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影视产业「无锡文化产业园」
来源: 2023-08-04 14:16:12
今年年初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人世间》,口碑爆棚,创下央视黄金档电视剧近8年来收视新高;2019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被视为中国科幻电影开始崛起的标志,壮阔宏大的场景被网友赞为“国货之光”;主旋律大片《长津湖》打破30多项中国影史纪录,位列2021年全球票房榜第一名……这一部部“爆款”影视作品背后都有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参与,这座太湖之畔的电影梦工厂,以现代影视科技为定位,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龙头的数字文化产业,以独特模式开创“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重要制片基地”“江苏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
影视+科技
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
10年前,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揭牌,主打科技拍摄 后期制作,被称作“华莱坞”,成为中国电影工业3.0的代表。
在这里,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可以被清晰感知,10年前国内电影特效制作主要来自国外团队,现如今特效制作基本可由中国自己的团队完成。例如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主特效制作就是园区的企业墨境天合;国产战争史诗片《长津湖》也是由园区企业Base FX参与特效制作。“《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等影片中恢宏的场面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手段,数字技术是电影创作的‘魔法棒’,也是电影创新发展的加速器。”著名导演尹力曾表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机长》剧组曾在园区内1.2万平方米的影棚内搭建了完整的飞机内景;8号棚在拍摄《中国医生》时复制了一个方仓医院;《追光吧!》《为歌而赞》、B站跨年晚会、央视网络春晚也是在园区录制的。2021年,83部园区重点拍制影片上映播出,其中包括电影《长津湖》《中国医生》《了不起的老爸》《西游记之再世妖王》《许愿神龙》,电视剧《双探》《爱上特种兵》《谁是凶手》等;由园区重点企业星皓影业出品的《澎湖海战》被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影片。
据悉,目前园区已建成包括水下特效棚、国际标准棚、1.2万平米超大影棚在内的15座科技拍摄棚,5座音乐录制棚,形成了具备虚拟拍摄、3D拍摄、同期录音等技术功能的科技拍摄平台,能够满足大型高科技影片拍摄需求;打造了渲染云平台、5G数字影视创新中心、LED幕墙拍摄系统等数字技术平台,为虚拟拍摄、后期制作、软件研发等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了剧组管家、协拍管理、影视金融、版权交易、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完善的影视服务平台,搭建起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2021年园区引入数字影视及数字文化企业293家,其中规模企业115家。全年承接影片拍制298部,影视剧立项485部,同比分别增长14.2%和34.7%。46部省级以上重点影视项目,其中《澎湖海战》《搜救》等12部影视剧获评省级、国家级重点影片,《跳跃的青春》《斗破苍穹》等34部网剧、网络电影列入江苏重点网络视听节目。“每年我们在选题上尽可能丰富,力图突破以往的风格,多创作优质的电影作品,希望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让‘无锡出品’一次次走进大屏幕进入大众视线。”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引领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已成为江苏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优秀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园区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数字影视科技为定位,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在数字经济、5G时代的大背景下,园区依托自身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引领的数字文化产业。下阶段,园区将以“坚持数字引领、聚焦智能跨越”的发展理念,以“积极试点突破、奋力再造标杆”的精神状态,面向“数字影视、数字文娱、数字传播、数字教育、数字版权”五大方向,打造4.0版全球标杆电影产业园区,持续推进发展质量提升。
“电影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化,算法算力驱动着拍摄、制作流程再造,5G使数据无延时流动,云技术实现全球协同,人工智能把建模、剪辑等环节变得极为迅捷,科技给电影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制作过程智能化。”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将围绕核心技术建设实验室和技术平台,投资2亿元打造2个智能虚拟拍摄棚,投资2亿-3亿元建设算力中心和渲染云平台。按规划,园区三期投资20亿元,四期投资10亿元,五期投资10亿元,最终要实现管理、拍摄、制作等科技化、智能化。
在提及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希望在世界电影版图中的定位时,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想成为国际化电影工业园区的一个标杆。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那么园区愿为全世界的造梦人提供一个‘造梦工厂’。”随着今年总投资20亿元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三期正式开工,无锡元宇宙创新产业园、无锡数字文化产业园正式挂牌,一批又一批类似《中国医生》《人世间》这样的影视作品从无锡制作出发、走向世界。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