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三峡工程为绿色转型提供不竭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5-24 08:39:01

受访专家:原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巡视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陶景良

据彭博社近日报道,中国三峡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能源业务的总资产价值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三峡集团今年4月宣布了两个新的太阳能项目,最近开始在其最新的大型水电项目中注水。

法国Fredzone网站报道称,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建筑。2020年全年,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达到1118亿千瓦时,创下新的世界纪录。三峡水电站生产的清洁电能让中国在去年减少燃烧3439万吨煤炭。这直接减少了9420万吨二氧化碳、22.4万吨二氧化硫及21.2万吨氮氧化物的排放,相当于种植了37万公顷阔叶林。

去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转型已成为中国着力推进的转型方向。

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中国三峡集团为中国加快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蓬勃动力。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安装有32台70万千瓦和2台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2020年,三峡电站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创下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所产电能惠及半个中国。目前,三峡集团累计向社会贡献清洁电能3.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9.84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25.2亿吨二氧化碳。

三峡工程为绿色转型提供不竭能量,离不开技术创新这一内源动力。2020年,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研发的数百项专利、建立的100余项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开创的数十项技术突破,不仅屡创世界纪录,也为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创新支持。比如,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由传统的间歇浇筑创新为连续浇筑,连续3年创造混凝土年浇筑强度的世界纪录;7℃低温混凝土控制技术与工艺使三峡右岸大坝实现了无温度裂缝,打破了“无坝不裂”的魔咒;三峡工程在信息自动化建设中,开发出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厂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三峡工程中研发的创新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奥运工程、成都双流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大型基建项目。

除了提供产能巨大的清洁能源,三峡工程还发挥着防洪、航运、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防洪方面,三峡工程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可以控制荆江河段95%的洪水来量。2020年汛期,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长江干流及清江梯级水库累计拦洪388亿立方米,占长江中上游水库群拦洪总量60%以上。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后,消除1000处险滩、46处单行控制河段,库区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从1000万吨提升至5000万吨,实现全年全线昼夜通航。长江上中游真正成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水资源配置方面,每年1至4月,长江中下游天然流量只有3000立方米每秒,三峡工程下泄补水流量提高到6000立方米每秒,有力缓解了城镇用水压力。生态保护方面,三峡工程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保护的长江特有珍稀植物品种达1256种。三峡工程保育以中华鲟为代表的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32种,累计放流超504万尾中华鲟、300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持续实施针对“四大家鱼”繁殖的生态调度,有效促进了鱼类自然繁殖,推动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

如今,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正走向海外,推动更广泛的全球能源合作。目前,全球12大水电站中,有5座由三峡集团建设、运营和管理。三峡集团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运营项目82个,装机约1700万千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成效尤其显著。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苏丹麦洛维水电站、秘鲁路德斯项目等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为当地提供了更加成熟的清洁能源开发技术和更加稳定充足的电力保障。

(本报记者 高 乔采访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