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观察丨德州 一座引才、育才、用才的港湾
来源: 2023-10-18 16:17:08
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迎八方来风,聚各方英才。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德州,这座创新转型的城市,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道路上,扎实推进人才兴德战略,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天下才德州用”,从“顶格”配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到人才政策“真金白银”落地生根,再到提高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德州,扎根德州,留在德州,成为德州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位于运河之滨的德州市生机勃发、活力四射,一幅“千里马”竞相奔腾、“金凤凰”展翅翱翔的画卷徐徐展开。
引才,多端发力打造“强磁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三大战略机遇叠加期,德州比任何时期更加渴求人才,德州市坚持用政策、产业、平台、品牌等多方面聚才,下大力气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多端发力打造引才“强磁场”。
用政策聚才,待人以诚,拿出真金白银——
中青年专家代表上台领取专家津贴
5月27日,“‘德’有你 才‘州’全”德州市人才政策奖补资金发放仪式举行,仪式上,10名领取安家补贴人才代表、10名享受“假日专家”薪酬补助企业代表、10名获得引进大学生奖励企业代表和10名第九届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代表,共计40人上台领奖,现场颁发奖金总额达411万元。
“非常荣幸能以德州市首批人才安家补贴领奖人才代表来参加这次颁发仪式。我2019年来德州工作,已经领取了5.8万元的生活补贴,还买了自己的房子,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还给予了我一次性10万元的安家补贴。”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的研究员王小丹表示,这极大地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有了努力工作、安家德州的动力。
2015年以来,德州市先后出台人才政策“黄金30条”及升级版、“人才改革25条”、“乡村人才振兴20条”、“大学生引进17条”等政策措施,先后兑现落实人才奖补资金5.17亿元,人才工作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保持在5%以上。今年,在总结拓展以往做法、充分吸收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对德州市人才政策进行全面修订完善、优化升级,制定出台《德州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德州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人才新政4.0版,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双创环境竞争力、城市生态吸附力。
据悉,德州市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去年的1.5亿元调整到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全方位支持人才工作重点领域。计划投入约4300万元,支持全面落实高端领军人才政策;计划投入约6600万元,支持实施“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计划投入约1900万元,支持乡村人才返乡创业及本土人才、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投入约5100万元,发挥“人才飞地”等平台的聚才作用;计划投入约2100万元,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以产业聚才,构建产才融合发展格局——
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产业引才是导向、更是抓手。
5月13日,德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会上同步出台《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围绕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合一”,提出了17条政策措施,主要目的是提升产才融合发展匹配度,构建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产才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助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对于人才与产业的关系,当天,德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昌接受采访时说,人才是制造业振兴的第一资源,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同时产业是人才引育的基础,更是人才发挥潜能的试验场。
“我们将带头做好产才融合文章,与产业链链长办协同配合,分产业建立领军企业库、重大项目库,完善企业政策需求清单,分产业、分领域制定出台专项人才政策,同时推进产业人才供需匹配,形成产才融合良好生态体系。”孙洪昌表示。
据悉,德州市瞄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前沿产业,深入实施现代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先后引进培养165个创新创业团队,集聚技术骨干914人,围绕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育才,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人才培养涉及长远发展大计,人才竞争也是人才培养的竞争。
推进德州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不仅需要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着力发展和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做好人才储备,解除后顾之忧。
在5月13日召开的德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对德州市突出贡献人才以及2021年度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扬,仁和恒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技能教练王晓菲就是其中一位,在纺织行业工作19年,从一名“纺织女工”成为“纺织状元”,在她的身上,还有“山东省首席技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重“荣誉标签”。
作为产业技能领军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王晓菲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在细纱车间开展了众多培训和比赛,培养了大批操作能手。主持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帮助企业申请并健全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总计评价人才238名,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20人,高级工30人、中级工28人,极大提升了恒丰集团技能人才力量。在她的指导和带动下,恒丰集团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李瑞瑞获得德州市细纱值车工操作大赛第一名成绩,并获“齐鲁首席技师”和“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人才评价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导向。德州围绕产业升级需求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鼓励企业“量体裁衣”,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通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培养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
5月17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德州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试行办法》。2022年,德州市将围绕实施“技能兴德”专项行动,通过技能大赛、名师带徒、“金蓝领”培训、技工院校育才、企业自主评价等多渠道加大技能培养力度。除了支持规范职业技能竞赛发展,还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实施三项创新性措施:首次将21所技工院校全部纳入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系统;持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加快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畅通技能人才成长主渠道。
除此之外,德州市搭建平台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深入实施“一企一校(多校)”“一企一平台(多平台)”工程,引导企业深化与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支持企业争创“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不断提升技术研发、人才承载和成果转化能力。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2315家,钟南山团队“两基地一中心”、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齐鲁工业大学“一院一基地一园区”等一批高位平台相继落地。
用才,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
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未来。怎样使用人才,彰显着一个地方的智慧。德州市坚持以用为本,用好用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裴疆森是(北京)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2020年4月被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为特聘专家,入选2020—2021年度德州市“假日专家”。
2020年初,保龄宝公司投资1.6亿元改扩建1.3万吨赤藓糖醇生产线,急需引进产业领军专家。在多方寻找后,最终与裴疆森达成合作,共同开展“赤藓糖醇新菌种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项目利用合成生物学和生物组学技术构建赤藓糖醇新菌种,进一步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能耗,解决行业面临的菌种发酵性能低、现有提取工艺传统等“卡脖子”问题,帮助保龄宝赤藓糖醇生产技术提升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成功运用到产业化当中。2021年,保龄宝公司营业收入24.13亿元、税收1.11亿元,其中赤藓糖醇营收超过4亿元,是前两年的总和。
德州市持续擦亮“假日专家”工程品牌,深化拓展柔性引才用才模式,支持各类人才不变身份、不迁户口、不转档案、不限时间,自由便捷来德州创新创业。2019年以来,共遴选“假日专家”228人、发放薪酬补贴1254万元,专家人才来德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大大激发。
引才有诚意,育才有沃土,用才有胆识,德州市人才工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成功创建全国第4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全省第4家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全省首家“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3项典型做法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立足新征程,德州市将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全力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