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与营地有什么不同「营地研学和拓展的区别」
来源: 2023-03-12 18:16:17
就在前两天陕西省公布了第四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这是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来的。
基地和营地是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今天小研给大家科普一下~
区别一
基地
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
营地
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和集中食宿的场所。
区别二
基地
•具有足够容纳200人及以上的室内或半封闭教学场所。
•配有必要的教学用具、仪器,性能良好,检验合格,无安全隐患。
营地
•用于教学的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
•设有室内室外实践教学、运动体验场馆,场馆功能分区明显,主题鲜明。
•配有教学仪器、体育锻炼器材、手工劳作工具等,且性能良好,检验合格,无安全隐患。
区别三
基地
具备同时容纳200人及以上的用餐场地。
营地
•设置学生食堂,实行营养配餐,用餐卫生、方便快捷。
•提供绿色、环保、舒适的餐饮桌椅,无安全隐患,满足一次接待200人。
区别四
基地
无住宿设施
营地
•保证选址科学,布局合理,便于集中管理,营地宿舍满足一次接待200人。
•野外露营点应选址科学合理,帐篷搭建安全规范并设警示区。
区别五
基地
具备开展研学实践所需的资源与接待条件,有至少一类特定的主题资源,适合中小学生前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研学旅行资源单位或集合体。
营地
具备开展研学实践所需的资源与食宿条件,具备多样化的教育设施设备和实践活动课程,能够独立组织实施中小学生团体研学旅行活动,并为其提供集中食宿和交通等服务的研学旅行资源单位。
区别六
基地
研学活动过程中按1:15配备教学服务人员。
营地
•研学过程中按1:20配备研学指导人员。
•具有入营教育、求生救护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和结营仪式等完整的研学流程。
区别七
基地
资源载体具有独特性
•具有较高的探究体验、观赏游憩价值。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资源平台具有独特性
•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
•市场辐射力较强,具备年30万人次以上游客接待能力。
•特色鲜明,主题明确,教育指向性较强。
资源类型具有独特性
•结合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帮助学生了解地方的地理地貌和历史文化,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乡土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
•或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或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利用各类纪念日、主题日等,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资源开发具有持续性
•采取科学手段和有效措施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营地
研学资源
•课程资源设计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与学生学段特点相适应、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的课程。
•具备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体验等课程类别,研学中强化绿色生态教育理念。
•根据资源及接待能力状况,各营地应至少开设3类课程,每个类别至少有10门课程。
•结合营地所在地资源,编制至少1门地方特色实践课程。
•研学课程须提交学校审定,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执行。
课程类型
•研学旅行课程的形式应包括但不限于参与体验型、合作制作型、集体表演型、激情励志型、互动问答型。
•研学旅行课程应结合学生学段特点和身心特点,具有可实施性、体验性、探究性、教育性。
课程规划
•编有1年及以上课程发展规划,涵盖研学资源、课程体系、保障体系等核心内容,目标明确、措施可行。
•对研学课程开发实践教育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
纵观上述种种概念,我们发现研学旅行基地与研学旅行营地的主要区别在食宿要求和研学课程丰富度方面,下次别人再问你基地营地有什么不一样,不要再说不知道啦~
文章综合自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基(营)地评定与服务规范(试行)、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标准:基地(营地)认定规范、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研学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