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渡江战役旧址「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来源: 2023-07-17 10:16:37
来源:中国国防报
安徽省铜陵市群心村的“渡江第一船”雕塑
渡江战役突击部队登陆
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的安徽省铜陵市,72年前是渡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战役首先在铜陵、繁昌江段打响。4月21日8时,人民解放军占领铜陵县城。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江南最早解放的城市。从此,铜陵以“江南解放第一城”的殊荣,载入共和国史册。
194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及华东、中原地区部分地方武装共约120万人,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统一领导下,于三四月间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沿江防御之国民党军。
总前委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针对国民党军江防布局和地形情况,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军。其中,以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共30万人组成的中突击集团,准备从安徽境内长江北岸的裕溪口至枞阳镇段实施渡江。总前委认为:渡江战役成功之关键是中、东两个突击集团的对进合击,但东集团在渡江登陆后可能遇敌顽强抵抗,因此决定中集团较东、西两个集团提前一天发起攻击,以吸引和分散敌军兵力。为避免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渡江时间以夜晚为主。这样,地处中突击集团作战地带的铜陵成为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突破口。
铜陵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中南部,东锁芜宁、西扼宜汉、南通浙赣、北达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铜陵沿江防线近百里,岸边多处有洲滩。特别是铜陵县城以下江岸,地势平缓,登陆容易。作为渡江战役的首攻地,铜陵还有着坚强的党组织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1949年2月,中共铜陵县委在历经国民党3年“清剿”后重新建立,并为策应大军渡江积极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建立情报站,掌握江边国民党军布防情况;协助解放军先遣渡江大队侦察敌情;开展对敌宣传和瓦解工作;做好群众支前工作。在大军渡江期间,铜陵群众供给过境的解放军粮食25万斤、马料2.53万斤、柴草8.6万斤;支援前线木柴200万斤,修补公路75公里,恢复和架设电话线路85公里,抢修架桥5座。解放军所到之处,沿途群众自发设置茶水站,为部队烧茶送水,不少人家还将煮鸡蛋、米糕等摆在门前或送到路边、村口,慰劳人民子弟兵。
为歼灭铜陵防御之敌,确保渡江战役首战告捷,总前委决定由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24军担负铜陵正面渡江任务。1949年3月中旬,24军由合肥开赴无为沿江一线,开始了渡江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按照既定部署,人民解放军渡江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长江南岸发起攻击,打响了渡江战役。
依据作战计划,中突击集团首先发起渡江作战。4月20日下午17时,24军开始炮火准备,摧毁敌沿江工事,掩护船只由内河翻坝入江,同时也掩护各师第一梯队上船。20时,突击部队开始上船。21时15分,24军发出开船命令。70师第一梯队4个营在无为登垅地、仙估庙地段横渡长江,向铜陵文兴洲的新江口、沙凸拐、洼沟方向前进。71师第一梯队4个营在无为太阳洲起渡,向铜陵姚墩、王家拐急进。21时35分至45分间,两个师的先头部队在火炮和机枪掩护下,于文兴洲的新江口、东风泡和紫沙洲的套口等地强行登陆。70师210团9连3班和209团5连8班战后分别获得“渡江第一船”和“渡江突击模范班”荣誉称号。70师和71师先头渡江部队按预定作战任务攻击前进,在鳊鱼肚胜利会师。至4月21日凌晨1时,70师在71师配合下全歼文兴洲守敌。4月21日凌晨4时,70师以小木船等简便工具渡过夹江,守敌南逃,全师展开追击,攻占太平街、汀洲,然后分两路会攻铜陵县城,国民党守军见状纷纷向东南逃窜。上午8时,人民解放军顺利占领铜陵县城。至4月22日上午7时,24军相继占领大通、顺安,并与21军、27军胜利会师。在渡江作战中,24军共计歼灭、俘虏敌军三千余人。
铜陵的解放,意味着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被拦腰斩断,动摇和打破了敌人千里江防的整个防御体系,粉碎了敌人海陆空立体防卫“固若金汤”的吹嘘,为人民解放军东、西两大突击集团全面渡江、追歼残敌创造了良好开端,给日薄西山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以致命一击。
4月22日,24军奉命迅速东进,截歼由南京向杭州逃窜之敌。全军指战员不顾疲劳,跋山涉水,以每日40至50公里的速度向宣城方向攻击前进。4月28至29日在郎溪、广德地区会同友军将由南京、镇江逃窜的国民党6个军共6万余人包围歼灭。是役,24军歼敌20761人,其中俘虏11930人,缴获各种炮117门、枪5600余支,圆满完成强渡长江、追歼逃敌的作战任务,为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和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已春)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