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北京将建世界一流国际氢能城市

来源:北京晚报   2021-09-15 18:39:02

充氢气15分钟,可以跑500公里,而且还能扛得住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将示范应用212辆北京研发生产的氢燃料大巴车。

大规模、低温度、长距离的示范应用,是北京氢能产业近年来发展的缩影。昨天,市经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将打造“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际氢能城市,示范应用涵盖冬奥赛时客运服务、港区作业、大宗物资运输等十大应用场景。

京津冀获批

国家首批示范城市群

2008年,三辆福田汽车研发生产的氢燃料大巴车参与北京奥运会赛事保障,让大众见识到最熟悉不过的氢气也能成为一种燃料。“十几年来,氢燃料大巴车更新升级了好几代,技术不断突破。”福田汽车氢燃料车工程师王枫直言,经过测试,即将在北京冬奥会上投用的氢燃料大巴车已经实现零下30摄氏度运行、零下40摄氏度储存。更重要的是,氢燃料车是真正的“零排放”。

不久前,由北京牵头申报的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正式获批为国家首批示范城市群。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包括本市大兴区等7个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山东省滨州市和淄博市等12个城市(区)。

示范城市群呈“一核、两链、四区”的发展格局: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研发制造领域的引领作用,构建北京-天津-保定-淄博产业发展链和北京-保定-滨州氢能供应链,在北京市延庆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分别打造冬奥、港区、矿石钢材和建材运输四大特色场景示范区。“在示范期末,力争建立起‘技术自主创新、产业持续发展、区域一体协同’的产业生态,构建形成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相关负责人说。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将100%国产

让一辆氢燃料车跑起来容易,但想让整个氢燃料车产业链发展起来则要攻下一个个技术山头。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聚合北汽福田、亿华通、国电投等优质企业资源,聚焦突破整车、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等关键产业环节,在示范期内率先实现自主化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商业化应用,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从基础材料到关键部件100%国产化替代,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根据方案,北京将在中远途、中重型等重点运输领域,建设涵盖冬奥赛时客运服务、港区作业、大宗物资运输等在内的十大应用场景体系,重点聚焦跨区域城际货运专线和城市冷链物流场景,推广车辆示范应用规模不少于5300辆。

下一步,北京将建立经济、优质的氢能保障体系,利用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元化方式,为示范城市群提供充足、稳定、绿色的氢源,合理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形成相对完善、稳定、高效的运输网络。

聚焦氢能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和终端应用

“京津冀三地已具备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跨区域、集群化的协同发展势在必行。”相关负责人说,从分工上看,北京聚焦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终端应用,打造氢能科技创新引领区;天津发挥行业标准制定和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打造氢能示范服务先行区;河北立足氢源供给优势,打造氢能产业供给核心区。总的来看,京津冀将统筹推进氢能供应、整车制造和应用示范,实现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

在备受企业关注的资金保障方面,本市将坚持“奖优罚劣”原则,规范使用示范城市群国家奖励资金;加大省、市两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发挥政府资金和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吸引和鼓励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示范城市群建设,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北京将立足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示范应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三大机遇,努力把北京市建设成为“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际氢能城市。本报记者 曹政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