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城市之宜宾:做好三篇文章发展园区“保租房” 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来源:   2023-12-03 18:17:04

近年来,宜宾坚持产业兴市,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等实现提质增效。


新兴产业加快成势,动力电池、汽车、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产业工人;坚持科教兴市,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引进高校10所,创建了各类科研院所,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和教育科研人才;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成大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宜宾市经济、教育和科研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新市民、青年人到宜宾市就业、创业,宜宾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较六普常住人口增加了17.1万。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阶段性住房困难、促进职住平衡十分必要。



宜宾市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为指引,围绕解决“职住平衡”目标,把产业园区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布局的重点,通过“建、转、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盘活转化存量住房、发放购房补贴)等工作措施,多渠道多途径解决产业人才基本住房问题。截止到2022年6月底,已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3个,筹集保障性租赁房源1670(套、间)。






一是做好“插柳成荫”的文章,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力度。


立足“筑城、聚人、兴产”逻辑,围绕“两核七区多点”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采取新供商品住房按比例配建双限房、提高产业园区工业项目配套用地面积占比上限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修建人才公寓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定向供给,持续满足产业工人(人才)对“一张床、一间屋、一套房”的多元化需求,2021年来累计建成拟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的企业配套宿舍型租赁住房10460间(套),预计将让超2万人的新兴产业人才实现“留在宜宾、住在宜宾”。


二是做好“良苗怀新”的文章,提高住房资源的转育水平。


按照“厘清家底、清理存量、存储备量、市场调节”思路,搭建园区企业住房租赁“整合 共享”服务平台,在摸清园区空置宿舍资源和企业人员住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部门牵线搭桥,精准做好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转化和供需撮合工作。



三是做好“梧桐引凤”文章,加密住房支持的政策体系。


在多举措筹集租金低于市场价格的保障性租赁房源的同时,通过公租房配租扩面、实施专项购房补贴等方式增强产业人才吸附能力。


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人群覆盖面,将保障对象由原来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


同时,结合“产业三江”人才计划开展购房补贴活动,对新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就业人员、落户人员F类及以上人才给予200元/平方米至1500元/平方米不等的购房补贴。



下一步

宜宾市将继续抓好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打通市场租赁住房通道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2022年计划发放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补贴400人,相应符合条件的市场租赁住房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


二是通过既有房屋纳入管理、改建、新建、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方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需求,推动实现职住平衡。


三是严格贯彻落实新建、改建项目的联合审查、联合验收的工作机制,精简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构建快速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四是严格监督管理。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运营各环节的管理,高效优质服务,确保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有较高的满意度。


五是强化部门协作。住建部门加强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工作衔接,强化业务指导、调研督促,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转自:四川建设发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