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路上曾有一个自由市场吗「上海废弃商场」
来源: 2023-06-18 18:17:13
如今的古北路可谓“高大上”,向南穿越古北新区,向北勾连苏州河景观带,中间还夹带虹桥开发区。今年轨交15号线又在它的路面上开设了娄山关路和红宝石路两座车站。而过去,古北路就是一条乡村公路,始筑于1911年,今年恰逢其110周岁诞辰。
古北路原名霍必兰路。辟筑初,古北路沿线除自然村落外,就是田野、河浜,和江南水乡并无二致。进入20世纪20年代,苏州河沿线的民族工业兴起,古北路北端随之出现了密集的棚户区,这才有了人气。1943年改名为古北路,“古北”源自河北省长城脚下古北口镇之地名。
1958年,江苏省的上海县划归上海市后,上海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西郊区并入上海县。古北路成为长宁区和上海县的一段分界线,称之为“城乡接合部”。至20世纪60年代,天山路以南的古北路还是煤屑路,走在上面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今日古北路(姚志康 摄)
天山路至茅台路的这段古北路仅160米左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闻名遐迩的“自由市场”。不仅周边居民知晓,周边虹桥乡、新泾乡,乃至华漕乡、诸翟乡的农民兄弟更熟悉。形成“自由市场”的客观原因是,天山路以南的古北路不通公交车,摆地摊不影响交通。
新泾乡、虹桥乡的农民兄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这两个乡到古北路自由市场,近的只需二三里地,远的不过五六里地,华漕乡东部的村宅到古北路也就十多里地。每天天蒙蒙亮,四乡八里的农民兄弟姐妹骑着挂有铁丝筐的自行车来到这里摆地摊。
刚从田里夯(本地话,“收”的意思)起的蔬菜碧绿生青,惹人喜爱;也有挎着一篮鸡蛋、束着几只鸡鸭的农民蹲在路边等候市区居民光顾;还有停泊在古北路北端苏州河岸边的外省船民,挑着各式农副产品来“轧闹猛”。说自由市场,其实更像是一个钟点市场。
每天上午7点左右,近郊社员匆匆撤离,赶回生产队出工,继续摆地摊的多为苏州河上的外省船民。后来成为新泾镇副镇长的马桥村农家女陆惠琴回忆道:“那些年,我看父亲忙完队里活,还要忙自留地里的活,就帮父亲去古北路自由市场卖菜。卖完卖不完,到点都要骑车往家赶,上学不能迟到。”
这个“自由市场”前后生存了20多年。周边农民自留地里出产的蔬菜自家吃不完,拿到街上卖,能换回酱油钿;养的鸡鸭和产的蛋,自己舍不得吃,上街卖掉还能换回孩子们的鞋袜钱。就这样,古北路自由市场直到改革开放后,生活物资丰富了才自行消亡。
今昔对比 曾经的马路菜场 如今已经是高楼万幢 令人感慨万千(姚志康 郭笑琛 摄)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来源:作者:姚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