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王健林万达影业「红旗街万达影城在几楼」

来源:   2023-08-05 10:17:09

500亿的东方影都让整个黄岛地产“不荒”,200亿的长春影都又见万达星光半岛开盘。

文/七月


#万达##东方影都# #长春影都#


悄无声息。


2020年的8月12日,王健林实地察看了长春国际影都项目,这个将是继青岛东方影都之后国内第二个世界级影都。但这次,从东方影都彻底退场之后重返赛道的万达显得大为不同:即使长春国际影都比东方影都更“土豪”,将成为全球第二个超千万平米的“巨物”,万达也十分低调。


对比之下,7年前的万达在青岛西海岸画了一个圈,填海造陆只为了打造一个“东方影都”;项目启动仪式的红毯上,邀请了莱昂纳多、妮可・基德曼等好莱坞大腕,以及章子怡、李连杰、梁朝伟等华人影星,可谓轰动一时。


为什么万达对于青岛东方影都和长春国际影都这两个项目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原因就在于万达本身在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7年前的万达,一面从AMC院线到传奇影业在好莱坞大举购买,一面在国内拥有院线市占率第一的万达电影以及负责内容制作的万达影视。可能,当时万达的影视板块里只缺了东方影都这块拼图。


在经历了“世纪切割”之后,虽然万达并没有放弃电影,但只能背对“东方影都”撤离。已经交足了“学费”的万达,接下来的布局明显更倾向于较高的安全性。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青岛东方影都还是长春国际影都,都承载着万达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长春国际影都的未来不得而知,但起码,运营“先例”东方影都遇到的难题,并没有在长春国际影都上消失。


1

—东方影都之后,

长春影都不变的“地产出身”—

旨在周边地产的开发。



从长春国际影都的规划来看,除了影视拍摄基地,还将建设内含滑雪乐园、滑冰乐园等文旅综合体。对比青岛东方影都这个“先例”,长春国际影都的布局背后同样有着地产巨头牵手地方政府,本质上也是大投入的“地产文旅”项目。


实际上,有钱确实是万达等地产巨头在布局这样的项目上拥有的优势。毕竟现阶段在文旅市场中除了华谊和华强的文旅项目,大部分内容公司很难“跑步入场”,“地产出身”仍是目前国内文旅项目绕不开的基础属性。这就决定了,这些项目的主要商业运营模式是“游乐园 ”的地产生态,即通过建设游乐园等,带动周边地产的开发和售卖。


从同为“地产文旅”项目的青岛东方影都来看,围绕着园区万达开发的星光岛等地产大盘售尽,规划内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也渐渐落地,带动着整个黄岛区的房价飙升。从人烟稀少,到城市名片,毫不夸张的说是造了一座“城”,这中间的跨度就是地产赛道领跑的最好证明。


而对于长春国际影都来说,近日万达星光半岛的开盘,也从本质上说明了该项目并没有绕开地产赛道这一点。毕竟,借着文化元素进行地产开发,比单纯竞标地皮开发容易实现得多。



其实,因为有着地产“外围”,长春国际影都“影视拍摄基地 主题乐园”两手抓的定位,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好莱坞影视基地、国内外电影乐园的玩法。


对比长春国际影都的“地产文旅”本质,华强方特主题乐园结合了其拥有的《熊出没》电影IP,其商业优势在于IP衍生的园中园可以借助不断迭代的内容实现复游率,从而形成自身的品牌规模。而且方特乐园所触达的盘子并不大,并不是重资产的文旅大项目,也就不存在更多的商业压力。


其次,与长春国际影都不同的是,迪士尼租下了英国松林制片厂当作拍摄基地,其大制片厂制度足以支撑起这个影视基地十年的运转,并不需要其他业务的辅助;同样的,环球、迪士尼等主题乐园足以通过游客来满足整个园区的商业运营能力,自然不必涉及影视拍摄基地的板块。显然,好莱坞成熟案例证明了影视拍摄基地和主题乐园在封闭性上存在着矛盾,一个绝对封闭,一个相对开放,并不适合混在一起发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青岛东方影都,还是长春国际影都,实际上都走了一个跟国内影视基地、主题乐园错位竞争的路子,一旦这样的文旅项目实现更多布局,同质化问题将会极易出现。


2

—200亿投资背后的现实痛点—


应当拥有怎样的商业运营模式?



事实上,在分析长春国际影都这个200亿巨物之前,不妨对比一下同为“地产文旅”的“先例”青岛东方影都。几乎没有人会否认青岛东方影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价值,但也难以细说它的独特价值。


对于青岛东方影都,万达开始有着建成一座世界一流的电影摄影基地,并可以举办国际电影节的野心,想要在其周边开发的星光岛建设机场便可见一斑。但直至今天,融创替代万达之后,这些并没有得到落地。相反,这座500亿的星光城一直背负着重重的运营压力。


最根本原因在于,青岛东方影都虽然尝试了办基金给补贴等,但除此之外并不具备更多的决定性优势能够吸引好莱坞前来中国拍片。目前只有《长城》《环太平洋2》2部好莱坞大片在此拍摄,并获得了相应的影视制作补贴。而现阶段虽然有《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四部在影视产业园拍摄的国产头部影片获得了制作成本补贴资金,但国内重工业大片的制作数量并不多,目前国产重工业大片的拍摄需求很难让单一的电影拍摄业务满足东方影都的吞吐量。


对于东方影都来说,这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可实施的运营模式来彻底打通商业脉络。毕竟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赚钱,而不是补贴。显然,在规划初期,国内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万达没能摸清思路,而实际着手盘活这个“东方壕莱坞”的难度远远超出了预设,最终只能黯然退场。而到了融创手中,无论是“拆分式”运营摸索,还是不断丰富业务板块,至少是目标明确、脉络更为清晰的开始。


即便是未来,长春国际影都建成并投入使用,青岛东方影都的这一“大难关”会在长春国际影都这里消失吗?实际上依然存在。尤其是,青岛东方影都已有的补贴或基金扶持,长春国际影都并不能复制。那么,抛开补贴,要靠什么吸引国际大片前来拍摄?



其次,青岛东方影都开始接纳国内电视剧、综艺的拍摄录制,正好证明了只靠电影业务支撑起来的盈利空间十分有限,东方影都需要通过电视剧、综艺实现更多的发力。然而,融创在东方影都的运营模式上进行的这种探索,实际上并不容易实现。


以综艺为例,之前国内综艺剧组对拍摄场地并不会首选青岛东方影都,而是优先考虑各方面更便利的一线城市,尤其是综艺录制与电影拍摄及其不同,录制时长较短,根本用不到东方影都这样的拍摄场地。


但这几年,大型的选秀养成类节目开始崛起,与之前的综艺对拍摄场地的要求并不同,再加上东方影都“一站式”社区化服务的优势条件,才吸引了《创造营2019》等在此进行录制。青岛东方影都其实把握住了一个时间红利,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业务“扩容”。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大量复制的模式。《创造营2019》这样的选秀养成类节目实际上数量有限,接下来并不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因此,这并不是长春国际影都的“出路”,盈利有限依然是长春国际影都的一大难题。


3

—国际影都的梦,

能在长春“圆”吗?—


地理位置的“硬伤”。



实际上,青岛东方影都和长春国际影都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地理位置缺乏优势。青岛虽然有不少国内剧组来此取景,但本身并没有太强的影视基因,处于一种待开发状态;而长春虽然有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电影文化浓厚,但在此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基本带着较为浓厚的东北地区特色,对多元化存在一定的局限作用。现阶段,两者的地理位置对于好莱坞大片来说并没有实际的竞争力。


不同的是,对于长春国际影都来说,与同样“先天不足”的青岛东方影都相比,虽然两者的投资力度基本处于同等条件,但长春现阶段所具备的发展背景并不拥有太大的优势。


具体来看,在青岛想要建成“电影之都”的文化背景下,东方影都才有了落地的可能性;出于想要开发黄岛区的目的,建在黄岛区的东方影都便拥有了当地政府的资源和资金大量倾斜;为了满足东方影都的现实需求,青岛选择在其附近修建新机场、高铁站,也已开通地铁。这些当地政府更有主导性的大力推动,显然是长春国际影都目前的开发布局中并不具备的。


其次,对比东方影都位于青岛,长春国际影都所在的长春,在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都略逊一筹:以2019年的GDP为例,长春虽然位于全国第34位,但相对第14位的青岛,差距肉眼可见。虽然长春有着长春国际电影节的加持,但并没有实现更多的助力,发展可能性也大打折扣。



除了本身的“硬伤”之外,与国内影视基地相重合但不占优势的定位,也将是摆在长春国际影都面前的难题。抛开盈利问题不谈,起码对于长春国际影都来说,国内影视基地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与之截然不同。


无论是横店影视城还是象山影视城,国内影视拍摄基地的所在城市基本以南方为主,四季不太分明的特征比较适合影视拍摄制造所需要的场景。而长春位于东北三省,四季分明,尤其是以冬季有名,也就为不少对气候有所需求的剧组产生了障碍,比如冬天难以实现夏天戏份的外景拍摄。


最重要的是,这些影视拍摄基地最初只是单纯的影视产业园,因为是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渐渐开始吸引游客,随后才相应地发展起来文旅生意。而长春国际影都本质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旅项目,其文旅综合体和影视拍摄基地都是从零起步,但基于长春的地域特征,滑雪、滑冰等游乐园会先行拥有流量,从而带动影视拍摄基地的发展。


长春国际影都的影视产业园想要大大提高其价值,更多是需要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较长时间内都可能依赖于文旅项目的流量生意。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长春国际影都接下来会如何,谁都无法回答。至少目前看来,长春国际影都并未避开东方影都遇到的问题,不仅是地理位置更加不占优势,还有“主题乐园 影视基地”两手抓下开放和封闭之间的天然矛盾。而这些问题需要的是,长春国际影都通过更加可靠的商业运营模式来弥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