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网红街区 百年愚园路有了全新打开方式:一步一景 红色文化浸润生活美学
来源: 2023-12-15 10:16:36
国庆节的悠长假期,有着百年历史的“网红”愚园路迎来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打卡”。愚园路在上个月刚刚获评首批上海市级旅游休闲街区,除了鳞次栉比的咖啡店、画廊、潮牌店,节日期间的愚园路街头还树起了不少有故事的画作——“坚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百年愚园路”长三角新钢笔画作品展正在街头巷尾展开,一步一景,与愚园路上的钱学森旧居、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路历史名人墙等红色景点交相辉映,展现百年愚园路的历史风貌与红色文化底蕴。
而当红色文化浸润生活美学特色街区,市民游客在城市漫步中便能触摸历史,感知开放式党史课堂的独特魅力。
一步一景,百幅艺术作品串起愚园路前世今生
遵循“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理念,经过7年实践,愚园路成为沪上城市微更新一个“出圈”的地标,借由此次户外艺术展,网红街区进一步被赋予文化内涵。
假日期间,记者在现场注意到,2000多米的愚园路已变身大型户外展览,街角、弄堂深处……不经意间就能与艺术邂逅,在这一特色街区形成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红色文化打卡地和开放式的党史课堂。“此次展览深入挖掘百年愚园路的文化底蕴,描绘了这里的人事物和历史变迁,在户外展出本身也是城市微更新的一部分,更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熊友飞说。
午后十分,阳光洒在创邑园区门前的草坪上,《前哨》《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公共市集》等一幅幅钢笔画作品讲述着愚园路的前世今生,引得行人游客们在此驻足。
“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长辈们从小就告诉我老建筑的故事,现在愚园路成了上海的特色街区,发展越来越好,这些作品勾起了我不少回忆。”朱老伯曾在此住了大半辈子,晚年与子女搬到沪郊居住后,仍不时要回来叙叙旧。
据悉,此次展览展出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00幅优秀钢笔画作品,同时邀请海派艺术家针对愚园路上的红色地标和历史故事进行钢笔线描创作,并采用国家级非遗技艺“芜湖铁画”的形式将线描作品制成公共艺术装置。其中,《中国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回眸》和《前哨》4件作品分别在故事发生地钱学森旧居门口、亨昌里弄堂口、愚园路1315弄门前和江苏路389弄21号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展出,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红色文化浸润美学街区,带来别样文旅体验
愚园路素有“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的美誉,在这个国庆长假,亦成为沪上一条红色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带给市民游客别样的体验。
潮人云集的愚园百货公司,“贴隔壁”的邻居便是安静的岐山村,弄堂深处,钱学森旧居静静伫立。节日里,钱学森旧居前新增了铁画装置《中国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这是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漫画家郑辛遥手绘,再由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文清、杨勇进行铁画锻制,长三角艺术家们的携手创作为这栋历史建筑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
“钱学森不仅是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党员、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成员之一的林青,主动承担起假日志愿讲解的任务,正为一波又一波游客们讲述着钱学森和百年愚园路的红色故事。“1929年,钱学森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正是在岐山村复习备考,1935年他怀着航空救国的远大理想从上海出发赴美深造,直到1955年他返回祖国,还和家人在这里留些了许多珍贵的团圆照……”指着墙上一张张老照片,林青娓娓道来。
这一天的参观者刘小姐和男友带着一份使命感专程前来。刘小姐是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一名新员工,从事锂电池技术研发。刚刚从美国攻读完本硕博回国的她,特意在国庆假期和男友一起前来寻访愚园路上的红色足迹。“我在美国时就读了不少钱学森的故事,也专程去过他工作的地方。今天在这里聆听了林老师的讲解,更理解了前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终其一生践行的初心。尤其是钱老晚年坚持的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荣誉性职务等‘七不’,是留给我们后辈科研工作者最有价值的财富。”
作者:周渊
图片:张伊辰摄
编辑: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