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守护一渠清水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9-26 08:40:04
□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人民福祉,该如何让一渠清水实现永续北上?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探寻清水北上的奥秘。
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金黄麦浪。在距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240多公里处,有一条“天河”奔流而过,这是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沙河渡槽。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鲁山县时地势骤降,且遇大河阻拦,南水要想继续北上,保障水质清澈干净,就要架设空中水槽输送水流。
站在沙河渡槽水闸边放眼望去,清澈的丹江水通过节制闸,从4个巨大的“U”形槽中奔涌北上。沙河渡槽工程位于河南平顶山市,工程总长11.983千米,可抗8级地震。“沙河渡槽的建成,填补了国内外水利行业大型渡槽设计及施工的技术空白,是工程奇迹。”南水北调中线鲁山管理处副处长吴海洲告诉记者。
对沙河渡槽来说,安全尤为重要。“我们从‘人防、物防、技防’入手,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吴海洲介绍,管理处设有警务室,成立了专门的安保队伍,每天沿渠巡逻;渠道沿线设置封闭隔离网,顶部安装滚轮刺丝,有效防止入侵;沿线布设129个安防高清摄像头,便于发现问题,保证设备设施安全。
一渠丹江清水到京津,以明渠为主自流方式输水,全程1432公里。江河东入海,南水北送京。如何让江河相见不相交?南水北调工程师们有答案:上天过渡槽,入地穿黄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731公里的中原大地上,不仅仅有沙河渡槽,更有渠首、穿黄工程等多个工程奇迹。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群山环绕、碧波荡漾。“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II类以上,大部分达I类,可直接饮用。”河南省南阳生态环境局淅川分局监测人员石亮一边介绍一边用取水器从5米处取了一瓶水分给记者,水质纯净,入口甘甜。“我们每个月都会对水质取样检测,保持直饮水的水质标准。”石亮说。
35岁的尚士杰是丹江口水库的一名护水队员,主要负责水面的日常清漂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顶着大太阳乘着一艘清漂工作船清理水面的细小杂草和漂浮物。这样的护水队员,淅川县有2000多名,他们常年守护着库区水面和库周沿岸。
南水北调成败在治污。为确保水质达标,丹江口库区强力推进治污和水质保护工作——淅川县17个乡镇街道和150个中心村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点;库区清漂管护队伍达数千人;建立多个水质监测站点;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支持企业转型升级……6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也得以提升。
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新郑段,两岸建起了超1.4万亩的生态廊,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新郑段向新郑市供水总计超4.5亿立方米,水质标准稳定在地表水II类及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新郑管理处工程科负责人崔金良告诉记者。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每年6000万立方米的补水,新郑市地下水位下降情况大为改观。“地下水位已回升2米左右。”新郑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李国照说。
保障清水北上,也离不开水利移民的大力支持。做好移民迁安工作,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小洋楼……记者走进平顶山市宝丰县周庄镇马川新村。“这里环境好、交通便利,搬过来10来年了,越过越踏实。”47岁的马川新村村民刘玉芬说。作为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淅川县先后动迁36.8万人。马川新村就是2009年8月25日从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南岸整体搬迁到宝丰县的。刘玉芬当时也是淅川县移民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在家门口的珍稀菌厂打工已有4个年头。“我主要是给菌菇装袋、接种,每个月基本上能挣2000多元。”多年来,宝丰县积极探索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新思路,发展移民特色产业,助力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