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规模和短债压力在身 保利置业发债、拿地两不误
来源: 2023-01-21 16:15:58
同样是面临地产行业“寒冬”,国企的日子要好过得多。
最根本的原因,是国企能够较为顺畅地发债融资。
近日,保利置业公告称,拟发行15亿元公司债。
巧合的是,在进行中的上海首批集中供地竞拍,保利置业刚刚以约14.46亿元摘得一宗地块。
今年以来,保利置业发债、拿地两不误。
究其原因,保利置业背负着千亿规模的野心,但本身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只得靠发债补充资金。
行业“寒冬”之下,保利置业负压前行。
6月1日,保利置业公告称,发行规模不超过15亿元的公司债。
据了解,该公司债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债券期限为5年,附第3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品种二债券期限为7年,附第5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
而品种一的票面利率为3.20%,品种二的票面利率为3.65%。
作为国企一员,保利置业今年以来的融资动作非常频繁。
据悉,进入2022年以来,保利置业多次发债融资,包括向投资者公开发行50亿元公司债券、获交行提供及续借4亿港元不承诺循环贷款、从兴业银行得到10亿港元非承诺循环贷款,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以及从浙商银行获得1亿美元循环贷款。
这就是国企的“底气”,即便是面临行业整体融资环境的恶化,保利置业仍能够从容发债。
而且,3.20%、3.65%的利息率,在一众民企眼中,就像是“白菜价”一样。
就在5月19日,保利置业公告称,与保利财务签订协议,以获得后者提供的存款、融资、担保等服务。
要知道,保利财务隶属于中国保利集团,是一家以加强集团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中外合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背靠央企,保利置业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钱的用途可就多了去了。
对于保利置业而言,拿地是很重要的一项支出。
比如正在进行中的上海首批集中供地竞拍,保利置业不甘寂寞,以约14.46亿元摘得一宗地块,展现了一把国企的“实力”。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保利置业以77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排名第17位。
这一排名,甚至高于碧桂园、招商蛇口等头部玩家。
另外,同样在1-5月,保利置业仅以110.3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67位。
以如此之低的销售排名,冲击拿地榜单的前排位置,保利置业如此行事,还是为了其千亿目标。
在2021年初的业绩会上,时任保利置业董事会主席的张炳南表示,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1000亿元目标;从2020年开始,每年增长15%,年复合增长率40%-50%。
虽然在2021年,保利置业的销售表现受行业环境的影响,没有达标。但这并未阻碍保利置业冲击千亿目标的信心和步伐。
在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保利置业新任董事会主席万宇清表示,“保利置业可能前些年走得慢了一点,所以希望在下一轮当中我们能够快起来,而且越来越快”。
为此,保利置业将2022年的保底目标,定位650亿元。
当然,为了冲击千亿规模,最基本的条件,还是土储要够。
这也是保利置业频频发债和拿地的根本原因。
然而,2022年即将过半,保利置业的销售额仅有110亿元。
当然,保利置业获得的融资,不只是用于拿地,“借新还旧”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要知道,作为国企一员,保利置业在“三道红线”方面表现差强人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保利置业现金短债比为1.57、剔除预收账款负债率为76.5%、净负债率为103.4%,脚踩两道红线归为黄档房企。
在此背景之下,缩减负债、降杠杆成了保利置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但是,在千亿野心的“作祟”之下,保利置业岂能轻易错过逆势扩张的良机。
因此,保利置业延续了发债融资的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保利置业1.57倍的现金短债比,同样有一些“水分”。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保利置业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362.8亿港元。而在同期,其短期借款有231.8亿港元,二者相除,即为1.57倍的现金短债比。
但是,短期债务不只有短期借款,还包括一年到期的贸易应付款项等。
数据显示,在贸易应付款项方面,保利置业账龄在90天以内的,有59.91亿港元;超过90天的,更是高达120.78亿港元。
再加上150.16亿港元的其他贸易应付账款,由此可知,保利置业的短债压力,绝非账面上那么轻松。
短债压力在身,保利置业幸亏还可以顺畅地发债融资。
只不过,远有千亿目标在身,近有不容小觑的短债压力,保利置业负压前行,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