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小吏妻「庐州纪事」
来源: 2023-01-23 14:16:06
5号去庐江冶父山公园及其周边转了一圈,感慨庐江发展超过巢湖,于是想写点关于庐江的文字留作纪念。
动笔时,想到“庐江小吏焦仲卿”,因不知此庐江与今庐江有多少雷同处,便上网检索了下,发现出入还是有点大的。顺手又温习了一遍《孔雀东南飞》,却产生了两个疑惑两个好奇。
疑惑一,刘兰芝被休回家后,上门求婚者(是求娶为正妻非妾,这一点从迎娶之礼可看出)不仅多且一个比一个门第高。刘兰芝为什么离婚后如此受欢迎?
疑惑二,诗中写“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表明刘兰芝已嫁于太守五郎,是为五郎妇。刘兰芝为践行与焦仲卿之约,新婚当天夜深人静时跳河自尽。焦仲卿闻此事,也“自挂东南枝”,然后“两家求合葬”。太守家为什么会同意?
好奇一,假如焦刘二人不是东汉末年人,在西汉或更早会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好奇二,我国古代女性是从何时起逐渐丧失了社会、家庭地位,沦为男权社会的附属者?这种现象是不是世界性的,且是同步发生的?
在网上翻找了两天,两惑虽有解,却不能令我完全信服。一惑解为刘兰芝才貌双全再嫁选择正确,二惑之解则是太守想博好名声。果真如此么?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以来,到东汉末年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一套完整制度已形成,女性自主自由权利几乎剥夺殆尽,社会对女性的约束较之男性苛刻许多。从西汉刘向《列女传》到东汉武梁祠刻的“列女像”及班昭的《女诫》,可见证女性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及社会对女性要求、约束的严格化。西汉时,女性还在抛头露面,东汉基本无;西汉男人愿娶寡妇为正妻,到东汉上层社会男子不再娶寡妇为正妻。上层社会之风气历朝历代都具有导向性,求娶刘兰芝的县令、太守没有理由不追风。有人说东汉末年混乱封建礼教有了松弛的缝隙,而刘兰芝才貌双全品行端正值得花大代价求娶。也许是对的,但更可能是文学的需要,当时现实未必如此。
太守为何同意两家合葬?仔细推敲文字,发现答案在“两家求合葬”的“求”中。这个 “求”不仅仅指刘、焦两家相互求对方成全,更多的是两家同时叩求太守家成全。太守家呢,一是可能架不住两家哭哭啼啼地再三请求,二是迫于当时舆论压力,最终不得不顺水推舟同意让刘兰芝与焦仲卿合葬。太守这个名声博得是否有点憋屈?!
如果焦刘二人是西汉人,这样的悲剧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封建礼教制度是在周礼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形成的。周礼对女性的要求虽没有后来严格,但也有较多约束,尤其是女性成为媳妇后对父母、舅姑的伺奉敬孝之规范,“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 “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由此可见,焦刘二人除非生在周之前如商朝,否则因礼教制度分离、 殉情的悲剧怕是难以避免。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家庭地位的丧失基本可以说是从周礼制定实施开始的。随着周礼的实行、变化、发展到封建礼教制度的形成及发展,中国古代女性从男女平等的地位逐渐沦为男尊女卑最后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 物) 。从全球发展史看,女性地位变化轨迹基本相似。究其原因,正经的解释是古代科技不发达,大多问题的解决凭借力量,男性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所以他们美其名曰“为保护女人”,把女人赶到室内。室内的女人因男人的“保护”没了独立的能力,最后连室内的那点权利也被剥夺,完全看男人眼色吃饭。不正经的说法是男人嫉妒女人的聪明才智,虚荣心及野心、自尊心等多重作用下,男人想方设法套路女人,不让女人打仗、参与政治,平分权利,把女人忽悠回家,用“男女有别”洗脑女人,最后成功把女人洗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男人的附属。
辗转几日,初心皆是“庐江”,不料最终成文却是“庐江小吏” 故事的猎奇解惑。说是南辕北辙,却也在七弯八拐中说着与“庐江”相关的话题。试问:初心可曾违?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