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昌黎历史大事「满族大臣」

来源:   2023-04-04 16:16:28

“才宝善反清称帝”的故事,曾是昌黎县才庄村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至少1945年前出生的不少才庄人听过这样的故事:“才宝善要当皇上”,“才宝善铸过大钱儿(铜钱),眼大个小挺薄”,“才宝善打仗人不够,黑天把牛脑袋上挂上灯笼充数”……

因为才宝善是昌黎才庄本村人,所以直到1960年代,村里还有老人讲古唠这些嗑。至今,才庄有一些80岁左右的老人还能说出才宝善家的准确位置,说他家就在村委会西北侧,门前曾是高台阶,有石狮子。可令人称奇的是,此人此事本地方志《永平府志》、《昌黎县志》却均无记载。

才宝善家位置示意图

“才宝善举事反清”为何本地府志、县志均无载?其一,主要举事活动并非在家乡,而是在辽宁朝阳一带。其二,地方志选材时,或捡着脸上有光的入志,此等有失当时政府颜面者弃之。虽然家乡方志无载,但此事是咸丰末至同治初年东北反清的重要历史,辽宁方志则大书特书,而且编成二人转传唱。

实际上,才宝善是作为军师鼓动了当地绿林之王李凤奎造反称帝。当地二人转《九反朝阳》唱的就是这一出。唱词为:"大清国来万年收,无福的皇爷驾座龙楼,自从咸丰登大宝,文武官胆战忧。黎民百姓犯了愁,李凤奎人马大战铁沟。李凤奎人马也有万千,沙枪火炮甚是威严。何人定下牢笼计, 定巧计要炸关。何人能收凤凰山?三座塔黎民遭遇的可怜,沈阳城将军名叫恩和带领人马八百多,放火先烧闾阳驿,大炮响震山河, 两下大兵动干戈。宁延州的头儿名叫胡老德,李凤奎来泪双垂,拿出来磕头的折子一老大堆,从上到下看一遍 ,有大爷猛张飞,三弟名叫滚地雷,英雄豪杰一概全没。李凤奎来呀泪扑簌,脱下蟒袍地下铺。从上到下看一遍,有万达和刘珠,才宝善就放声哭,英雄豪杰一概全没。“ 二人转唱词只做参考, 当地有方志详细记载了才宝善是何许人也。

民国《朝阳县志》中对才宝善记载有:“永平府昌黎县廪生才宝善屡应乡举不第,数为不法,惧被执,率匪十余赴奉天,途经新民厅,以面生可疑被执,递解永郡监禁。其党劫狱救出,潜伏滦州之倴城,树旗哨集,欲为大逆。既而难抗官军,遂出口投李凤金于要尔营子。凤奎匿之于古槐山寺中,以谋不轨说李凤奎。该李凤奎本系土棍,焉知天下大事,惟才宝善虽品行不端,而学问智识奸谋诡计颇可称许。”“才宝善以为有时机可乘,屡次说李凤奎举行大逆,自立为王。”

《朝阳县志》的记载确有史据,才宝善确实是“李凤奎反清称帝”的主谋。说来也巧,才宝善起事之地辽宁朝阳正是东北古昌黎郡之地,属历史上包括唐朝在内的多个朝代叛乱的策源地。

永平府、昌黎、倴城、才庄村位置示意图

才宝善认为的机会是什么呢?才宝善说动李凤奎武装举事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初。那些年清朝正值多事之秋,呈天下大乱之势。1851-1864年是太平天国造反,占据长江流域7省共236个州县,差点北伐攻进北京。1853-1868年捻军造反,占据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全国各地匪患猖獗,清政府只能鼓励地方团练应对。据说,昌黎的团林村,即由“团练”演变而来。1856-1860年有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由天津攻入北京,后火烧圆明园,致使咸丰帝于八月初八(9月22日)逃往承德行宫避暑山庄避难,并签订不平等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当时,清朝常年战乱,经济萧条,民怨沸腾,八旗兵多奉调入关而东北兵力薄弱。才宝善纵览天下大势,鼓动李凤奎武装起义,欲成就大业,颇有政治抱负。

才宝善作为科举制度下的廪生,说明他是有文化有见识之人。按照清朝科举制度,初投科举的读书人,不分年龄、信仰、职业,统称童生。通过第一道关童子试的人称生员,俗称秀才。第一道关童子试要跨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大门槛。秀才又分三等:廪膳生、增广生、附生。头等的是公费的廪生;二等的是自费生叫增广生;三等的是刚入学的秀才叫附生。生员考上举人就能进入体制内当官了。因此,才宝善是头等秀才,只是屡试未中举。他很可能曾在卢龙永平府的府学读书,从而结交广泛,有号召力,以至于可在卢龙劫狱后逃到倴城(滦南县)避难,反而在家乡昌黎活动较少。

卢龙永平府府学位置示意图

才宝善赴奉天(今沈阳)被从新民解回永平府后劫狱逃脱,记录于在《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七咸丰十一年辛酉三月乙卯日的日志里。“乙卯。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直隶卢龙县知县陈赞清、上年秋间。有永平土匪才宝善等、因案拏获。收禁该县监中匪伙商姓贿嘱管狱家丁潜往狱中句通外贼数十人将才宝善劫去。该县贿嘱同城官弁。捏报公出。并改劫狱为越狱。又卢龙县王格庄土匪王学典、聚众数百人。抢掠迁安县当铺破案。王学典贿通衙役。将李德观指为盗首。该府委员审出真情。王学典令户书童树型、贿通门丁黄升、潘福等、陈赞清暗受贿银八百两。遂将李德观正法以灭口等语。才宝善上年业经拏获陈赞清何以纵令伙匪劫狱远扬王学典聚众抢掠为害地方。该县竟敢受贿。冤及无辜。似此婪赃枉法。纵盗殃民实属大干法纪。着文煜确切查明。严参惩办。不准稍有徇隐。原摺着钞给阅看。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 对于永平府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好事,难怪光绪版《永平府志》不载。

咸丰十年(1860年)秋,才宝善逃出卢龙监狱,潜伏倴城(今滦南县) 欲再次“树旗哨集为大逆”,终未成功。他在永平府地面已无法立足,便去东北投奔了金矿矿工出身的朝阳绿林魁首李凤奎。除永平府的才宝善投奔李风奎外,当地周边绿林势力刘珠、白凌阿、王五、葛成隆等也都聚于刘凤奎旗下。在才宝善等鼓动下,刘凤奎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刘珠被封为“领兵元帅”、才宝善被封为“军师”。

李凤奎、才宝善等起义初期尚且顺利,但很快遭到了各路清军的重点围剿。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四日(3月14日) 李凤奎、刘珠、才宝善率义军六七百人进攻三座塔(朝阳县)城,攻入巡检衙署,打开监狱,释放监犯300余人,随后,砸开三座塔税衙银库,知县富昌越墙逃跑,义军遂占领三座塔(朝阳县)城,后又攻占凤凰山。义军迅速发展到数千人。

李凤奎按照才宝善“开拓强土,扩充军实”的建议,分兵出击,扩大战果。李凤奎亲率黄旗队,攻取建昌(今辽宁凌源),另一路进攻占赤峰县,在今喀左水泉重创清军。这直接威胁了咸丰皇帝所在的避暑山庄行宫,引起了清军的重点会剿。三月十五日(4月24日),李凤奎率起义军在三座塔东北桃花吐遭清军夹击,伤亡惨重,刘珠重伤阵亡。次日,李凤奎被当地地主武装俘获杀害。

李凤奎、才宝善起义军攻打建昌城

有资料表明,1861年,乐亭最大的奤商汀流和刘石各庄刘新亭之后刘兆熊也参加了这次镇压起义的行动。当时,刘兆熊作为师爷跟随晚清大臣文祥在热河省朝阳镇三座塔镇压了李凤奎、才宝善等领导的朝阳起义军。刘兆熊是著名相声演员冯巩母亲刘益素的太爷爷。

朝阳起义军遭到重创后,化整为零分散四方,与清军打起了游击战。才宝善、白凌阿、王五与李维藩、葛成隆、王起与马振隆、 张玉各股势力成了东北地区反清的主要武装力量。

东北抗清起义军的部分活动地点示意图

同治元年(1862年),朝阳起义军余部在新立屯分伙,白凌阿、才宝善率100余人奔昌图;王五、张广义等80余人奔八面城、买卖街。白凌阿部遭奉天清军追击,队伍分散,损失惨重。同治七年正月,白凌阿在吉林弓棚子落网被杀。直到光绪元年(1875年),在热河地区其余党犹存。

才宝善在后续的东北抗清运动中起多大的领导作用不得而知,但其长期未被抓获确是不争的事实,还曾让清朝皇上为之着急上火。

在记载咸丰帝的工作日志《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中有7次涉及追拿才宝善的内容。具体为:咸丰十一年,辛酉。1、卷之三百四十六,三月戊申日;2、卷之三百四十七,三月乙卯日;3、卷之三百四十八,夏四月己未朔;4、卷之三百五十四月丙戌日;5、卷之三百五十一的五月己丑日;6、卷之三百五十二,五月庚子日;7、卷之三百五十五,六月癸酉日。一个月后咸丰帝于承德避暑山庄驾崩,6岁的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清实录同治朝实录》卷之六十一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丁巳日:“谕议政王军机大臣等、景纶等奏、捦获匪首葛城漋一摺已明降谕旨。令将该匪首讯明正法矣。惟此股首匪,尚有才宝善在逃未获。岂容日久任其漏网。著景纶即亲提葛城漋严行审讯。务将才宝善踪迹究出。一面督饬在事将领严密缉拏。毋任潜逃。致贻后患。黑背等处地方余匪仍著责成瑞徵摉捕净尽。不得草率了事致令余烬复然。将此谕令知之。” 当时同治帝小不经事 这应当是慈禧太后过问了此事。

关于才宝善的下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宫中朱批奏折全宗》04号[Z](案卷9889,文件号36)中记载:才宝善于同治四年(1865)在义州被俘。尽管如此,可并无才宝善被杀的记录,仍存在其使用替身而自己逃脱的可能性。同治七年初,白凌阿被俘时清政府谕军机处说:“白凌阿一犯,履经官兵拿获,乘间逃脱,其真伪殊难辨别,兹据该将军(吉林将军富明阿)所奏各情,谅必审讯明确。倘此次所获非真,将来别经发觉,必惟富明阿是问。" 有资料说,才宝善后来在辽宁北镇的医巫闾山作了道士,并且是有名的闾山道士之一。

在“历史新知网”上有《闾山道士》一篇,其中就有关于才宝善下落的详细内容。文中说:“闾山道士宝善悲情:《历代名人闾山诗选》录有‘大朝阳壁石刻诗二首’,作者才宝善。” “1864年6月奉天省昌图厅奉化县(今吉林省梨树县)马震隆(马傻子)高举“替天行道”大旗起义。起义军在奉天、吉林两省转战千里,攻占大小城池十几座,出边墙战围场,驰骋在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这支起义军于同治四年占领小黑山镇,11月进据北镇中安堡。进攻北镇城未克。才宝善一直随军出谋划策。1866年5月清军血染黄旗堡,起义军遭到残酷镇压。从此,才宝善隐姓埋名四处躲避清军的追捕。他一心想做个彪炳千秋的伟男子却郁郁不得志。1866年岁尾,他躲在客店里借酒浇愁,写下了“除夕七律”以抒发心曲:“短榻孤灯又岁残,宝刀何日斩楼兰?新沽边酒初成醉,乍解征袍未觉寒。旅舍焚膏添寂寞,人间燃竹报平安。明朝起諻瞳瞳日,万象回春不忍看。”走投无路的才宝善最终在闾山三清观出家做了道士。大约在事态平稳后,他请石工将自己的两首诗刻在大朝阳的石壁上。此诗由当地一位教书先生从大朝阳石壁上抄录下来。此抄稿传到邱德富先生手中,并由余向乾先生将其收入《历代名人闾山诗集》中。” 由此看来,才宝善确是逃脱了清朝的追捕。

医巫闾山三清观

才宝善生卒年不详,其在今昌黎县才庄村已无后人,其人其事村里人已极少提及少年多闻所未闻。今作文记之,以免此段历史湮灭于故乡。

注:“历史新知网站”网址:

https://www.lishixinzhi.com/xgs/556648.html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凤奎举事与清同治年间东北之乱》,王景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1期 2014年1月

2、《关于近代东北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吴文衔,北方论丛,1986年第1期

致谢:衷心感谢所有对本文写作提供帮助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