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比较好用的东西「最近入手什么车比较好」

来源:   2024-02-28 12:17:18

@Clyde:罗技 (G) Pro X Superlight购买渠道:罗技线下专卖店参考价格:789 元

不久前一直在用的 MX Master 3 开始出现故障,所幸购买时间还未满一年,送去售后检测之后罗技同意换新,不过新款得从北京邮寄——等等,这怎么行?

工作可以用笔记本的触控板搞定,Apex 不能。我脑瓜一转,立马联系好了换新的 MX Master 3 买家,然后转头扎进了早些时候寻找售后点时路过的那家罗技专卖店。站在阔别十多年的赛博广场里,眼前琳琅满目各种外设铺面而来,我开始回想自己究竟需要一款怎样的鼠标:既然过去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将笔记本和台式机摆一起办公过,带鱼屏够用的前提下,多设备切换这种《效率宝典》我实在用不上。

那为什么不改变思路,买一款可以畅玩游戏同时兼顾办公需要的鼠标呢?

我看中了朋友反复推荐的罗技 G Pro Wireless 第二代,人称「狗屁王」的游戏鼠标(下面还是叫它 GPW2 吧)。因为没有用过上一代罗技 GPW 鼠标,所以这样对比起来可能会有些「不讲武德」。但 GPW2 相比我此前在用 MX Master 3 最大的差异真的是「轻」,那种将手放上去之后觉得有点不太真实的轻。默认情况下 GPW2 的重量不到 63 克,如果说用 MX Master 3 的感觉是将手掌完全托付给鼠标,那 GPW2 就是抓着一坨塑料在鼠标垫上恣意草书——写的是一首又菜又爱玩、重伤倒地首先排除外设问题的七言绝句。

在将默认脚垫替换为包装内赠送的 PTFE 脚垫后,这种轻快的感觉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轻巧的操控感加上顺滑的地面阻尼,每一次因为紧张而出现的手抖都能精准而快速地反馈到游戏里;赠送的 3M 防滑贴纸贴上之后虽然比较沾指纹和汗渍,但确实可以进一步提供握持手感——这对轻量化鼠标而言还挺重要的。

DPI 速度及偏好可以在 G Hub 配套应用中设置

虽然 GPW2 用的依然是个人比较讨厌的 micro USB 接口进行充电,但它的 USB 无线信号接收器也可以通过包装内置的扩展接收器直接接在 micro USB 接口上。一方面不用再拿着 USB 无线信号接收器满机箱找接口,可以直接将接收器摆在桌面上,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把无线信号接收器连同扩展接收器一并拿掉,然后给鼠标充电或有线使用,甚是方便。

最后,罗技 GPW2 并没有提升我的 Apex 游戏水平。

@张奕源 Nick:一次性口罩收纳盒入手渠道:1688 自购参考价格:9.3 元

谁能想到口罩要带这么久呢?2022 年已经过半,原以为「戴几天口罩就能摘了」的我们,已经把口罩当成了和衣服一样的日常用品,随时随地都离不开。正因如此,很多人都会大批量采购口罩,图个便宜省事。

批发来的袋装口罩有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那就是塑料包装比较简陋,抽取口罩有点麻烦;有时候抽出一个口罩来还会带出另一个,再放回去又会产生二次污染。市面上也有盒装口罩,但价格相对袋装更贵,而且都是纸盒,容易扯破。

于是,我就想到买一个专用的盒子来装口罩,一搜还真有,价格也不贵。

这款产品本身其实没啥好讲的,就是一个塑料盒,可以把口罩放在其中;有专门抽拉口罩的开口,外层还有盖子保护,防止落灰。收到盒子之后,可以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酒精完整擦拭一遍内部,消毒之后再用。毕竟口罩也属于医疗用品,防止外部病毒入侵之前,先得确保收纳环节本身相对无菌才行。

我强烈建议家里大批买口罩的朋友们都搞一个收纳盒,不仅能让口罩抽取起来更方便,还能解决口罩的收纳问题,免得一包口罩天天放在家门口,碍事又难看。

@Kiririn:联想 异能者 笔记本电脑无极升降支架购买渠道:京东自营参考价格:99 元

在家办公半个月,家里书房的桌子实在太低,低到了我把人体工学椅降到底都无法配合演出的程度。每天几个小时的久坐,加上桌椅高度不匹配导致的不良坐姿,这一切让本来享受的码字过程变成了一种折磨——但家里的家具动不得,我只能另想办法拯救一下自己日渐酸痛的颈部,直到这时我才想起有一种东西叫做「笔电支架」。

目前主流电商平台上在售的、比较靠谱的笔电支架通常处于一二百元的价位区间,其实此类产品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铰链强度可靠、重心平稳即可。「异能者」是联想投资的外设品牌,产品也在联想旗下销售,两家之间有点像是紫米和小米的关系,联想自家有为拯救者系列游戏本推出配套的散热支架,而异能者的升降支架则更像是为小新和 Yoga 之类的联想办公本设计的。我选择它的原因也很简单:便宜大牌,售后方便。

这款升降支架采用的是 Z 形四铰链结构,全铝合金制造,底板算是比较厚实的类型。所谓的「无极升降」倒是感知不强,充其量也就是铰链咬合力度大到离谱,我在初次使用的时候甚至怀疑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徒手打开。使用体验上,这款升降支架的表现四平八稳,平整的金属底板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桌面空间的利用率,只是我的 MacBook Pro 没法做到与顶部的防滑垫完美贴合,毕竟它也没打着「Design for Apple」的标签,这倒是可以理解。

总的来说,升降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整坐姿的作用,也的确缓解了我颈部疼痛的状况。99 元的价格不亏,由于笔电支架本身的尺寸,就算以后换用电动升降桌,它也可以兼作 iPad 的桌面支架,实用性还是不错的。

@北鸮:Corne 有线分体机械键盘入手渠道:闲鱼二手入手价格:280 元

在体会了 Alice 人体工学配列的好之后,我一直试图尝试一些更独特的方案,看它们能不能帮我的手腕再轻松一点。这次尝试从一把闲鱼淘来的 Corne 为起始。

用 Corne 的想法始于我拥有 40% 键盘和 Minila 之后。老版 67 键 Minila 的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 2u 的左 Shift,和标准配列相比短了 0.25u,以此把原本的 2.75u 右 Shift 拆成三个小按键,让 60% 的面积能塞下一组单独的方向键。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让人为规定的「标准键位」中,处于左右手中点却划给左手的 B 键真正偏向了左手,我逐渐也习惯了不用右手按 B。就在这个当口,我刚好收到了这把 Corne。

Corne 是一个开源项目,理应是自己下图纸买原件打板子的,买现成转手的套件算是图方便,上家还送了我一套轴。严格分类的话,这是一把直配列、分体式的 40% 键盘,每一列按键根据手指长度的差异做了参差。更重要的是,因为支持开源固件,哪怕我用了很久也没有顺手,还是可以改改键值把它当宏键盘什么的来用。

和常见的人体工学配列相比,Corne 这种分体键盘的优点在于它给了肩膀足够的舒缓空间,两块电路板通过音频线连接,线有多长它们就能拉多远,手不用像其他键盘一样凑在一起,也可以根据双手的生理角度调整摆放,自由度大大提升。屏幕也很好玩,可以自己编写要显示什么,现在我用的就是默认的显示键盘名字、所在层级和击键情况。

不过真说起打字体验,它目前还是比不上 Alice。一方面是分体设计让我现有的腕托无法使用,键盘的主体也太高了,我需要调整自己的手腕,正在考虑用笔把内侧垫高减少手腕的旋转;另一方面,键帽不是很好配,我现在只能拿一些垃圾包散碎键帽凑出一套用着。直配列的适应期也比预想要长,不过手腕和肩膀确实比之前更舒服了,它们可以在一个比较自然的位置放着,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坐姿随时调整键盘位置,中间还可以放一些需要的东西,比如水杯、小键盘、灯的开关、水獭什么的。即使不习惯,这个配列玩玩还是很有趣的,等用得更顺手了,我写篇文章单独讲讲这种配列。

@cheaplaty:若饭固体版 1.13 LTS购买渠道:自购参考价格:3 盒 139 元(合 3.9 元一根),10 盒 417 元(合 3.5 元一根)利益相关:少数派代销部分若饭产品,但不包括本节提及产品,购买渠道亦为若饭自营渠道

在若饭的代餐产品线中,固体版是形态最不稳定的产品,从药丸、饼干(牛奶味)一路做到蛋白棒(甜味),然后又做回饼干(海苔味)。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固体版是相对最不好做的产品线,很难找到能兼顾营养和口味的形态载体,只能边试边改。

前两个月,若饭又改了一次,发布了固体版 1.13 LTS,摇身一变做起了威化饼干。所谓 LTS,是挪用了软件开发中「长期支持」的概念,号称三年内不会再做形态变化,只会持续优化。

介绍体验之前,还是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尽管我现在仍然用代餐解决相当比例的饮食需求,并且国内除了若饭也没什么正经做代餐的,但我买的基本都是粉末版,偶尔也会买点瓶装液体版,图个省事或外带方便。至于固体版,基本只在上新时买来尝鲜,之后就只是打折时买点换换口味了。

之所以这么安排,除了成本上的考虑,若饭的固体版确实也没那么合我口味。如他们团队自己承认,之前的几次尝试不是太干太硬就是太甜太腻。即使在我这种对于食物持高度功利主义态度的人看来,都在黑暗料理的路上走得有点远了。

这个问题在新一代产品上有所改观。威化饼干可以说是若饭历代产品里最大众和「正常」的形态,咸蛋黄也是一种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口味。实际吃起来也确实就是相当正常的威化口感,没有发生前代产品第一次入口时被噎到的「惊喜」。即使按照一种普通零食的标准看,若饭威化的口感也算是过关的。

当然,作为一种「健康食品」,若饭所说的「咸蛋黄」更接近这个词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是像如今越发放飞的食品文案中那样,作为美乃滋加盐的代称。如果你被这类文案「教育」得比较多,可能要调整一下预期。此外,可能是因为添加了蛋白,如果在口中停留时间较长,还能隐约感到一些苦味,略微令人不快;由于回归了饼干形态,吃多容易口干的现象不可避免,吃的时候旁边备一杯水或者牛奶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是代餐,代替普通食物的效果肯定需要关注。一根若饭威化能提供 70 卡的热量。根据官方说法,两三根(140—210 卡)可以当早饭,要当正餐则需要四五根(280—350 卡)。这从数值上能说得通,但从心理感受上,由于一根重量只有轻飘飘的 15 克,吃完的「实在感」肯定没有类似热量的传统食物来得强,也不及同品牌的液体版。

纵向看,前几代固体版虽然也有饱腹感不足的问题,但这一代的威化形态可以对应到非常大众的零食,因此格外放大了「不是在吃正餐」的感受。吃了几次后,发现饱腹感其实还是有的,只是需要一点耐心,吃完后需要等待二三十分钟才会慢慢体现出来,或许是因为添加的纤维和燕麦粉需要些时间来消化。

最后说说成本。这一代固体版的正价是 3 盒 139 元(合 3.9 元一根),10 盒 417 元(合 3.5 元一根)。按照一顿要吃 4—5 根的官方说法计算,即使买 10 盒量贩装,一顿的成本也要 14—17.5 元。但考虑到几乎肯定要搭配饮品来「服用」(官方也建议搭配牛奶),实际的成本还会更高一些,接近于液体版若饭的价格(按箱购买的正价合 20 元一瓶,热量 350 卡),更远高于粉末版的价格(按桶购买的正价合 13.5 元每份,一份按 80 克、350 卡计)。

因此,对于我这样固定吃一定比例代餐的人群,接着把粉末版当作主力还是最经济的(上半年推出的调味粉末也一定程度改善了口味问题)。如果你之前没有尝试过若饭,这个「史上最不黑暗」的版本倒是可以作为一个不容易踩雷的起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