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重新发现肖家河的秘密「重新发现的物种」

来源:   2023-09-07 08:16:34

“肖家河啊,我晓得以前肖家河有很多那种按摩店。”这是门牙的印象。在我的印象中,肖家河靠着红牌楼很近,那里有相当多的汽配城。

五六年前在广福桥的一家店买过头盔、内胎,那应该是我距离肖家河最近的一次。

几年一个大变化,嘿嘿,我去肖家河溜达了。整体而言,烟火气息中看起来又很新,一种说不来的新,姑且就称之为“整洁”吧。

曾经的肖家河,对年轻的租房客来说,喜欢,也不喜欢。网友“哇哇哈哈”吐槽过十多二十年前的肖家河,那阵他大学毕业,就在肖家河附近租了套房子。住后感是,“什么事情都遇得到”。

在阳台乘凉,突然晃见对面一女洗完澡,直接就光着身子出卫生间然后进屋;每到过年之前一个月,小区单元楼的小花台间突然就拴了很多土鸡土鸭,凌晨三点,打鸣声此起彼伏。

甚至还有烟熏腊肉的。他在网上写道,“差不多时间就在单元门口搭个一米高左右的棚棚,搬出来收集一年的柚子壳壳开始肆无忌惮的薰腊肉,时不时还有院坝头的人要找太婆帮到薰。”

如果遇到老人去世“打丧火”,坝坝宴就摆在小区之内,吃几天流水席,晚上至亲守通宵。这里仍旧保留着难以割舍的风俗和传统。

上午凉快,看到肖家河正街坐在轮椅上、扎堆在街头板凳上的穿深色衣服的老年人,聊天下棋炸金花……感觉老龄化有点厉害。

住户众多,肖家河周围其实相当成熟。这也是资格老成都最先发展起来的区域之一。河边上钓鱼的老辈子扯了两下钓竿,他清楚肖家河情况有点复杂。

以前附近都还是一大片农田。北起广福桥的肖家河在清朝就存在,不过那阵根本没有名字,只是一条原始的河流,“大概七八米宽”。

河两岸走亲访友得靠小船摆渡,那阵河上桥都没有几座。因为旁邻肖姓耕田户,才取名的肖家河。就算七八十年代,肖家河路边还有粪坑,走路必须捏着鼻子,路灯也到亮不亮。

在肖家河街道刚刚成立的二十多年前,这里就属于成都老城和新城的中间地带。它几乎就和高新区一起发展起来的。在九几年肖家河就由武侯区划给高新区管委会委托管理,而两边的玉林和红牌楼还是武侯区。

征地拆迁的“农转非”,老城区低洼棚户区拆迁的居民,都搬到肖家河住起,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大小各不相同的院落,每个里面住的人不是随机匹配,而是同一个生产队的人住在同一个院落。城中心拆迁搬过来的,也几乎是按照原来那些人住在一个片区就分进肖家河的同一个院落。

以前张家和李家为争点墙角打锤掴捏,搬到小区,至少这种矛盾少了很多。都住进了五六层的楼房,但里面人与人相处的模式和习惯,还是完全按照以前的规矩来。

骨子里依旧是熟人社会的那一套,自带亲近,很少讲究。明显和现在房地产商渲染的这样板块,那样板块不同。

一系列的社区治理之后,尤其这些年,肖家河的相貌看起来其实已经改变了许多。近来普遍翻新了小区的外墙,搭建了新的统一的雨棚,道路也换成了沥青,表面的破旧已经感受不到。

涂鸦硕大,塑料风筝呼呼地吹,不太像个已经有二三十年的老小区。不过有个例外,罗马假日广场现在看起来旧兮兮,几乎就只是网吧和文物古玩市场,想拍两张照还要被古董贩子呵斥住。

谁能想到,这里也是肖家河的农田,后来在上面修起成都啤酒厂。再等罗马假日广场修起来的时候,也确实火过,里面有很多可以吃喝的。冒焦火辣的首店开在这里;里面的汉城轩,据说是成都最早有地暖和榻榻米的韩国餐厅。

那阵还住在芳草街的米真除了去玉林中学之外很少到肖家河。但当罗马假日广场修好的时候,米真在那里打了人生的第一个耳洞,她也和同学经常去吃那家豪客来。

住在肖家河很多年,都不一定能全部尝尽那些美食宝藏。据说郁可唯回成都,没事也喜欢到肖家河吃火锅。可能是五通桥大河坝黄辣丁,也可能是毛家鸡杂火锅,又或者秤盘串串火锅。

啃了两个邹二姐的火锅兔头也说不一定,火及一时的丰涛黄喉反正是在肖家河消失了踪迹。

老小区,横七竖八的巷子,多的还是面店。邱大爷的面据说是资格内江面,牛肉大坨,时不时也有牛肉干可卖。围墙边上,拜居奇味面的招牌看起不输火锅店,但吃面的环境还就是那样。

高凳子放面放泡菜,人几乎是蹲在矮凳子上,依旧是相当壮观的一排。门口还是停有奔驰,有专门骑单车找过来的好吃嘴。退休的摄影爱好者,变换角度拍个不停,食客也见怪不怪。

各式单间铺面的小店在林荫之下,巷子交错。清真皇城坝牛肉馆,江油肥肠,肖家河老牌的馆子还在。刚刚还在菜市场附近骑三轮车卖花的太娘,这个时候又已经转到肠乐坊广州肠粉附近。

谁能想到就是在肖家河这样的老片区,会有一家广州美食店。吃过的人都说是成都市面上能吃到的相当正宗的广东肠粉。

肠粉半透明的薄皮,入口嫩滑,叉烧不柴也不腻,绿豆芽稍微脆生,没有抢味,美妙在细微之间。金牌虾饺皇的皮儿依旧很薄,每只里面两只大虾,相当Q弹。

老板在这里开店已将近十年。从老乡那里接手,硬是从最开始只有右边的一间店不断开到现在三四间这么宽。原料全是自己给自己供应,更好地保证了水准。

而在西川中学隔壁有一间广元凉面店,它也是被认为是成都能吃到的最正宗的广元凉面。一度流传老板做凉面的水是从广元运来,只有家乡的水才能做出家乡味。打包回办公室,黄大毛说他们很多老乡最爱去的就是这家。

为什么来自异乡的美食小店会集中在肖家河出彩,我并没有找到答案。

可能就是因为这里龙蛇混杂吧,真正包容。就连一碗以清淡甜蜜为主的肖家河醪糟蛋都可百吃不厌,每天24小时营业,出菜迅速,慰藉出租司机和其他的夜归人。

玉林中学肖家河校区的学生,最爱的是学校隔壁的阮孃冒菜。老主顾都喜欢喊老板耙婆,可爱又怪怪的称呼,也不知道缘由。

就像每一个老小区都有好吃的烧烤一样。肖家河的烧烤在成都也都排得上号。可说的有两家,一家是西川中学那边的谢烧烤,最早是在百花小区附近做生意,搬过来,晚上人依旧爆棚。

另一家的大名就叫肖家河烧烤,距离醪糟蛋相当近。实在找不到,在肖家河一打听便知。好吃到哪种程度呢,有人说每天下了晚自习,全班都会一起喊外卖,顺便再加一瓶梅子酒。

每天晚上,啤酒和烧烤,各种十五二十在店里满头飞。老板也是从一家小摊开到了现在的两三间铺面。

很不幸,也是意料之中,所有的烧烤中午去都没戏,门关起的。我赶紧吞下清口水,然后走掉。

这个时候,回头去肖家河河边上的崇德园喝茶,就相当合适。两排一溜烟儿的茶铺,有点穿越到江南水乡的感觉,也是老年活动中心。

喝完下午茶吃过饭继续喝夜茶冲壳子,成都很难得再找到一处像这样喝茶的地方。

有茶铺,有鬼饮食,有中医一条街,按摩小店也还有不少,看起来应该不得乱来。这些共同构成了肖家河。哦,还有忘了说的汽配一条街,我没在那里修过车补过胎,也没有买过零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