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新安县经济在全省排名「为全省高质量发展」

来源:   2023-07-17 18:16:47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图片由新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9月15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洛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非凡十年 出彩洛阳” 系列新闻发布会环都市区专场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阳市新安县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

这十年,经济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看总量,新安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328.4亿元到2021年的452.8亿元,年均增长6.4%。看质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8.2亿元,年均增长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8%。看后劲,市级以上研发平台从19个增加到222个,高新技术企业从4家增长到61家。培育上市企业2家,拟上市后备企业12家,另有14家上市公司在新安县投资兴业,共同发展。去年以来,新安县全面落实省委“十大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围绕铝钛新材料、风电轴承、高端医疗装备和文旅文创四大“风口”产业,持续实施倍增提质、帮扶解困、盘活资源“三大工程”以及智能、绿色、技术“三大改造”,工业产值达到洛阳市的15%,工业实力跻身全省前10,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这十年,区域更趋协调,城乡变化日新月异。从城市提质、到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全城动员、全域行动、全民参与,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夺牌”,城市更新“出彩”,新安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了深刻的蝶变。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扩大到35.5平方公里,增长26.8%,新安城镇化率从35%提高到55.7%,县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85%,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6%。投资130亿元加快构建“六纵七横一外环”骨干交通网络,洛新快速通道、新310国道建成通车,新伊高速、济新高速开工建设,沿黄户外运动生态廊道全线贯通,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域内“八河一渠”全面治理,矿山治理、生态修复全面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长,现在的新安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去年以来,新安县围绕洛阳市委、市政府城市提质“351”工作部署,实施城市提质工程项目65个,总投资164亿元,改造提升55个老旧小区,全县城区、镇区沿街飞线全部入槽入地,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升。

这十年,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安县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粮食总产量连年稳定在4亿斤以上,新安入选全国产粮大县。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新安8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全部如期摘掉“穷帽子”。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十有十配套”新安标准实施集镇建设,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去年以来,新安县全面落实洛阳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粒樱桃、软籽石榴、冬桃、朝天椒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樱桃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占全省的45%,新安县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安获评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

这十年,民生福祉大幅增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新安县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增长1.87倍,十年来累计民生支出26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万元、2.01万元,分别比十年前翻了2.02倍和2.32倍,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近400所,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近几年来,新安县加快推进总投资68.7亿元的“45699”水资源生态涵养综合利用工程,兴建了引畛济涧、引故入新、三河水厂、三河水利枢纽、青要山水库等一系列引水调水工程,不仅彻底解决了守着黄河没水吃的困境,还为新安未来15-20年的发展奠定了水资源基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十年,改革纵深推进,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作为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全国共青团基层改革综合试点、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一大批国家、省、市级改革试点成功落地新安县,顺利承接省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36项,向乡镇下放县级权限143项。推行“1 15 N”政策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新安县市场主体达到29918户,十年增长近3倍,“心安”营商品牌深入人心。

这十年,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新安县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安县31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均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培育省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14个,国家级、省级示范村18个,“拆墙便民亲民工程”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疫情防控期间,457支党员先锋队、1.6万余名党员下沉一线与广大基层工作者扎实开展联防联控,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建设高质量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