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立方智慧机「领益智造论坛股吧」
来源: 2023-03-08 14:15:55
本报记者 肖伟 见习记者 李昱丞
6月27日晚间,深圳市智立方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申购日为6月29日,申购代码“301312”,申购简称为“智立方”。智立方本次发行新股约1023.57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00%,按本次发行价格72.33元/股计算,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6.67亿元,发行市盈率为26.50倍。
据悉,智立方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下游客户智能制造系统、精益和自动化生产体系提供自动化专业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工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及相关技术服务。其核心业务为自动化测试设备及自动化组装设备业务,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雾化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智立方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3.53亿元及5.4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6682.02万元、9329.86万元及1.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9.45%及31.11%,过往业绩展现了良好的成长性。
2022年虽受疫情及国际局势的影响,智立方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滑,但是随着疫情的缓解和上海地区的解封,公司下游订单需求及设备交付逐步回升,截至2022年5月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2亿元,高于去年同期在手订单规模。智立方表示,因新产品的持续推出及生产需要,下游客户对公司设备仍存在刚性需求,经初步测算,公司2022年全年业绩相较于上一财务年度仍保持平稳可控。
主营智能感知自动化测试设备
客户资源稳定
据悉,智能感知中的光学测试设备是智立方销售的核心产品,其所销售的光学识别测试设备、光学感应测试设备广泛运用于应用于消费电子头部企业多种终端产品的光学识别功能测试及光学感应功能测试。
招股书显示,智立方深耕于光学智能感知类测试领域,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围绕精度、速度、稳定性三项工业自动化设备性能的关键指标,先后开发出多项核心技术,形成技术优势及产品先发优势,成为行业内较早的一批追踪下游客户相关测试设备需求的企业之一。持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高效的需求响应速度使得智立方在该领域成为下游核心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4年智立方开始与苹果合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并不断致力于新客户的开发。目前,智立方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公司、JuulLabs,Inc.、Facebook、Carnival Corporation & plc、思摩尔国际等全球知名高科技公司,以及歌尔股份、鸿海集团、立讯精密、致伸科技、舜宇集团、广达集团、普瑞姆集团等全球知名电子产品智能制造商。
自2014年成为苹果公司合格供应商以来,智立方与苹果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苹果公司光学识别、光学感应细分领域的自动化测试设备核心供应商。
收入规模增长迅速
大力布局半导体及AR/VR领域
智立方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3.53亿元及5.4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9.45%,业绩增长十分迅猛。除原有消费电子业务外,智立方也进一步开拓了Carnival Corporation & plc、Perfectools、高视科技、度亘激光、长光华芯,锐晶,中麒光电等工业电子、显示半导体、光通行业客户,非消费电子行业收入从2019年的1042.7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8221.59万元,同期收入占比从3.70%增长至14.99%,跨行业业务开拓已初见成效。
另外,智立方深耕自动化测试及组装细分领域,围绕精度、速度、稳定性三项工业自动化设备性能的关键指标,在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机械设计、精密运动控制等领域开发出多项核心技术,形成技术优势及产品先发优势,持续集中优质资源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巩固自身技术优势及产品先发优势,建立了较高的业务壁垒,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主动。
根据招股说明书,2021年智立方持续加码AR/VR、Mini-LED、Micro-LED、光通半导体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0.53%;智立方在研项目中激光芯片六面光学缺陷检测设备、亚微米级封装平台、曲面屏幕测试系统、眼动追踪测试系统瞄准半导体及AR/VR智能感知测试领域,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及下一步的业务目标方向。
此外,智立方与直线导轨的鼻祖瑞士施耐博格进行了强强联合,合资组建了施耐博格精密系统(深圳)有限公司,导入了纳米级精度的精密运动平台的研发设计、加工、组装调试的国际顶尖技术,服务于亚太区的半导体/医疗行业的高端用户,助力于中国及亚太区高端制造业的腾飞。
智立方表示,未来公司将抓住国家产业升级、制造业现代化改造、智能装配行业大发展的机遇,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和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客户满意度,进一步降低成本,强化技术研发投入,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成长性。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