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聚焦 >

洛阳制造喜事不断 大数据产业园正式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来源:互联网   2021-02-05 17:19:39

“洛阳制造”喜事不断——载体培育有成效:洛阳大数据产业园近日正式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新增19家“小巨人”培育企业;企业达产建新功:中铝洛铜今年3月铜加工材产量、合同订货量、产品销售量均突破8000吨,单月产量创下公司近50个月以来新高;项目推进快步走:总投资约45亿元的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全面推进,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产。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近年,市委、市政府持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制造业“主力军”持续壮大。有数据为证:201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10.2%,比2018年提高2.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1.6个百分点。

围绕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洛阳市近年不断加快环保产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培育发展,通过建好园区平台,推动延链补链,用好产业基金,坚持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动力源泉。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制造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

2019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同比增长13.2%,高于工业增速4.6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发挥。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市39个工业行业中,27个实现同比增长,21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等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20%、20%。

工业生产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去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8.98%。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4.9%。全市“三大改造”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超过八成,2500余家企业实现上云,1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推广应用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1574台。我市建成全省首个、全国第2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中心城区实现移动5G网络全覆盖。

在载体建设方面,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成为全国批复建设的第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我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信重工、普莱柯等2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一拖集团、兰迪玻璃等11家企业被工信部确定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工业设计之都”建设高位起步,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业设计企业。

企业梯队逐渐建立——

我市大力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试点行动和“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等,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成长梯队。2019年,50户重点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剔除洛阳石化检修影响,重点工业企业累计产值增速为9.3%。

全市新增“小巨人”(培育)企业19家,新认定市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0家,51家中小企业入选河南省“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库。全市民营经济组织数量达46.4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5.4%。

随着2020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宏兴60万吨/年工业三苯等194个已竣工项目进一步投产达产,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等214个项目建成投产,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紧紧扭住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两个关键,突出洛阳产业特色,实施制造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五大攻坚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上规模、产品服务创品牌,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加速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

数据看亮点

● 2019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同比增长13.2%。

● 2019年,在全市39个工业行业中,27个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等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20%、20%。

● 2019年,全市“三大改造”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超过八成,2500余家企业实现上云,1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车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