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会展中心兼职靠谱吗」

来源:   2023-08-01 10:16:18

如今说起琶洲试验区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最为贴切。特别是琶洲西区,几年前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已经是一片“钢铁森林”;去年初还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阶段,如今阿里巴巴、唯品会、赫基等企业已经“安家”,企业入驻带来产业导入、人才流入,“去琶洲上班”开始成为人才流动新趋势。

2020年,30平方公里的琶洲试验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0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2.1平方公里的琶洲西区更是一马当先,阿里巴巴、腾讯等26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龙头项目,总投资852亿元,目前已注册130多个项目及业务运营公司,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4.3亿元,同比增长36.4%,同比增长21.5%。

如今,琶洲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随着阿里巴巴、唯品会等企业的入驻,琶洲企业加速入驻运营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漫步琶洲,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办公灯亮起来,楼宇经济热起来,“琶洲人”多起来,处处可感受到琶洲强劲的发展脉动。

办公灯亮起来

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的琶洲已经成为广州的夜景之一。关注琶洲的人会发现,除了景观灯外,不少大厦里办公灯开始亮了起来。随着琶洲重点项目加速投入使用,这片“钢铁森林”开始成为“创新雨林”,人气旺了起来。

就在几天前,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举行入驻仪式,接下来将有约6000名员工陆续搬至这里。在广州低调发展了20年的阿里巴巴,将以琶洲为大本营,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主要承载阿里巴巴在华南地区的移动事业群、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上下游归集等业务领域。

如今,琶洲已经吹响了企业加速入驻运营的“集结号”,从去年7月唯品会全球总部项目成为琶洲西区首个交付使用项目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目前已经有7个项目投入使用。

更多的重点项目正在“赶来”的路上,其建设速度同样开启了“加速度”。“2017年华邦-凯旋项目奠基的时候,琶洲还是待开发的状态,如今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华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苏如春感叹琶洲的快速发展。

该公司落在琶洲的华邦-凯旋项目分两幢,一幢建设为172米高的华邦总部大楼,一幢建设为150米高的高端国际品牌酒店。几天前,该项目的“琶洲客厅”空中连廊升座,两栋塔楼在百米高空完美“牵手”,为琶洲再添一座城市地标。苏如春认为,琶洲前景可待,海珠未来可期,他期待着早点乔迁琶洲,助力琶洲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无独有偶,科大讯飞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大楼也于上个月封顶。早在2015年,科大讯飞就将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布局在广州,并同步在琶洲拍地。自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创办以来,科大讯飞已陆续与广东省和广州、深圳、东莞等11个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

数据显示,除了已投入使用7个项目外,琶洲西区已拍地未建成的产业项目还有30个,其中复星项目南地块竣工,国美控股、小米、TCL等13个项目已封顶,腾讯、欢聚集团等6个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三一重工、树根互联、珠江啤酒等4个项目正在进行基坑施工,三七互娱、海大集团、名创优品等2020年以后拍地的6个项目,正在进行设计等前期准备。

随着琶洲越来越多的项目投入使用,一幢幢大楼的办公灯被陆续点亮,琶洲的灯光将更加璀璨。

楼宇经济火起来

高楼亮起是表象,经济活力是内核。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琶洲“安家”,点亮的不只是夜里的灯光,更带来无限的经济活力。目前,琶洲已建立了“三边”机制(边来总部、边建总部、边育产业),同步推进“项目建设 产业导入”,确保龙头企业拍地第二年起就产生经济贡献。

数据显示,2020年,琶洲试验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0亿元,同比增长6.2%,推动海珠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43.7%。“数智”引擎发力愈发显著,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零业和建筑业。

“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更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楼宇经济更是水涨船高。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策略顾问部董事张晓远表示,广州写字楼市场空置率为全国最低,而琶洲写字楼近五年间扩容6.5倍、全市增速最快,广州楼宇经济“未来十年看海珠”。

琶洲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琶洲试验区新注册成立企业近8000家,企业类型大多数集中在批零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和居民服务业。接下来,琶洲将围绕“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工作,招引国内外业界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落户,培育几个特色产业集群。

据统计,未来三年海珠商务楼宇供应量占全市比重超50%。为此海珠还组建了“楼宇服务官队伍”,指导海珠9家商务楼宇成功评定为广州市超甲级、甲级写字楼,助力全区亿元楼数量增至12栋并荣获2020中国楼宇经济领军发展城区奖项。

随着楼宇经济火起来,“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的同时,更多乔木式、灌木式中小企业也将在琶洲茁壮成长。

“琶洲人”多起来

上个月,琶洲试验区便民服务车正式启动运营。两条便民线路,一条设置了磨碟沙地铁站、阿里巴巴大厦、赫基大厦等站点,一条设置了广州塔地铁站、琶醍海洲路口、唯品会大厦等站点。需求带动服务,随着“去琶洲上班”开始成为人才流动的新趋势,便民服务车的启动,正是为了解决琶洲入驻企业员工“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随着琶洲企业的加速入驻,近来“琶洲人”这一新词汇流行起来。除了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带来了约6000名员工,目前已落户琶洲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也汇集了200多位科学家与研究人员,现已引入脑机智能研究中心、智联网技术中心、智能感知与无线传输中心等12个科研专项团队,并与科大讯飞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据预测,2035年琶洲地区就业人口将达约80万人。随着区域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琶洲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周边配套建设也日益完善。按照规划,琶洲共规划建设11条轨道交通线及1个港澳客运口岸码头,未来可以实现10分钟到达广州南站,25分钟到达白云国际机场,1小时到达珠三角其他城市,2个小时到达香港国际机场。

此外,海珠也在加强琶洲人才品牌宣传,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例如,海珠已量身定做了数字经济人才标准,该标准将数字人才通过企业规模、担任职务、薪资水平、代表作等各方面因素,划分为顶尖级、领军级、专家级、精英级、新锐级,为后续加强数字经济人才专项扶持提供依托。

不久前,在海珠区的组织下,近60家琶洲试验区重点企业和机构代表前往海珠湿地共植“琶洲创新林”,相比上一次活动,参与企业数量更多、质量更优。可以预见,“琶洲创新林”将会越种越多,人才也会越聚越多。

【南方 记者】 傅鹏

【作者】 傅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