020年1月,新版《土地管理法》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可直接入市,就有人称楼市将要凉凉。在房地产市场交易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供需关系的平衡,其中涉及到两个重要资源,一个就是土地资源,另一个就是区域配套资源,他们的供需状态,直接决定了房价的构成因素。
而在房地产销售的价格中,土地价格占到了房屋总价的1/3左右,农村集体土地的入市,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市场资源,保持土地市场的交易平衡。如果土地资源,市场供应状态得到全面的改变,那么高房价也将会逐步恢复平稳。
虽然集体土地的入市,能够对城市过高的房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它并不会导致城市房价的崩盘,因为市场终究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前文提到的调查中显示,51%的购房者考虑去资源更集中的大城市购房。从此次疫情就能看出,拥有较好资源的城市在应对灾难面前更得心应手。
诸如温州,因为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哪怕开始涌入了大量患者,却能够有效控制疫情,至今保持仅1例死亡。而在抗疫最严峻时期,小城市居民为了买菜依旧需要冒着风险出门,前往菜市场。而大城市核心区域早已普及了无接触配送服务,市民能真正做到宅在家个把月不出门。
虽然近些年来,中小城市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在一二线城市的人才选择回到家乡,在生活压力更小的城市发展。然而,一二线城市依旧具有小城市难以比拟的竞争力,哪怕是严重遭受疫情影响的武汉,其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地位也是周围地区难以撼动的,过不了多久武汉就会涅槃重生,这段时间有所下跌的房价也会渐渐趋于稳定。
对于身背房债的大众来说,房价的稳定关乎其切身利益。国家必然会出台政策调控。倘若在大城市的购房者纯粹以住为目的买房真正做到“住房不炒”,而不是为了投机,肆意加杠杆炒房,自然不会因为房价略微下跌成为“负翁”。而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房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却会在市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现在,最指望市场有大动作的便是那些房屋中介了,跌了可以说低点来了,高了可以说行情向好。真要是稳赚,他们又为何不加杠杆自己买,而要拼命打电话劝客户。
奉劝那些无良中介,倘若这么会忽悠,还不如去苏宁推客上卖湾流飞机。房屋中介费撑死了两三万,卖出去一架飞机,可就二环内一套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