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 通州慢行系统里程已达1280公里 可锻炼、游憩、漫步、骑行...
来源: 2023-03-30 14:16:43
在大都市,车水马龙是常态,也是治理“大城市病”的首要挑战。
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沿河、沿绿、沿路建设慢行系统,打造自行车友好型城市。”向着这一目标,正在快速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营建城市道路、绿道、滨水岸线三网融合慢行系统,逐步解决城市综合治理难题。
通惠河岸边绿道景色清幽,是市民散步的好去处。
慢行路权
近年来,“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但马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现状让不少骑行者望而却步。为保障自行车“路权”,打造自行车友好型城市,副中心因地制宜,在已有道路改造和新建道路上都下了一番功夫。
“这条路改造后骑起来‘利索’多了!”家住合生滨江帝景小区的唐先生每天都要从梨园中街骑车送孩子上学,对道路变化他深有体会。
梨园中街全长1164米,原为一幅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去年,道路启动改造,对两侧人行步道空间重新优化。
原来的行道树位置改建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隔带,原有步道位置改建为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利用道路红线内最外侧绿地新建人行道。这样一来,原先的“一块板”变成了“三块板”,狭长的绿化带把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分割开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2016年起,通州区陆续对乔庄北街、日新路、怡乐北街等十余条道路采取“三块板”改造,彻底实现人车分离,充分保障自行车的路权。
除了增设“硬质”隔离带外,有些道路则增加了柔性机非隔离带。
群芳中二街位于梨园示范区,东起颐瑞中二路,西至日新路,全长2.6公里,改造前为一幅路,且缺少人行步道。
改造后,在保证机动车通行能力和车道的基础上,利用路幅空间增设人行步道及柔性隔离标线,保障非机动车路权和行人通行。
如今在副中心,新建道路从设计之初就高标准推进慢行系统建设。玉桥东二路南起梨园南街,北至运河西大街,道路全长685米,红线宽30米,规划为城市次干路,是新建微循环道路项目。在设计方案中,这条路就融合了“多杆合一”和慢行系统建设理念,在人行步道上设置智能化综合杆,融合智能照明、信息发布、环境监测、移动通信覆盖、交通设施服务等多种城市服务功能。
水绿之间
“我家距离单位4公里左右,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沿着运潮减河绿道骑车上下班,不仅低碳节能,还能沿途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路呼吸新鲜的空气,精气神儿都比以前好了。
”家住新华街道的副中心市民司小南爱上了骑行上下班。
城市副中心多河富水,在大运河、温榆河等水系两岸,一度功能单一的河堤路正变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绿色线性空间,供市民锻炼、游憩、漫步、骑行。绿道与滨水空间,成为城市副中心缓解交通压力、打造绿色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建成温榆河—北运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等绿道300余公里、驿站8处,推动城市健康绿道成环成网,并将通州运河等历史文化贯穿其中,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今年,副中心还将重点推进温榆河三网融合示范区建设,通过局部改造融入部分交通功能,实现“水”“路”“绿”三网区域微循环,有效分流城市道路超负荷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量,缓解交通压力。同时,由于绿道和滨水空间环境好、干扰少,可极大提升慢行交通的舒适性,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城市副中心慢行系统里程已达到1280公里,绿色出行比例已达74.5%。“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将打造绿色优先、慢行优先的慢行示范区建设,推动“水”“路”“绿”三网融合的慢行网络,重点开展通惠河沿线慢行系统、北运河健康绿道等示范项目。
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的慢行系统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绿色、畅通、便捷、舒适的慢行系统将连片成网,副中心居民出行可以享受更多沿河亲水空间和绿道景观环境。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淘二手物品,就到八通集市
【跳蚤市场 / 房屋租售 / 家政服务】
【生意转让 / 寻人寻物 / 宠物信息】
【母婴用品 / 教育培训 / 二手车辆】
【进入八通集市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