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城楼「天津记忆展览馆」
来源: 2022-12-22 18:16:22
每一座大城市都有很多高楼大厦,
但并不是每一座城市
都有很多以“楼”命名的地方。
在天津,
以“楼”为名的地方却有很多,
小白楼、佟楼、南楼、东楼、
西楼、西南楼、李公楼……
这些地方在天津市区闻名遐迩,
它们或为地标,
或为繁华的商业区、居民区。
图源:Hunter辉
然而,
这些地名中的“楼”到底指哪栋楼?
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说起李公楼,现在大家的印象应该是天津站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提起李公楼地区形成的历史背景,人们难免会问上一句,这个李公楼的“李公”到底是谁?
图源:网络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李鸿章,毕竟作为清末重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曾在天津留下很多印记。
所以,李公楼和李公祠到底有没有关系?李公是不是同一个人?文史研究者的答案是: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李公楼立交桥 图源:网络
天津人常提起"三道浮桥两道关",这其中的"一桥一关":指的是盐关浮桥及此处的盐关,清代中晚期,自盐关到大直沽一带,是存盐的场地,被称为"盐坨地"。
盐坨地 图源:网络
天津市区当时共有两处盐坨,一处是海河边"盐坨地",另一处在新开河南岸,称为"北坨"。
当时在盐坨地居住的都是冀鲁地区和郊县的贫苦百姓,他们从事的工作多与盐有关,一般都是起卸、装包、码垛这类的苦差。这个条件,李鸿章为什么要过去建村子?
图源:河东区档案馆馆藏照片
只要有人烟,就会有村落。随着人口的迁入与繁衍,盐坨地一带渐形形成了几个村庄,一般村子取名,要么就是村中大姓,要么就是按照有地位的富户定的名。
那个时候的李公楼不在今天的位置,而在原大王庄天津卷烟厂东边儿,差不多六纬路、十经路附近。村口有个“李公楼”的木头牌坊。但是这个“李”到底是谁,已经不可考了,反正绝对不是李鸿章。
六纬路旧照 图源:美篇@武军
庚子事变后,这一带被俄国人辟为租界,世代居住此地的人们则被赶出租界,另觅居所。
李公楼村的村民穿过铁道,在旺道庄东边的一块坡地重建家园。此地原系苇坑和乱葬岗,极易存水,1939年天津大水,原李公楼村的牌坊被水泡塌,随后兵荒马乱,再无人立此牌坊,只把地名留传至今。
图源:天下老照片网
河西佟楼一带的老居民大抵知道一些关于佟楼的得名。他们会说,之所以叫佟楼,是因为从前有个姓佟的人,盖了一栋二层的小楼房。有人问路时,这里的居民就以这栋楼为坐标,指点方向,慢慢的,佟楼就成了一个地名。
1917年天津水灾时佟楼检查所路口照片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河西佟楼以前的主人姓“童”而不是“佟”,是乾隆年间的诗人童葵园,因此河西佟楼其实应该是“童楼”。
《续天津县志》中这样记载:“童葵园居住直沽之南,买负郭田数目,住一小楼,题曰‘闲闲斋’,日事吟咏。”
可见,“童楼”是这位清朝的文人在津赋闲所建。那个年代,这地方是一片荒野,平地盖起的一栋小楼当然就很显眼了,过往行人便以此为标志。
其实,真正的“佟楼”在红桥区水西庄附近,后来消失了。因为发音相同,逐渐人们便把“童楼”叫做“佟楼”。
真正的“佟楼”,又名艳雪楼。单听此名,就掩不住一种风流旖旎之态,其楼其人其事也的确与美人名士相关。
清朝时,天津的名人雅士倍增,私家园林更是数不胜数。就在水西庄一河之隔的地方,有一座充满风花雪月故事的“艳雪楼”。楼的主人是一位神秘人物,名叫佟蔗村,其为人率性耿直,不畏权贵,乐善好施,却是个多情才子。
图源:网络
曾经的佟楼应是他金屋藏娇之地,这位“娇”就是清代有名的才女赵艳雪。
据记载,水西庄主人查为仁的妻子金至云病故时,查痛不欲生,曾做《悼亡姬》,一时津门名士纷纷唱和,其中最佳的便是赵艳雪的那句:“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赵艳雪的自述,故传为佳话。
悼金夫人
清 赵艳雪
逝水韶华去莫留,漫伤林下失风流。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佟蔗村对这位才貌双绝的小妾更是疼爱有加,特意为其盖了一处园林,起名“艳雪楼”,但后来随着主人的亡故,“艳雪楼”也衰落了。
从河西佟楼沿围堤道向西,有好几处以“楼”为名的区域,如果是乘坐公交车,会听到这样的报站——东楼、西楼、南楼、西南楼。
这样的命名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以一栋楼为中心,确定东西南北的不同方位。然而,这栋楼到底在哪?
既然有东、西、南,甚至西南,为何没有北楼?
据天津师范大学谭汝为教授的《天津地名考》论述,河西区西楼、东楼两地位置相对,明初已成聚落,当时称为西楼村、东楼村。
西楼村因一座楼而得名,东楼村之名纯因与西楼村相对而派生,西南楼因位于西楼以南而得名。
以前的东楼村、西楼村都在现在的人民公园以南的位置 图源:网络
至于北楼去哪了。一些学者考证,在天津解放前的地图上标注有北楼,其后,该地名应是随拆迁而消失了。
南楼,则是民国时期建成的,过去在东楼以南的空地上有砖窑烧砖,人称“比国窑”,从外地雇来些窑工在这儿干活。这些窑工有的拉家带口,所以渐渐就居住下来了。
这片区域在1925年形成村落,因在东楼以南,就取名南楼,实际上村中也没有楼。
据1952年天津市区地图加工 图源:彩虹的五彩生活记录
到了1939年河北省水灾,许多难民逃到天津,因这里地势较高,灾区难民纷纷到此搭窝铺居住,留出通道形成胡同,就有了一大片贫民窟。
在如今很多人的心中,西南楼工人新村是保存很多记忆的地方。从1950年起,这里陆续建起了平房,分配给企业职工居住,以解决当时人们的住房问题。
可以分到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在当时来说已称得上是“豪宅”。那个时候的天津还没有高楼林立,小伙伴玩捉迷藏、捕蝴蝶,童年时光甚是美好。
这些有着很多传说和故事的小楼
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车轮中
它们的得名
多是因为在当时荒芜的环境中
一座小楼的突出和醒目
而今
在留下名字的这些地方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小楼已不再是独特的城市建筑
却是始终镌刻在城市记忆中的独家往事
图源:网络
地名是城市凝固的自传
除了这些“楼”
天津还有“沽”、“港”、“洼”
他们都是如何得名?
打开万视达APP
↓
找到标签页精选
↓
下拉找到今日必听
↓
天津地名古今谈
在广播中听历史
探寻地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