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降准怎么理解「降准百科」

来源:   2024-01-28 18:16:37

刘晓博

1、刚刚,央行通过官网宣布:将从2022年4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至此,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适时降准”,正式兑现。这也是2021年12月15日央行降准后,在3个多月时间里央行第二次降准。



与此同时,央行表示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所谓内外平衡,就是考虑美联储快速加息、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的情况,避免热钱集中外流带来冲击。


2、此次降准是一次“全面降准” “定向降准”,但降准的力度只有去年12月的一半,释放的长期资金不到上次的一半。


上次释放了1.2万亿资金,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按照当前7.43的货币乘数,理论上可以多衍生出3.94万亿的广义货币M2。


上图: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走势。我认为,只有当它反弹到2020年最高水平,甚至有所突破,才能稳住经济。


3、降准后,市场里的资金会变得更宽裕,有利于实际利率走低,这对于实体经济、股市和楼市都是利好。虽然降准不等于降息,但降准会带来降息效应。


4、降准还对银行构成利好。存款准备金,相当于央行冻结商业银行的资金,央行对这笔钱只付每年1.62%的利率,相当于大银行的“负债成本”(工行2021年的存款平均付息率就是1.62%),中小银行因为负债成本高,交准备金其实是亏损的。此次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每年65亿元


5、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10%,意味着银行每增加100亿的存款,就需要被央行冻结10亿元。


此次降准之前,全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降准后,为8.1% 。


6、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之间,是互为倒数的关系。简单地说,假如存款准备金率是10%,1块钱存放到银行里可以最多衍生出10元钱的广义货币M2,货币乘数是10倍。但由于我们钱包里、家里、保险柜里有现金,而现金是无法衍生出M2的,现金(包括贪官窖藏的人民币现金)会降低货币的衍生能力,作用相当于存款准备金。


为什么央行叫停了原计划在3月实施的“存取5万元现金要登记”?就是因为会刺激部分人提取现金,在银行体系之外使用。1月的时候(当时提前公布了这项政策),我们的M0飙升了18.5%,M1增速跌为负数,就是这个原因。“存取5万元现金要登记”,会产生货币紧缩效应,所以后来没有实施。



7、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高点,出现在2011年6月,大型银行最高达到了21.5%。当时正是中国外贸顺差充沛、人民币升值压力偏大的时候。央行每年最要大量收购美元,印了很多人民币,为了避免通胀必须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冻结多余的人民币。


2014年,当中国外汇储备见顶之后,人民币的印钞方式从“外汇占款”转为“对其他金融公司的债权”(MLF和PSL),并逐步降准、释放此前多印的人民币。


8、2012年之后,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断走低。此次降准之后,平均加权存准率为8.1%,未来继续降准的空间不大了。从美国的货币政策实践看,未来中国或许跟美国一样,逐步停用“存准率”这个工具。你没有听说美联储降准吧?他们的准备金率已经很多年不变了,央行需要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就扩表;紧缩时,就缩表。


9、当中国频繁使用“存准率”工具的时候,讨论中国央行的“扩表”和“缩表”是没有意义的。比如降准是宽松之举,但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缩表”;反之,提高存准率是紧缩,但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扩表”。只有停用“存准率”这个工具的时候,中国央行的“扩表”、“缩表”才跟美联储是一个含义。


10、如果央行不使用存准率工具,怎样宽松和紧缩?可以使用MLF、PSL、再贷款、逆回购(正回购)等工具,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地方债。


根据“人民银行法”,央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但我们很少听说中国央行购买国债、地方债。这个工具,早晚会广泛使用。


不过,央行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国债,向各省政府购买地方债,是不允许的。“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如果突破了这一点,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意味着负利率时代不远了。


如果“刺激生育”无效,负利率时代是一定会到来的。


负利率很远,宽松很近。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稳增长的政策,现金为王的时代终结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