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德路历史「走在广州的街头歌词」
来源: 2023-09-17 08:16:08
忙忙碌碌又一年,
人心虽然疲惫,
但也因年关将近而热切起来。
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
是所有人的心愿。
在广州,
每年还等不及迎春花市,
就有一个地方率先扛起年味的大旗。
这里早早地就张灯结彩,
挂上红灯笼、福字贴、对联……
红红火火点燃了过年的气氛。
这样的年味就足够了吗?
其实不然,
不论布置得多么热烈红火,
如果没有人的参与,
终究是冷清的。
但这条街上永远不缺往来熙攘的人群,
与店家讨价还价的人,
精挑细选心仪的装饰,
只为给生活添一份浓烈的色彩;
选购质量上乘的海味干货,
只为丰富家人的团圆饭……
这一份鲜活的生活气息,
正是我们心中的年味。
而这里,正是一德路。
昔日广州南城墙
民国初设商业街
明嘉靖年间,广州修建外城,今日一德路所在即为新城南墙,城外就是珠江,清朝两广总督府就设立于此。今日,还可以在一德路地段寻得“五仙门”和“靖海门”的印记。
1920年,广州拆除城墙修建马路,建设骑楼、开设商铺,一德路因明清时期的一德学社而得名。
这里,沿街而建的骑楼富有岭南风情,既能挡风遮雨,又能在酷暑之日提供一片清凉,迅速为一德路积攒了大量的人气。民国时期,一德路的海味、凉果、副食品贸易经营已经初具规模,有大小市场10多个,还有许多沿街摆摊的小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些茶楼也接连在这里开设,为凌晨就开始进货忙碌到天明的商人们提供喝早茶与歇息之地,为这条终日忙碌的街市增加了许多生活气息。
广州人将商品集散地称为“栏口”,也有俗称“八九行”。由于水路的畅通,珠江边自然聚集了众多栏口。而广州最大的果栏、菜栏、咸鱼栏都集中在一德路南侧。广州人一听“去三栏”,就知道是去一德路。就这样,这条名为一德路的商业街一直延续至今,已繁华了近百年。
海味干货汇聚
广州人的购物天堂
从地铁六号线一德路站出来,海浪似的咸味扑面而来。千万别误会,这里并不近海,但这里拥有广州最负盛名的海味干货交易市场。
鲍鱼、元贝、蚝豉、干鱿……各种海鲜干货的味道混在一起,用味道为来到这里的人们宣示了一德路的初印象。
广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乔军伟摄
其实,一德路不仅仅出售海味干货,这里已容纳大大小小几十个批发市场和超过万家商户,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西段以玩具文具、包装材料为主,中段以海味干果、餐料副食为主,东段以礼品精品、节庆用品为主的多个批发市场。
大洋网记者林珠珍、罗浩天摄
如果说海味和干货混杂的“海咸味”是这条街不变的特色味道,那么推车在马路上穿行的声音便是这条街的背景音乐。
因为这种嘈杂的“伴奏”,人们讲话都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更使得这条街总是一片喧闹。
一德路虽然有很多批发市场,但也有零售贩卖,“平靓正”的货物常年吸引着识货的老广们前来购物。来到这条街,爱喝汤的广州人可以毫不费力地买齐煲汤好料,读书的学生也喜欢在开学前相约去万菱广场采购文具。这条街是广州人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若你一直生活在广州,一定也有在这条街上采购的回忆。
节日的忠实追随者
延续最“广州”的年味
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一德路都是广州最早过节的地方。尤其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商家们一早瞅准商机,把年货摆上架贩卖,货物多时,甚至堆在地上,有一种“爆满”的感觉,将一德路渲染成一片火红的海洋,喜庆十足。
今年,除了传统的对联、福字贴、灯笼等极具年味的装饰品,以及聚会必备的糕点和坚果之外,货架上自然也少不了憨厚可爱的金猪宝宝,应景,十分引人注目。
有心的广州街坊已相继来到一德路加入采购年货的行列中。不论是家中的装饰,还是年夜饭的食材,这里一应俱全。与商场相比,这里的货品更加齐全,价格更为低廉,还可以货比三家,能让人满载而归。
以前那些跟在长辈后面,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看花了眼的小朋友,现在或许已经长大成人,负责采购家中的年货。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一德路依然是那条充满浓浓年味和生活气息的街市。
比过年更幸福的是盼着过年,
而比过年更有年味的是准备过年。
在这条广州人最熟悉的道路之一,
依然延续传统的年味。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 缪璟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