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湖南 变形记「变形计湖南卫视全集」

来源:   2023-09-25 18:17:18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历史上,众多爱国仁人志士的创举让湖南颇具英雄气质;“无湘不成军”,让这片红色热土又有了新的担当,它们共同造就了湖湘文化的灵魂:敢为人先。

时光流转,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成了湖南现代化进程中的灯塔,引领湖南经济勇攀高峰,进军全国前十。

如今的湖南,已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在“新基建”驱动的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湖南经济发展如何继续向前,这不仅是一次勇于自我突破的蝶变,也是一场与强者的激烈对决。

省会长沙的蜕变

岳麓巍巍,湘江北去,长沙被山水围绕的地理格局,让它拥有独特的气质。

“娱乐之城”长沙最先被大家熟知,湖南电视的综艺陪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让人们总是对长沙有莫名的亲切感。历经数十年沉淀,长沙的娱乐也已从一个个火爆的综艺节目,发展成大文娱产业,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应运而生,增添娱乐第一城的底气。

截至今年5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共引进市场主体1141家,并获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此外,长沙已经走出从文娱到文化产业的进阶之路,目前还拥有国家文化广告产业园、后湖国际艺术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园区总产出达2100亿元。

近年来,网红长沙名声在外,乐活潇洒的长沙文化被大众熟知、向往。如每天排号最高达20000桌、排队5小时依旧让人欲罢不能的超级文和友,长沙城内遍地开花的茶颜悦色,解放西路的酒吧一条街,太平老街、坡子街的特殊美食……都成了打卡点。

长沙的网红气质提升城市魅力,造福旅游发展,并点亮长沙“夜经济”。去年国庆黄金周,长沙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20%左右。截至今年6月底,长沙文旅市场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都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85%以上。同时,长沙的“夜经济”也逐渐成为长沙消费经济的一抹亮色。据腾讯与瞭望智库发布《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长沙全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名列第三,仅次于重庆和北京。

从娱乐之城到网红之都,长沙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长沙连续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当然,一座城市的幸福感绝不是一份简单的榜单能诠释的,人口流动趋势显然更有说服力。过去四年,长沙人口年均净流入超20万,和深圳、广州、杭州处于同一梯队。

事实上,长沙的薪资水平并不高,即便与中部其他城市相比,也无明显优势。如据智联招聘的数据,2018年长沙的平均招聘薪资为7681元,高于郑州的7392元、低于武汉的7833元,但长沙在吸引人才的数量上超越了郑州和武汉。

不禁要问,长沙的“幸福感”究竟有何魔力,可以让人不顾薪酬收入毅然前往?

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长沙交通通达性高,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便利的日常生活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等,这些都可能是答案,但显然不是理性经济人心里的真实答案。

不言而喻,他们看中的是长沙不依赖土地财政城市而健康发展的潜力和机会:其一,近年来,长沙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且维持着1万/平左右的价格洼地,如据克尔瑞统计,2020年上半年,长沙商品房成交均价为9884元/平,在全国省会中实属罕见。这主要得益于长沙坚持“房住不炒”,在“限地价,限房价”双管齐下的同时,还从供应端下手,坚持每年新建2万套保障性公租房,以及筹建供应新市民群体的租赁房,满足不同群体居住需求。

其二,没有需摆脱土地财政的困扰,让长沙有更多精力和更大的魄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新经济。长沙连续两年进入工信部发布的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名单,这是长沙以智能制造为引擎,开展信息化及自动化改造升级的结果。

不仅如此,长沙还注重对新经济的培育,如长沙与华为合作已经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云 AI 物联网”的“城市级”数字平台,成为支撑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黑土地”,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开放合作的运作方式,向上开放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地理位置服务等各种能力并整合各类城市运行数据,为长沙市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截至2018年底,长沙共拥有6家中国500强企业和12家新经济上市公司,而中部6座省会的平均水平分别是4.83家和7.17家。新经济公司提供的工作岗位,显然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对个体而言,长沙从娱乐之都到网红之都,再到如今的新型产业之都,长沙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但对长沙自身而言,这些都是助力长沙过去20年逆袭成“黑马”的基石。数据能说话,长沙在2018年首次步入“万亿俱乐部”。将时间拉长发现,长沙GDP从2000年的第36位(656亿元),已经上升到2019年的第16位(11574.22亿元)。2020年上半年,长沙在万亿GDP城市增速排行榜中夺取第一名,GDP排名更是再上升4位,排第12位。

这些成绩取得来之不易,也见证着省会长沙的蜕变,更能让外界清晰地知道,长沙除了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芒果TV,还有正在加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GDP前十里的“老手”

省会长沙的蜕变暗含着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如果将湖南的发展放到全国省域经济的竞争中,更能清晰勾勒出湖南过去十年经济发展的轨迹。

梳理湖南过往经济的蝶变,有3个重要时间节点。其一,2008年。湖南GDP首次跨入“万亿俱乐部”,排名全国第十,也是湖南第一次跻身全国前十。其二,2015年。在经历2011年在全国第九的短暂徘徊,2015年,湖南GDP超越辽宁,再次回到全国第九,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湖南一直稳坐全国GDP第九的位置,也让2015年成为一个重要节点。其三,2018年,湖南GDP以415.5亿元的优势,反超河北,登上全国第八的宝座,这也是近几十年来,湖南最好的全国排名。

这样的成绩,与湖南地理区位密不可分。湖南处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叠加区,交通区位上,又有京广和沪昆在省域内交汇,过去十年,随着“八纵八横”高铁时代的来临,湖南的经济地理红利逐渐释放,助力湖南率先在中部崛起。

而湖南能在全国GDP前十的队伍里稳步提升,除了有省会长沙这匹黑马的功劳,也离不开省域内岳阳、常德等副中心城市的助力,这或许也是中部崛起的题中之义。

凡是过往,皆为序幕,更是下一轮发展的积淀。2019年,湖南GDP逼近4万亿,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44.4%和52.0%。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去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湖南这三个指标几乎都保持10%的增长,实属不易。数据透露着两个趋势:湖南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有成效,新动能初见雏形。

进入2020年,疫情让全国所有省域经济经受不同程度的打击,也不失为对过往各地经济转型成效的检验。欣慰的是,湖南2020年上半年的答卷充满惊喜。湖南省凭借546.30亿元的GDP名义增量,位居各省市第一,再次回到了全国第8,且湖南1.3%的增速,在全国前十省份中也位列第一。

此前,湖南数字经济的布局对今年上半年的“逆势增长”贡献突出。上半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1%。其中,“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全面铺开,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88.7%。

据《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湖南省力争到2025年,推动数字经济规模迈入全国10强,突破2500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其中,数字产业化总量突破7500亿元,产业数字化总量突破17500亿元。这预示着,湖南数字经济发展正式按下加速键,增强其未来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实力,确保其在全国前十的队伍中走得越稳越远。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湖南的数字化产业发展还是产业数字化,华为都是其前行中的“懂行”伙伴。

目前,湖南已与华为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加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湖南省5G网络实现规模化部署,推进“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5G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建设、“5G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以及5G通信终端生产制造等,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以湘江鲲鹏为例,它是华为在湖南打造基于鲲鹏架构的全国首个“硬件 软件”生态基地,构建面向未来计算产业的新生态,打造鲲鹏计算产业高地格局,立足湖南、辐射全国,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引领实现大步向前

过去10余年,无论“黑马”长沙的逆袭,还是湖南在全国前十里的稳步提升,背后都离不开创新的引领,也是敢为人先的现代化表达。

惊奇的是,创新引领,在湖南已上升为省级战略,变成了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最终形成一个个创新产业,让湖南经济发展大步向前。

事实上,这些年,湖南从科教兴湘,到颁布实施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纲要,再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强力推进,全省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新活力不断激发,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等标志性创新成果相继诞生。

从创新技术到转化为创新成果,研发投入是第一步。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2017年,湖南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从19.3亿元增加到568.53亿元,17年扩大了28.5倍,年均增长22%。到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7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湖南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503.09亿元,其中,企业资金488.21亿元,占比88.5%,意味着,全省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研发投入已经内化为市场主体自发行为。

湖南多年的研发投入,终于在2018年实现厚积薄发。到2018年,全省已经形成了以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为龙头,覆盖重点产业和重大民生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平台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湖南获得4项一等奖,占全国一等奖的七分之一。

创新成果和专利的转化和运用是创新能否引领产业发展落到实处的关键,而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也一直是制约湖南省创新发展的难点之一。

近年来,为了让专利转化为“红利”,湖南重点围绕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省、市联动建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形成知识产权成果“推送之翼”;支持建立马栏山文创园建立视频文创版权交易平台,支持“湘知链”探索建设知识产权区块链技术平台。

湖南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19年湖南省共登记技术合同9023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90.69亿元,同比增长74.21%,创新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正在缓解。

有了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做支撑,湖南在推动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中,才能跨步向前。

在这过程中,“懂行”的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发挥着卓越贡献。如为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湘江智能携手华为,成立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创新中心,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聚集希迪智驾、中车智驭、舍弗勒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在长沙率先落地了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功能软件产业生态,孵化出一批以公交、物流、环卫等特色应用场景为牵引的垂直应用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技术服务政府管理,进而服务民生的途径。截至目前,华为已经协助长沙、岳阳、益阳、株洲、湘潭、衡阳、邵阳、永州、湘西建设雪亮工程、智慧城市以及政务云,助力当地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推行优质普惠民生服务。

湖南创新引领发展正当其时,也再次向人们展示了,湖南依然敢为人先、阔步前行的姿态。


作者 | 何欣

来源 | 南风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