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涨价不是共享经济的救命稻草

来源:广州日报   2021-04-02 08:39:03

涨价,“抱团”涨价,大幅涨价!最近,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领域涨声一片。有关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经济不断涨价背离了初衷,变成了租赁经济。

过去,扫码骑辆单车,一小时也就1块钱,如今已动辄三五元。共享充电宝也是如此。一个月内,共享充电宝因集体涨价两次登上热搜——以前每小时5毛或1元,现在每小时要4元、6元甚至10元。“太过分了”“用不起了”……面对涨声,网上掌声没有,倒是骂声不断。

对此,怎么看?还是网友说得好,意料之中。这几年,从网约车到外卖,从共享单车到社区买菜,几乎都是一样的操作。先是疯狂“烧钱”、发补贴,抢地盘、争客源,等到钱烧得差不多了,客户圈得差不多了,对手已所剩无几,资金回笼压力又越来越大,集体涨价也就成了必然。应该说,赔本的买卖无法长久,低价不可能是常态。摆脱廉价模式、让价格回归正常区间,这是一种趋势,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当然了,涨价不是不行,关键是要合理,不能让用户感到肉痛、觉得离谱。

再者说——根据经济学常识,定价是各种因素动态博弈的过程。面对涨价,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不会“无动于衷”。翻翻网友评论,“不用了”“自己带不香吗”……有需求才有市场。一旦需求端发生变化,单方面涨价必然无以为继。

其实,共享领域价格上涨只是表象。透过表象,往深处看,能看到共享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瓶颈。这个瓶颈是价格过低?不是的。多年来,绝大部分共享产品或服务一直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有的甚至与“共享”二字背道而驰。共享经济,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盘活存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新的资源开掘。可近年来,不少企业打着共享之名,干着收租的生意。有的拼规模、拼密度、铺摊子,管理粗放,导致高损耗,出现资金窟窿;有的搞贴牌、吸引加盟,把关不严,管理松散,只是心安理得地抽提成……正是因为盈利模式不清,不过短短几年,大量共享企业惨淡经营、最终消失无影;正是因为盈利模式单一、内生动力不足,一些企业将涨价当成了救命稻草。

如何突破瓶颈?说到底,不能因为赶路,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共享经济也好,互联网租赁也罢,任何一种产品、服务,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存在,都应该解决堵点、痛点。就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来说,不可否认,它们为用户带来了便捷,但与此同时早已槽点满满。扫码几次打不开锁,找不到停放区被“罚款”;共享充电宝平台信息不准确,为了归还东跑西颠,还有网友的吐槽让人印象深刻:“贵点没什么,关键是充电很慢”……

看明白了吗?涨价不是问题,不值这个价才是最大的问题。共享领域平台企业还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把聚焦点放在产品、服务的迭代升级上;要继续抠细节,挖细分市场,拓展发展空间,拓展盈利路径。毕竟,只有不易被模仿,才能难以被超越;只有真正找准需求,才能换取用户黏性。

今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预测,今年共享经济增速将有较大回升,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共享经济仍属新动能,依然有着光明的前景。但越是增速快,越要不浮不躁,越要修炼内功;越是被看好,越要把握共享经济的内在规律,切实把瓶颈问题解决好。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