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眉山4——一个人的木樨园文化之旅
来源: 2023-03-27 08:16:17
2021-12-14
眉山樱花博览园内的木樨园
这天来樱花园打第三针疫苗,结果无苗,于是决定去公园走走。
冬季的樱花园除了盛开的金菊和不太繁茂的月季之外,别无他花。
仍然美丽的月季
公园只有我一个人,心里一直念着木樨园院墙上那些和眉山有关的名人,于是我径直来到寂静的木樨园。中间有个眉山人从此路过,好奇地看了我一眼,除此之外,没遇到任何一位游人。我是园中唯一的游客,一个外地人,一个对眉山文化感兴趣的外地人。
小园很美,空无一人,可以安心不被打扰的游荡。
穿过第一道月亮门,进入庭院。
安静之所,心为之也安。
这里有一些小花,园外有一小片鼠尾草。。
走廊上的竹椅,摆放整齐,供游人休憩。
因为无人,我上了还未完全装修好的二楼,俯视花园。
下了楼,开始认真看这里展示的眉山人。
入口处为苏洵。来到眉山后,我才弄明白了三苏之间的关系,父苏洵;
兄苏轼,
弟苏辙,而且他们手足情深。
我们都知道“不登大雅之堂”这个成语,那么出处又在哪里呢?答案马上揭晓。
它与杨素有关。杨素,北宋末年藏书家,四川丹棱人,他推崇杜诗,想把杜甫在四川写的诗歌全部镌刻保存,苏轼的学生书法家黄庭坚也有此意,于是把其书写的杜甫两川夔峡(谐音“葵”,即瞿塘峡)诗带回家乡,杨素马上请石匠刻碑。然后在他家院右侧,修建了一座用来珍藏这些诗碑的高屋大堂,并用青石板铺路,以便各方人士前来读诗。这个地方距丹棱城南3公里,就是如今丹棱镇茶林村高庙沟上方的杨湾村。后世之人常以能否登大雅堂,来作为衡量和区别文学艺术作品雅正或粗俗的标准,成语“不登大雅之堂”遂由此产生。
我的又一个学习瞬间。另外几个人,真的从未听说过。
李密:西晋大臣,武阳人(四川彭山),孝敬甚笃,名扬乡里。著名的《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晋武帝看了,也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田锡:(940年—1004年1月5日 ),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洪雅县)人,祖上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北宋初期著名谏臣,政治家,文学家。以直谏著称。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可谓眉山名人。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今四川省眉山仁寿县人 。南宋名臣。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出将入相近二十年 ,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文武双全。曾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百度知道,他的墓就在黑龙滩风景区。
写到此,方知这些历史人物,小小眉山让我开了大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