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彭浦新村怎么样「上海人地铁里骂外地人」

来源:   2023-08-16 12:17:33

本文作者/姜天涯 李欣欣


在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这个地名组合,永远能让上海人聊上几句。

大多数时候,都是当“段子”来讲的。虽然,这个组合是合理合法真实存在的。

在地理和身份上,彭浦新村的尴尬由来已久,实际上从静安闸北两区合并之前就长期存在了。

但当我们认真走进这个地方的时候,有一种独特的活力改变了我们对它的刻板印象。



01


“静安区彭浦新村”这个哏,是上海所有并区消息中,最广为人知的段子。

在闸北划归静安的六年后,段子依然在保质期内。但凡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朋友,都会先笑为敬。

甚至有时候彭浦新村人自己都略有尴尬,比如在家附近看到这样的路牌时,也会莫名觉得好笑↓↓

三泉路上像兔耳朵一样的区界标识 /受访者提供


几十年前,当彭浦新村还属于原宝山县时,它“自己”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会划到静安。

从宝山到闸北,再从闸北到静安,这个故事听起来显得抓马又励志。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彭浦新村跟年纪大的上海爷叔聊天,在他们心目中,自己居住的这个彭浦新村,依然是个“乡下头”。

“(物价)基本上不好跟上头比,上头是贵。”从新疆支边回沪的75岁爷叔张国军(化名)说。

“阿拉一般去(南京路)旅游,地铁7站路(实际8站)。”

爷叔口中的“上头”,正是可以作为旅游地的南京路步行街。

81岁的王强(化名)25年前从支内的贵州回到上海,落脚在彭浦新村。

他描绘自己的地理位置时会说“北静安”,“阿拉沾伊拉南静安的光。因为静安区,就是有钞票地方”。


在彭浦新村,有不少这样的老公房和小商铺。


上海爷叔可能多少有点刻板印象,但今天住在彭浦的年轻人,对彭浦也心怀深深的槽点。

家住三泉路、在威海路工作的80后张薇(化名)说,虽然自己家和公司都在静安区,地铁七站即达,这个上班路程在上海已经不算远了,但依然有另一种通勤之苦。

“当你在工作日早高峰走进彭浦新村站,只能先眼睁睁看着五趟车离开你,如果第六趟车能挤上去,这一天就是幸运日了。”

早高峰的彭浦新村站到底有多挤?

根据上海交通指挥中心的官方数据,2020年工作日早高峰进站客流排行中,在全市430座运营车站里(截至2020年底),通河新村、彭浦新村和共富新村妥妥挤进前20强。

打开地图就特别清晰了。


从1号线终点站富锦路出发,在到达彭浦新村以前,有不少客流大站。


通河新村在彭浦往北2站,共富新村在彭浦往北4站,北面其他没上榜的像宝安公路站、共康路站,哪个不是早高峰客流大站?

想象一下每天早上重复上演的画面:每一辆从富锦路出发的列车,一路走一路塞,还没开到彭浦新村,早就挤得“物是人非”了。

于是,每个在彭浦新村站挤早高峰的人,都要例行在内心体验一把“你和列车之间,那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晚高峰同样是大客流,彭浦新村站外人潮涌动。


她另一个不吐不快的槽点,就是咖啡店。

打开大众点评网搜索彭浦新村,即使算上麦咖啡、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偌大一个彭浦新村,咖啡店差不多十个手指都数得过来。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彭浦新村地区的咖啡厅,得到的结果很有限。


在上海,一个距离内环只有4站地铁、距离人民广场只有8站路的大型居住区,早高峰都挤成这样了,却仍然是咖啡店荒漠。

彭浦新村朴实得带点“土气”。



02


地铁拥挤、咖啡店少,这两条也许不是彭浦新村独有的。

这里的第三大痛点,来自于“彭浦新村”这四个字本身。

如果在百度搜索输入“彭浦新村”四个字,出来的联想词前十里面,除了旧改,就是“彭浦新村为什么被嘲笑”,“彭浦新村什么梗(哏)”。


在百度上搜索“彭浦新村”所出现的联想词条


往南过了苏州河,随便问一个市区上了年纪的本地爷叔阿姨对彭浦是什么印象。

得到的答案很可能还停留在多年以前:大片农田。总之,结结实实属于“下只角”。

平顺路闻喜路口,新恺发面馆的老板娘说,自己在彭浦新村开了20年小店。在她眼里,彭浦新村就是“老古董一个”。

时间往前推四十多年,彭浦新村甚至都不属于闸北区。

根据《上海城市规划志》的记载,从1978年开始正式纳入原闸北区,彭浦居民的户口才从城镇户口变为城市户口。

这足以说明,城市化之后的彭浦还相当“年轻”。


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彭浦地区逐步形成为今天的大型居住区。


秦立强(化名)在彭浦新村的彭五小区住了40年,1981年父母家分到了彭五的房子,他们一家从城隍庙附近搬了过来。

“我来的辰光,没路的呀。”在平顺路、闻喜路口遇见秦立强时,他指着身后说道。

“共和新路对过还没房子,都农田呀。”

“夜里6点钟以后回来,马路上基本上没人了。”

即便随着城市扩张,彭浦新村早就不算是城市北隅了,但这种“刻板印象”却被保留了下来。

加上本世纪初出圈的彭浦夜市,虽然名声远扬,但又给彭浦新村加上了“脏乱差”的印象。

曾经,8条公交线路因为摊贩占道经营,不得不在夜间绕路,彭浦新村成了城市治理的难点。

而当年带着荣光的工人新村,在历经60多年后,成了名副其实的“老破小”。

彭浦新村最早建设的彭一小区,房龄“63岁”了。

即将迎来改造的彭一小区确实很老旧了 /摄于2021年10月31日


住户也是超高龄。彭一小区的2110户中,有558位超过80岁以上的居民(彭一小区目前正在进行“拆落地”改造项目,4年后居民回迁)。

在整个彭浦新村街道的12.6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2.1%。

总之你从彭浦新村站下车,四周逛一圈,老房子多,老人也多。



03


土味和老旧的人设,在往南两站的大宁地区映衬下,就更强烈了。

同样位于“新静安”,仅两站之隔,大宁像一个冉冉升起的“新贵”,尤其是今天,大宁人期盼了十年的上海久光中心开业了,妥妥晋升为“白富美”。


即将开业的上海久光中心,大宁的城市界面是另一种风格。 /摄于2021年11月25日


至此你大概觉得彭浦新村简直“一无是处”了。

然而,正是这种又土又老的外在形象,无声地包容着这里的十几万户籍人口,和更多来沪打拼年轻人的希望和梦想。

这里相对“洼地”的房价,对来沪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多了一个选择和机会。

同样是地铁附近的老公房,彭浦新村站单价在6万上下,而往南地铁两站的大宁板块,单价挂出10万也不稀奇。

彭浦一家中介的挂牌,附近的小区总价两三百万是主流。


最关键的,因为“老破小”多,所以三四十平米的房源很丰富,这样一来,总价就低了,链家上30多平米、挂牌190多万的住房还能挑挑拣拣一下。

B站up主“妮妮安家记”,专门给年轻购房者推荐上海不同板块。他们曾出过一期视频推荐彭浦新村。

据up主统计,2019-2020年的两年间,彭浦总共成交了9118套二手房,套均总价292万,是一个单价和总价都不高的成熟社区。

“大部分都是外地年轻人买在这里。”临汾路上一家中介门店小哥说,“你买郊区(上班)不方便,买‘市里’又贵,这里一号线到徐家汇,半个多小时。”


中介门口的挂牌上还能找到1字头的百万房源


小哥cue到了另一个生活要素:比起房价的相对“洼地”,彭浦新村的交通却是“高地”。

除了早高峰太挤,这里交通相当便利。一号线之外,彭浦新村站下来,公交站有11条公交线路。

工作日下午5点半的彭浦公交车站,人们在等着乘车回家。


彭浦新村实属20分钟到大宁、30分钟到人广、40分钟到静安寺和陆家嘴的便利地段。

每天的上下班高峰,空中两座天桥上人们来来回回,地面公交站也全是人。空中地面川流不息,像极了蜂群采蜜归来热闹无比的巨型蜂巢。

至于生活的烟火气,虽然没高档商场没网红店,但彭浦夜市时代“平价美食天堂”的氛围却延续下来了。

高架下面,一家家小商铺紧挨着彭浦的老公房。


闻喜路是上海美食大号都不会错过的一条街。

这里有多热闹?拿奶茶举例,你从彭浦新村站4号口出来后,沿着共和新路再左转到闻喜路,大概两百米内,囊括了快乐柠檬、CoCo都可、一点点、七分甜、茶百道、蜜雪冰城、桂源铺……


闻喜路上底商密布,奶茶铺特别多。


烧烤小吃穿插其中,一到晚上,所有小店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热闹得像在打擂台。

2005年在闻喜路附近置业的80后宜兴人陆洋说:

“烤串、炸鸡、熏鱼,早上包子、大饼、油条,啥都有。疫情之前,很多人走到地铁,就是边吃早饭边走过去。”



04


选择在彭浦新村安家的,不止有来沪打拼的年轻人。

每天晚上,地铁站奶茶店是年轻人的世界,而平顺路上的两排长椅,则是老年人的天地。

他们三三两两聚在这里下棋谈天,交流着手里时令蔬菜的价格。


平顺路上总有不少爷叔下棋聊天


我们在这里遇到过年轻时支援贵州、新疆,几十年后再回沪的上海爷叔们。

张国军是1994年从新疆回来的。租房6年后,2000年他在彭三小区买了一套两室户,50多平米,总价7万元。

虽然厨房、卫生间是三家合用的,但到底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现在因为彭三小区 “原拆原建”的旧改工程,他马上要开开心心住进崭新的电梯高层楼房了。

另一方备受彭浦老年人喜爱的露天沙龙,在平顺路、闻喜路口良友超市门口。


良友便利门口是老年人的露天沙龙


这里长期摆放着15张左右的椅子,白天晚上都有人坐成一排在聊天。

81岁的徐老伯是露天沙龙的一员。

10年前,他把赤峰路一室半的房子卖掉,置换成了彭七小区的两室户。

“曲阳地段更好,但这里更便宜。当时买过来62万,一分钱没花,增加了半室。”他说。

置换到彭浦后增加的“半室”,大大缓解了原来家里两代人居住的拥挤和局促。


平顺路上一家小百货店早早挂起了大红年历


更让他满意的是交通和物价。

“买物事(东西)比曲阳更便当。(交通)四通八达,就在地铁旁边,比曲阳方便多了。”

最近徐老伯去了一趟淮海路商业街“旅游”,大受震撼。

“看了吓死了,物价高,东西贵。淮海路送一套房子给我,让我蹲(住)在那面,我也蹲不起。”

徐老伯还专门比较了一下彭浦新村和淮海中路的“吃”、“穿”物价指数。

“(淮海路)买双鞋子900块,这里两三百,一两百,笃定买得到。宁波人欢喜吃的咸鲞鱼,格面要一百多块一斤,这里只有卖二三十块钱一斤。”

末了他感叹说:“(彭浦新村是)劳动人民居住的地方,物价比较低,交通比较方便。”

“同样这点退休工资,到那面就没办法生活了,讲老实言话,人要求生存呀。”

为城市贡献了不少“哏”的彭浦新村,曾带着“历史包袱”,难以摆脱“刻板印象”。

但一次又一次走进彭浦新村,我们看到的却是满满烟火气、希望与活力。



参考资料:

1.顾文剑、周宽玮、陈伊萍、陆兵,《再见,彭浦夜市》,东方早报,2013年11月29日。

2.江跃中,《彭一小区2000多户居民今起搬场》,新民晚报,2021年09月01日。

3.唐烨,《2000多户居民四年后回原址住新房》,解放日报,2021年09月0日。

4.周辰、顾一琼,《为老一餐饭,社区食堂研磨出90条标准》,文汇报,2021年04月12日。

5.妮妮安家记,《【六娃】上海200万的房子长啥样?老破小扎堆的彭浦新村,真的不适合年轻人居住吗?》,bilibili,2021年01月30日。

6. 上海交通指挥中心,《【最新】上海哪些轨交线和站点客流最多?最新年报出炉→》,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微博,2021年01月25日。

7. 张晓鸣,《上海轨交网络运营线路长度增至729公里》,文汇报,2020年12月25日。

8. 《上海城市规划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 END -

写稿子:姜天涯 李欣欣/

拍照片:姜天涯 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刘 娴/

做图片:二 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