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湖北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晒出蓝天白云碧水青山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1-06-09 14:39:02

在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湖北省武汉市同社会各界一起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举办了纪念六五环境日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既有“唱首绿歌给党听”的欢快,也有“美丽武汉·湿地花城”的绚烂,更有“一亩森林”“最美河湖”“家长学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小山小水武汉生态游学记》及“武小环喜过环保节”表情包等以新颖独特的形式,传递着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态环保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全市掀起保护河湖(湿地)、践行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的热潮。

小山小水牵手“武汉环保好邻居”

6月2日,由武汉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纪念六五环境日暨“最美河湖(湿地)”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在东湖绿道白马驿站举行。

启动仪式上,“鸟有鸟的林海,花有花的园地,山有叮咚的泉水,林蛙爱游戏……美丽的大自然是你我共同的家园。”武汉市生态投资集团“生态先锋艺术团”和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两山歌咏队”用一首《让中国更美丽》唱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河湖共护共享”的活动主题。

启动仪式还发布了《小山小水武汉生态研学记》宣传短视频,视频中三个卡通人物“小山”“小水”“武小环”一起登黄鹤楼、逛武大樱园、乘知音号游览长江,一路游玩一路宣传“公民十条”,教育引导公民遵守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现场,中韩石化、武钢有限、武汉武新建材、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和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等5家单位宣布上线“武汉环保好邻居”VR全景参观平台。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这些单位的环保设施场景,360度旋转观看。目前,武汉市已有14家单位和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开放场次超700次,接待参观人数超1.6万人(次),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百名志愿者携手参与环境公益活动

在武汉市纪念六五环境日暨“最美河湖(湿地)”评选活动启动仪式上,湖北省武汉市首次推聘22名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为武汉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建言献策,提交生态环境观察报告,畅通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

这22名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气治理、环保法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新闻宣传、环境教育、志愿服务和生态文化等领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作为特邀观察员中的节能减排领域代表,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6月底上线交易,这将推动全社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把碳市场落户在武汉的“聚绿盆”有效转化为“聚宝盆”,助力武汉市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体会,环境的改善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特邀观察员志愿服务代表、武汉“绿色江城”创始人柯志强表示,将带领更多志愿者开展江河湖泊保护行动,促使湖泊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发挥积极监督作用。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今年武汉市还将成立100人的志愿者观察员队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气、土、花、鸟等10个类型,分成10个观察队,每个观察队设一名首席观察员,开展不同类型的观察活动,对成绩优异者将给予一定的奖励。目前,面向全社会招募观察员队员,只要热心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身体健康的市民均可通过长江网报名参与。

“一亩森林,低碳有我”

6月4日上午,解放公园湿地旁的大草坪上铺开一块五彩斑斓的巨幅画布,来自鄱阳街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齐声高喊响亮的口号,吸引了许多游园市民驻足观看。这是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主办,武汉市公园协会、解放公园管理处承办的纪念六五环境日湖北主场武汉分会场活动。这里绿树成荫,不仅有难得的城中湿地、天然氧吧,还有全国首个向公众开放的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数十位院士、专家先后在这里开设公园大课堂,吸引了数万家庭走进公园,亲近自然,一起读城市、读自然、读生态,在这里播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的志愿者们担任自然导师,按照森林的生态功能,分为碳中和、氧气生产、毒气净化、水源涵养、风沙防固、病菌消除、心灵驿站、物种家园8个研学小组,带领120名学生进行“一亩森林, 低碳有我”主题研学,并将小组核心知识点绘制到画布上。

“老师告诉我们,近10年来,世界上森林面积每年会减少7000多万亩,相当于每年有10万个解放公园这么大的森林在消失。”鄱阳街小学五年级四班的陈悦浠听到自然导师讲解的森林状况后又惊讶又担忧,她接着听老师讲,中国因为各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森林面积逐年递

增,大大减缓了地球上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这让她燃起责任感,“所以需要我们大量种植树木,因为森林可以帮助人们降低沙尘暴发生的几率,还能够涵养水分。”

“原来低碳不只是不烧煤炭,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如果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生活中要提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五年级的刘任霄航和戴子涵是“碳中和”小组成员,他们上完课后感慨,“希望树林越来越多,把更多的二氧化碳变成氧气。”

“让孩子们到自然环境中感受,非常有利于他们身心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知识不仅仅来自于书本,更来自于生活。”鄱阳街小学五年级四班的班主任袁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了这场研学活动,“很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们接受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的观念后,也会变成宣传者,去感染身边的人,由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身边的人一起守护自然生态。”

据主办方介绍,选择“一亩森林”这个主题,既是响应《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的号召,又是践行武汉市自然教育“一步自然、身边课堂”的理念,“公园里、小区中、街道旁,可能就有一两亩大的小片林。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开展这些活动,就是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自然就在身边,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美丽长江,我是行动者”

6月4日上午,30位长江生态环保宣讲团代表在武汉市接受聘书,宣讲团成员沈雪燕作为代表现场发言。她说,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宣讲团是一支由教师、记者、在校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共同组成的队伍,是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队伍。

当天,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长江监管局”)联合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开展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的主题为“美丽长江 我是行动者 提升公民生态环境素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江监管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上,长江监管局副局长杨永德介绍:“我们生活在长江岸边,对长江拥有不可割舍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长江保护修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宣讲团代表们纷纷表示,宣讲团成员将认真讲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开展公众“看得见、听得懂、感受得到”的宣讲活动,努力为广大群众、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带来更丰富、更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知识与法律法规科普,更温暖动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让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环境日武汉交出环境质量成绩单

6月4日,武汉市发布的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优良率达84.4%,为近8年来最好;62个湖泊水质转好,24个劣Ⅴ类水质湖泊“摘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100天,良209天,轻度污染52天,中度污染3天,重度污染两天,优良天数为309天,比2019年增加6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4.4%,是自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胡柯介绍。

据悉,5月27日,湖北省武汉市已发布《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2021年工作方案》,将从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入手,强化源头污染防治,聚焦结构调整优化、空气污染精准防控等5个方面,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另外,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侯帮磊介绍,2020年武汉市劣Ⅴ类水质湖泊数量从上年的30个降为6个,可以说湖泊水质改善明显。不过,湖泊污染治理是一个缓慢改善过程,看一个湖泊水质变差还是变好,要观察其近5年左右的水质变化,不排除治理期间水质会有小幅波动。

内沙湖的水质改善是武汉市践行“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内沙湖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唯一水质稳定在Ⅱ类水体的湖泊,自2013年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以来,内沙湖通过外源截污、水生植被种植、鱼类群落调控等手段,湖泊水质持续改善,连续两年保持在Ⅱ类水体。

去年以来,武汉市按照“一湖一策”的要求,对全市重点湖泊实施治理。与2019年相比,全市62个湖泊水质好转,11个湖泊明显好转,94个湖泊水质保持稳定。与2015年相比,全市湖泊中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明显下降,湖泊总体水质明显好转。

武汉市首个“近零碳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启动

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武汉掀起了“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宣传热潮。6月3日,随着屏幕显示的启动键按下,武汉市水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正式启动“近零碳示范园区”创建项目,着力提升园区“含绿量”,推动园区“近零碳”。

这项创建活动由江岸区人大城环工委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岸区分局、江岸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岸区人大后湖街道工委联合岱家山科创城共同举办。

岱家山科创城作为江岸区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初步具备绿色发展基础良好、产业体系优势足、低碳达峰意愿强等条件,园区企业260家,其中数字环保企业25家。在武汉市江岸区‘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活动暨岱家山科创城创建“近零碳示范园区”启动大会上,园区 “专精特新”型环保企业海纳天鹰、六合天地、格晟环保、安友科技进行了项目路演,展示了企业数字环保领域的创新成果。园区通过搭建科创小微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大企业的对接桥梁,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与产业化。

会上,武汉岱家山科创城非公企业党总支书记、武汉岱家山知识产权科创小镇环保总监梅婷宣读了“岱家山科创城创建‘近零碳示范园区’倡议”,倡导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园区“近零碳”建设;加速培育壮大园区以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检验仪器为龙头的绿色新兴产业,着力提高园区生态产业的“含绿量”;在园区进行“碳达峰、碳中和” 科普,着力扩大园区低碳行动的“覆盖面”。

百威啤酒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花落汉阳

为积极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6月3日,在环境日来临之际,“领跑碳中和赛道 共酿新绿色未来”2021百威亚太环境日活动在百威武汉(汉阳)工厂举行。百威武汉(汉阳)工厂将通过系列改造升级,在今年底率先打造百威啤酒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力争成为省市标杆,为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作表率。

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百威武汉(汉阳)工厂通过多种减碳措施将各类资源消耗降到极限。如在电力方面,全面实现了100%使用可再生电力酿造;在生产方面,正在加速推进生物质使用,同时工厂还建有中央控制室(CCR),对啤酒的工序、工艺、效率和能耗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以确保节能降耗行动科学有序开展; 在产品包装方面,工厂还试用了利用可再生电力制造的啤酒瓶;在物流方面,百威积极采取部署电动卡车,安装新充电桩等措施。

近年来,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持续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2019年获评武汉市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2021 年建成全国工厂一体式控制中心,开启了“未来酒厂”运行模式。此次,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与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签订“碳中和啤酒厂”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营商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好政策,助推百威武汉(汉阳)工厂持续走好创新之路、绿色之路。

本版撰稿:胡喜珍 杨海垚 王彬彬 余洋 金宪琦 李芳 于海涛 李欣欣 吕恩 郑红刚 王艳娟 秦卉 丁大明 王琦珣 朱润梁 李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