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山东籍商人「山东鲁商集团」

来源:   2023-05-22 16:16:01

山东商帮又称鲁商,崛起于明清,是近代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山东商帮具有齐鲁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双重文化底蕴,两种文化所倡导的豪爽诚实、崇德重义在鲁商身上都有突出的表现。与其他商帮相比,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质朴单纯,经营方式以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相结合,并讲求信用,遵守商业道德和规范的商业准则。

鲁商发轫于先秦,形成于明清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齐国商人应是初期的鲁商。在汉代,自张塞出使西域后,山东临淄、东阿、定陶等地生产的丝绸,经洛阳、潼关,汇集长安,再出口到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加速了山东商帮形成的步伐。隋代修建京杭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山东的临清、济宁、德州、聊城等沿运河城市活跃起来,为后来山东商帮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中华大地出现了不同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地域商帮逐渐兴起,山东商帮也正式形成。《清稗类钞》(农商类)“客帮”条:“客商之携货远行者,咸以同乡或同业之关系,结成团体,俗称客帮,有京帮、津帮、陕帮、山东帮、山西帮、宁帮、绍帮、广帮、川帮等称。”山东商人的足迹遍布山海关外、直隶、山西、天津、北京、上海、苏州、南京、芜湖、汉口、开封等地,直至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南洋等地。清代初年,山东商人已在这些地区建有会馆,如“旅汉山东帮”在牛皮出口港汉口设有“齐鲁会馆”,山东商人在中药材和丝绸中转站上海设有“山东会馆”,胶青登三府商人在苏州建立“东齐会馆”等。

近代商会的建立对于鲁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商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近代人们在探讨山东商人时,已不再着眼于单个的人物或现象,而是把山东商人视为一个有自己组织和管理的整体。他们拥有一套包括商业管理、经营谋略、商业品德和营商风格在内的系统内涵。鲁商除在本地经营或行走贩运外,在各地以经营饭庄和绸缎业为多。鲁商被比喻为左手拿《论语》、右手拿算盘的人,鲁商深得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如以瑞蚨祥为例,在追求盈利的同时把诚实经营和商品质量看得高于一切,即“内圣”。同时,鲁商积极扩展市场,成为业内翘楚,则是“外王”。“北京工商业之实力,昔为山左右人操之,盖汇兑银号、皮货、干果诸铺皆山西人,而绸缎、粮食、饭庄皆山东人”,近代鲁商几乎掌控了北京商业的半壁江山。

清末民初在大栅栏半条街几乎被瑞蚨祥及所属企业所占据,北京商会的会长、副会长、常务委员也由旅京鲁商所担任。从清光绪年间开始,山东德州商人约“三千三百余人”,分为两类:一是“或囤积或开张售卖”的坐商,二是“远道贩运专业行商”。正是这所占比重不多的行商,与其他地区的山东商人一起,将“杂粮水运至天津销行,岁计二万石”,花生“十三万斤”,山薯“二十万斤”,西瓜“十八万斤”,“帽胎水运至天津,销行北京及东南各省;陆运至山西陕西河南各处行销,每岁共7400余锭”,“洋线由天津水运至州境行销,岁计1200件,内转销山东内地者900件。洋油由天津水运至州境行销,岁计16万箱,内转销山东内地各境者15万箱”。“洋布自天津水运至州境行销,岁计900匹,内转销邻封各地者500匹。洋纸自天津水运至州境行销,岁计值银500两。杂色洋货自天津水运至州境行销,岁计值银5800两。”

民国以后,山东商河、掖县、平度、昌邑、寿阳、阳信等县的草帽辫,由商贩或辫庄在商河等地收集后,用船运到潍县,再由潍县运往天津或青岛;山东西部的草帽辫,则先集运到济南,再由济南转运天津等地。天津的山东商人经过近百年的经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凭借稳健的经营方式,业务日臻繁荣,在天津市场上几乎凌驾山西帮之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