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湛江传统三雷地区府、县城隍信仰现状走访记录

来源:   2024-02-23 16:16:39

今天的湛江市,下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统称五县四区。而传统意义上的三雷地区,实际上指的是明清时期的雷州府,即遂溪、海康、徐闻三县,号称“三雷”。今天的麻章、赤坎、霞山大部分在明清时期都是属于遂溪的辖区。所以今天蛮抗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湛江传统三雷地区府、县城隍信仰,即遂溪、海康、徐闻三县的城隍信仰,吴川、廉江的城隍信仰不在讨论范围。

按照古代的城隍的制度,依明朝官方“城隍阶级封号”的说法:

京师城隍(王爵,福明灵王),都城隍(公爵,明灵公):掌管省,府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府,州城隍(侯爵,灵佑侯):掌管州,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


县级城隍已经是最低等级的了,按照这个理论,三雷地区应该是存在四个不同的城隍。分别是雷州府城隍、遂溪县城隍、海康县城隍和徐闻县城隍。在走访三雷地区的城隍信仰过程中,意外发现徐闻县竟然有两个城隍,那三雷地区总共有五位城隍。但是给我的感觉,对比其他地方的城隍信仰,三雷地区的城隍信仰力量很微弱,民众不重视,甚至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位置。堂堂的一府三县城隍,竟然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庙宇。何其悲哀。下面详细说是关于这五位城隍爷的能走访到的信息。

雷州府城隍和海康县城隍:

雷州府志关于雷州府城隍庙的记载

据嘉庆版《雷州府志》记载府城隍条目:府城隍庙在镇宁坊,宋元佑间建于元帅府东,元仍旧址。因圮重修,张复新记,明洪武五年迁于学宫西,宏治九年,太监陈荣建于元妙观内,嘉靖元年。提学魏校毁元妙观,二年,知府易秦修其旧宇而改建之,万历六年,庙宇倾坏,知府陈九仞修建神堂大屋三间,匾曰“昭鉴”,加建拱篷耳房六间,俱塑神像,堂后建屋三间,塑圣母像,耳房四间,各有神像,外大门建楼二层,金书《城隍庙》三字,两旁塑神马二,万历二十六年又圮,知府伍士望重修增建钟鼓二楼,易二塑马以石,复有田铺出租,以供香灯之费,碑记存焉。国朝乾隆五十年,知府书世禄郑寅谷重修。

海康县志关于海康县城隍庙的记载

根据记载,雷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宋代,历经倾坏重修,不断扩建,且都能保持较大的规模,其中有官府的支持,也有民众的鼓励。作为庙宇,还有田铺出租,以供香灯之费,不可不谓之大。清代学者梁绍壬的《两般秋雨盒随笔》中的第四卷:城隍中记载:

城隍二字,始于泰之上六。《礼》:“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注,伊耆,尧也。蜡神八,水庸居七。水,隍也;庸,城也。《春秋》:“郑灾,祈于四鄘。宋灾,用马于四鄘。”鄘,墉、庸同。由此推之,祀城隍盖始于尧时。城隍之有庙,则始于吴。《太平府志》云:“城隍庙在府承流坊,赤乌二年创建。”其后祀之者,则见于六朝,如北齐慕容俨以祀城隍破梁军是也。他如韩昌黎、张曲江、李义山、杜文贞,俱有祭城隍诗文。五代钱镠,有《重修城隍庙记》,以城为墙者,避朱全忠父名也。其封城隍为王者,见于后唐废帝清泰元年;封城隍而及其夫人者,见于元文宗天历二年。洪武初,诏天下府州县建城隍神庙,封京城隍为帝,开封、临濠、东平、和滁为王,府为伯,县为侯。至以神鬼为城隍者,见于《苏缄传》,缄殉节于邕州,交州人呼为苏城隍。其后范旺守城死,邑人为像城隍以祭。本朝查初白先生言:“今江西城隍为灌婴,杭州城隍为南海周公新。其他如粤省以倪文毅为城隍,雷州以陈冯宝为城隍,英德以汉纪信为城隍,诸如此者,不可胜纪。”按城隍乃主城郭之神,而世传为治阴间之事,则又见《夷坚志》。今七月二十四日为都城隍诞辰,相传是日为筑城之始云。


雷州府城隍 神衔为郡主府城隍宮正直之神

梁老先生文中提到雷州府城隍是冯宝。这也是唯一一份提及雷州府城隍身份的资料,但是没有其他的佐证下,我们也只能按照这个说法来思考了。解决了雷州府城隍的身份,继续说回城隍庙,现在的府城隍庙早已没有旧日的辉煌,甚至可以说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了。现如今的雷州府城隍庙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没了容身的庙宇,府城隍爷只能屈身住在东关的忠勇庙里,同样栖身忠勇庙的还有海康县的县城隍。

梁老先生文中提到雷州府城隍是冯宝

据嘉庆版《雷州府志》记载县城隍条目:附在府城隍庙东,正屋三间,耳房四间,乾隆五十六年,知县宋诏重修。

海康县城隍 神衔为郡主县城隍宮正直之神

由于雷州府府治在海康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海康县城隍和雷州府城隍存在着依附的关系。二者是相互靠近的。但是《府志》中并没有提及海康县城隍的始建时间和城隍爷的身份。同样的,海康县城隍庙也不复存在了,海康县城隍爷和雷州府城隍爷都是寄身住在东关的忠勇庙里。其尴尬的地位可想而知。蛮抗哥在雷州朋友的带领下也曾去过东关的忠勇庙走访过,古朴的忠勇庙,单间的庙宇,与昔日的城隍庙的三间屋差了很多。中间坐正的是忠勇庙的主人钦依守备忠勇李元帅,一说将军,俗称忠勇公。左边坐的是雷州府城隍,右边坐的是海康县城隍。三神都是郡主函头,三座神像金身金漆早已剥离,显得有点旧,但是神韵犹存,依然可以感受到城隍爷的威严。蛮抗哥跪在城隍爷的面前,三跪九叩,毕恭毕敬,不敢怠慢。心中默道:"伟哉,雷州府城隍公,今有遂邑赤子到此参拜,神灵显赫,护佑雷郡,民无能名.......”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雷州府城隍和海康县城隍是在解放前就已经迁来忠勇庙坐了,究其原因,是当时候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东关内没有钱交庙税,迫不得已才把两位城隍迁来规模较小的忠勇庙坐,以达到减少庙税的目的。高树关的老人告诉我们,那时候只是把城隍庙封起来而已,六七十年代,城隍庙的建筑还在的,是在后面建进修学校才拆除了的。在老人的记忆里,以前城隍庙台阶很高,建筑十分精美,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朱檐碧瓦,雕栏玉砌。只是现在一切都是过去式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康,即今天的雷州市,雷州人有句老话,生从东学来,死往清黄去。乍一听,令人摸不着头脑。后来蛮抗哥细细琢磨,终于发现了玄机。东学、清黄即是东岳、城隍的雷州话的谐音,意思就是东岳大帝、城隍爷掌管着人的生死。可见古代雷州人对城隍的敬畏之心。

遂溪县城隍:

据道光版《遂溪县志》载城隍庙条目:在县西北,明洪武二年知县王渊建,正德二年,县丞陈澄修,万历已酉,知县罗继宗重建。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宋国用重修,乾隆间署县事陈景瑸、萧应值及知县范孝会相继重修。庙中原置租八石额征,米六升。康熙五十九年知县王洽潢立田碑于庙头门之右,道光二十五年知县张树勋重修,生员黄煜董其事。

遂溪县志关于遂溪县城隍庙的记载

据记载,遂溪县城隍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具体供奉的是谁,《县志》没有提及,这或许也是不解之谜了。遂溪城隍庙的规模也不小,有田碑,有置租,历代修葺。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隍庙也消失在遂溪人的记忆中了。蛮抗哥采访很多老人,只有个别才能说得出城隍庙的原址在现在遂溪电影院宿舍的位置。或许,随着这批老人的离去,这段历史就会尘封。


遂溪老师宮诸神

如今遂溪城隍爷屈身住在县城老师宮的庙里,守庙老人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语说,城隍爷是租老师宮的房子住的。话语中流露着无尽的落寞和凄凉。同样租房栖身老师宮的还有旧时《四帅堂》的雷玄康车四帅。一进老师宮,中间正殿坐的是白马老师宮,陪祀的还有华光大帝、朱天大王等神祗。遂溪城隍爷坐在老师宮的左殿,遂溪城隍爷规模还是挺大的,有城隍大相、二相,前面还有文武左右四位部下,这个规模,在雷州府诸城隍中是最大的了。雷玄康车四帅坐在老师宮的右殿。一个老师宮里,竟然坐了三个庙的神灵在里面。可见神灵无处栖身的尴尬境地。

遂溪县城隍爷

白马老师公、城隍爷、四帅的神像也是年代久远,金漆脱落,灰尘遍布,面目全非。有些神像甚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虫咬破坏,破败不堪。蛮抗哥看后,心中沉重不已。听守庙老人的述说,我们可以追寻遂溪古代关于城隍的蛛丝马迹。守庙老爷子说到以前的遂溪衙门官员出去办公、办事、出差,都是要先去城隍庙拜城隍公先的,随后就是去拜四帅堂,告知来意,他们相信四帅会护卫官差人员出入平安。总而言之,遂溪城隍和四帅堂的雷玄康车四帅就是古代遂溪衙门的保护神。守庙老人说起这段历史,嘴角上扬,眼睛露光,得意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四帅堂 雷玄康车四帅

徐闻县城隍:

据康熙版《徐闻县志》载城隍庙条目:县内西街五楹三座。

据宣统版《徐闻县志》载城隍庙条目一:在县治西,康熙三十五年,知县孙俋重建,宣统元年重修。海安城城隍庙条目二:在东门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

徐闻县志关于徐闻县城隍庙的记载

按照记载,徐闻县应该是有两个城隍爷,一个是徐闻县城隍,一个是海安城城隍。由于徐闻路途遥远,蛮抗哥并未去到徐闻县实地考察。不过好在徐闻也有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伙伴,他们帮我问了徐闻城隍的相关资料,其中有一个非常热心湛江传统民俗文化的小伙伴,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记兄”,在这里对他表示感谢。言归正传,据记兄的了解,随着历史的变迁,徐闻县城隍庙也被拆除了,城隍神像被毁,如今只剩下神衔存在。且现在徐闻北关关皇庙就是以前的城隍庙,北门靠近西街,以前的人太不重视,就在城隍庙的原址上新建了关皇庙。北关关皇庙的原处就是在徐闻第一中学门口处。现在北关关皇庙里也有城隍爷的神涵。

徐闻县志关于海安城城隍庙的记载

至于海安城,今天成了海安村,路途遥远,时间有限,记兄并未去到海安城东门实地考察,实为遗憾,但是从上面几位城隍大佬的遭遇来看,海安城的城隍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空再去实地考察一番。

雷州府,一府三县,五位城隍,没有一座城隍庙,全部都是栖身别的神庙。对比其他地方的城隍信仰,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雷州府为何不重视城隍信仰呢?从官方到民间,大家选择了集体失忆、集体遗忘、集体漠视,原因何在。愿与诸君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