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进入“百元时代”
来源:海南日报 2021-01-21 10:42:29
记者 马珂 通讯员 谭莹
2020年11月5日,我国首次对冠脉支架进行集中带量采购,最终10个品种中标,冠脉支架的价格由均价1.3万元下降到中位价700元左右,降幅超过90%,预计节约医保基金109亿元。
2021年1月1日起,国家集采冠脉支架正式在包括我省在内的首批18个省区市落地实施。当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临床优先使用国家集中采购冠脉支架。其他医疗机构冠脉支架集采中选结果落地工作也在平稳有序推进中。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部分医院已经开始使用集中带量采购的冠脉支架,一些受益患者已顺利出院。
集采冠脉支架落地,患者点赞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病房里,79岁的老人吴清(化名)刚刚做完冠脉支架手术,他是此次冠脉支架降价的直接受益人。
“老人去年12月份突发心绞痛症状,到医院通过造影检查发现三条血管有严重问题,第一次手术于去年12月先植入两个冠脉支架,这次来接受第二次手术再放入两个支架。同样的手术,同样的支架,可费用却大幅减少了。”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跃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我们之前做的,一个支架大约需要1.3万元,报销后自费也有几千块,而这次我们每个支架只需要700元左右,再加上报销,自费部分只需要几百块,这对我们患者家庭来说,真的是太好了!”吴清的女儿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陈跃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有些患者在2020年年底得知支架要降价,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选择等到今年1月份进行手术,享受最新的集采价格,集采冠脉支架中最便宜的仅为400余元。
“之前收治的一些病人,由于家庭贫困,有的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每次我们都感到很惋惜。现在有了国家集采政策,冠脉支架降幅度很大,让很多患者有了手术的机会。”陈跃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集采冠脉支架的质量并没有因为价格降低而受到影响。
患者自付费用大幅降低,仅为原来的4.7%
采集后,患者能省多少钱?据国家医保局测算,集采前,冠脉支架的均价约为1.3万元,按最普遍的报销政策,参保人需先支付30%即3900元,支架价格封顶为1.2万元,参保患者还需支付差价1000元,对剩余报销范围的费用再支付20%即1620元,也就是说患者需要支付6520元。集采后,冠脉支架价格均价下降到700元左右,参保患者首先支付30%即210元,再需支付剩余报销范围费用的20%,也就是98元,共计308元,个人负担仅为原来的4.7%。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从2009年到2018年,中国冠心病手术量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91.52万例,年增长速度为10%-20%。以冠心病患者人均植入1.46个支架估算,我国每年要用近150万个支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降价后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据悉,为确保冠脉支架集采中选结果在我省顺利实施,2020年11月以来,海南省医疗保障局积极开展宣传引导,推进建立采购配送关系,对采购配送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多措并举落实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本次采购,海南省共有14家医疗机构参加,全年冠脉支架预计采购量4553个。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相同产品的价格平均降幅93.65%,按全省首年协议采购量测算,预计可节约资金6000万元。
医生提醒:植入冠脉支架仍需长期服药
陈跃武介绍,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氧供不足,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发的心脏病。
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于稳定、缩小冠状动脉上的粥样斑块,缓解由冠脉狭窄引发的心肌缺血。斑块内脂质核的增多,导致斑块不稳定,容易促使斑块发生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血管堵塞,最终引发严重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通常情况下,药物治疗是任何疾病包括冠心病在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当冠心病病变严重到一定程度,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其中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缓解狭窄或开通闭塞的血管,达到改善心肌血供的目的,进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改善预后。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都需要长期坚持口服改善预后的药物。
我省14家医疗机构
临床优先使用国家集采冠脉支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儋州市人民医院
琼海市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省中医院
三亚市人民医院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文昌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