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胸腺肿瘤检出率或大大超以往认知,警惕“一刀切”

来源:文汇报   2022-02-11 08:39:02

■本报记者 唐闻佳

随着CT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胸腺肿瘤检出率很可能大大超过以往认知,此时尤其要警惕“一刀切”的现象。昨天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纵隔疾病交流会上,多位医学专家发出一致呼吁。

纵隔疾病门类多,情况复杂,在胸外科领域是出了名的难诊、难治。尤其是纵隔部位的肿瘤由于涉及多部位,诊疗历来棘手。日前,由中国抗癌协会主编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0)》发布,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涛、纵隔亚专科茅腾主任牵头编写了该报告中的纵隔章节。此外,由胸科医院牵头编写的中国首部《中国抗癌协会胸腺肿瘤诊治指南》也已完稿,即将问世。这些最新的报告、指南均对纵隔肿瘤这类以往较少受关注、却并不罕见的肿瘤的规范诊治命题予以重点关注。

突破“盲点”,领跑攻克复杂难治纵隔疾病

胸腺肿瘤作为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我国的实际发病人数不低,但诊疗模式却长期存在诸多争议。

基于数年潜心研究,胸外科方文涛教授团队提出了国际首个胸腺肿瘤的复发预测模型,为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胸腺肿瘤患者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指导。

在此次发布的最新版发展报告中,专家们也对胸腺肿瘤筛查提出了新的建议。“比如,以往认为胸腺肿瘤是一种罕见肿瘤,但随着胸部CT普及,胸腺肿瘤的检出率可能超过以往认知的100倍,因此需特别重视前纵隔小结节的随访。”方文涛教授表示,借鉴肺小结节检出率的走高经验,对纵隔小结节的检出后规范诊疗、随访显得更为重要,不能“一刀切”。

即将发布的《中国抗癌协会胸腺肿瘤诊治指南》也将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复发肿瘤的手术指征、术中淋巴结取样/清扫、复发危险模型指导术后治疗与随访等热点难点问题,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建议。

直击痛点,多学科模式围着患者转

作为上海最早倡导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的医疗单位,胸科医院将多学科模式(MDT)深浸纵隔疾病临床实践,患者就医获得感持续升级。

目前,胸科医院的纵隔疾病多学科团队由纵隔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及诸多医技科室组成,团队自2013年起每月坚持纵隔多学科讨论,至今已近100期,为400余名患者解除疑难顽症。2020年,“纵隔疾病多学科门诊”开设,后又成立了上海首个实体化运作的“纵隔疾病整合病房”,将门诊和住院有效衔接。

“感谢上海的专家,让我少走了弯路。”26岁的颜女士此前因入职体检发现胸腔里长了大肿块,跑了全国好多知名医院,都无法明确诊断。在胸科医院纵隔多学科门诊,专家们综合评估了影像、临床、病理等情况,诊断其为胸腺瘤。通过“胸腺肿瘤切除术+放疗”的精准治疗,如今,颜女士已康复出院。

不放过任何“坏家伙”,也不让患者多受一点苦。该多学科团队还能在门类多达十多种的纵隔疾病中,火眼金睛分辨良恶性,为患者作出精确诊断。“数十年磨一剑。我们在纵隔疾病领域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换来了临床和研究的双丰收,不仅为众多患者带来健康,更能让中国规范影响全世界。”方文涛教授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