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该怎么选用高学历人才 高学历人才又该如何选择企业
来源:新浪 2021-01-09 19:19:03
过去几年,各房企在冲规模的赛道上你追我赶。在人才的追逐上,也不甘落后,掀起一股追逐高学历人才的热潮。给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好:你(本科生)年薪18万,我20万;你管三餐,我的伙食档次比你高,而且一个月不重样;你一年提一级,我两年提三级……
这其实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人才是稀缺资源,谁都想要。可是,最近明源君发现这股风向有点转向了。明源君对话了几家百强房企的老总,他们均表示,不唯高学历,关键是合适;万科的半年报更是显示,其开发系统的员工本科以下占比达到22.1%,比去年同期的10.5%翻倍还多……
按说,我国每年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毕业数量连年增长,正常来说,企业里面的高学历人才占比也会相应提升,怎么还会降低呢?多家房企老总给出的答案是:高价招进来的高学历人才并不都有高绩效,不少甚至出现水土不服。
还有房企高管告诉明源君,某些特别热衷高学历的房企,你看他们博士主导的项目或者区域问题最多,业绩通常也垫底,房地产行业不是什么高科技,高学历崇拜该降温了!
高学历人才有其优势,为何却会出现水土不服?房企该怎么选用高学历人才,高学历人才又该如何选择企业?
行情和行业逻辑发生变化
唯高学历的弊端开始显现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高学历人才在房企遭遇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或许原因不在人才本身。
一、学历不能代替经验和专业
相对于初始薪资,大多数人更加看重的是进入公司之后的晋升速度。这方面,不少房企都十分卖力。校招管培生的提拔速度,比房企本身规模成长的速度还要快。
比如,某房企披露的红头文件就显示:其大胆提拔和任用毕业一年的校招生,不少已经升迁为项目公司总助!当然,这其实还不是最快的,毕竟有些房企招的博士研究生,短时间内就可以直接做项目总!
提拔、任用年轻人没错,毕竟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但速度过快,难免就成了拔苗助长。
没错,现在规模型房企基本都标准化了,高学历人才照着标准执行就行。可是,没有完整经历过一个项目就走马上任,无异于是赶鸭子上架……
标准化可以加快新手上手的速度,但是终究需要一个过程。
而且,现实中,很多高学历人才不仅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而且并非科班出身,这就更容易遇事就慌,指挥出错。一些房企近年来事故频发,跟大胆提拔任用的硕士、博士缺乏经验就不无关系。
二、过度呵护,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空降兵的生存率比较低,这使得稍微有远见的规模房企都特别注重人才的自我培养,毕竟自己培养出来的人,忠诚度更高。
体现在对高学历,特别是校招高学历人才上,就是特别的小心呵护。
不仅薪资待遇上有倾斜,提拔速度特别快。而且,还有特别的关照。
在高目标文化驱动下,某地产巨头的员工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每进入一个城市,都要求城市总第一年做到前十,第三年要做到第一。
因此,对于营销人的淘汰制度也非常严苛:
比如(1)强销期月度未开单、连续两月倒数第一,直接淘汰,永不录用。
(2)自营销副总向下每人背负高额销售指标,非上即下。
(3)每月排名靠后者罚款。2个组PK没完成任务会罚款,组长多罚。
(4)所有业务员每周有约访指标,如未达成call客名额不予分配。
但是这家地产巨头对高学历管培生设定了一年期的保护期,即在进入的第一年是可以免于淘汰的。
其他房企类似这样对高学历人才的保护措施还有很多。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刚从高校出来,需要一个适应期,让其有时间成长。但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必然也会埋下隐患——没有接受充分的磨练,一旦遇到复杂情况就容易出状况……
三、招进来的时候可能就有问题
明源君曾问一规模房企人力总:你们的布局以三四线为主,规模也不是特别大,按道理没必要招那么多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干呢?!
该人力总说:私下跟你说,确实不需要那么多的高学历人才,校招抢人大战,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抢人,实际上是企业实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比拼,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和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跟销售排行榜类似,你还在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可以给外界“这家企业正在飞速发展,前景可期”的印象。
一位经历过某知名房企面试的博士生印证了上述说法——
该博士告诉明源君:自己并非工民建科班出身,也非经济金融、管理,或者甚至中文新闻等专业,但因为是博士,所以被某G房企邀请去面试。
虽然该博士觉得自己“不懂房地产”,但由于薪资比较有诱惑力,而且对方HR三番五次的邀请其去面试,他就去了。去之前,还做了充分准备。没想到,整个面试过程,面试官没有问他一个专业方面的问题,这让他十分诧异,特地找机会问HR怎么回事。得到的答案是——你懂的。
当时,他不知道“你懂的”到底什么意思,而且第一次他被刷了,后面,他陆陆续续又几次接到G企HR邀请其去参加面试的电话,他才终于明白,吓得不敢再去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某面临巨大减员压力的房企,为了不中断校招,先优化了部分往年的校招生,然后继续大张旗鼓的去各个大学宣讲,并开出诱人条件,给外界一种“我没事,我很好,我还在大力招揽人才”的印象。
这样的招聘,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招进来的高学历人才,从一开始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四、房企需要自下而上的创新,而不是只会执行标准
36岁的周年庆,万科过得特别浪,请了一批00后流量名人给万科代言,跟喜剧人张子栋拍摄品宣影片《一根筋》,与新裤子乐队发行单曲《就是不妥协斯基》。
这其中,《就是不妥协斯基》是一首喊话95后的神曲。
为啥?用郁亮的话说:“95后对万科无感这个事让我们特别着急。我们不是要讨好他们,只是想跟他们培养感情上的联系,先接近他们。”
这跟用多少高学历人才有啥关系?答案是:有!
之前,房地产行业野蛮生长,为了快速上规模,推动标准化,是为了方便自己。现在这种做法已经玩不转了。必须要关注客户需求,深耕、共情能力特别重要。
之前,制定标准往下压就行,现在要有自下而上的创新。这意味着要特别接地气,得真正的扎根一线。高学历人才,需要快速提拔的。你让他们长期一线,还要扎根(因为要深耕)那很难。
五、行情分化严重,只有面子不行了
明源君所在的地产群里,常有老总自我调侃,现在地产总裁是最危险的职位,因为总是被裁!
虽是调侃,却道出了实情。其实,又何止是总裁。营销总也是极不稳当的岗位,有些百强房企,每过几个月就换一个营销总。至于区域、项目上,可能换得更加勤快。
甚至于前几年大热的投资岗,也迅速冷却下来。
高学历人才出现水土不服的最大原因,可能还是行业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毕竟,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风停了,最先摔死的也是猪。
行业“中年危机”,现在还多了“三条红线”,一些“速成”的高学历人才,连完整的项目都没经历过就上位了,更别说经历行业的大小周期,现在这个行情,就是明星职业经理人也常常无能为力,黯然去职,更别说是一般的高学历人才了。三道红线下,能打硬仗,能快速卖房回款保住现金流,降低公司负债才是硬道理。
以前,行业和公司高速发展,高学历低能力也不容易被发现,现在暴露了。
进入向管理要红利的时代
面子更要有里子,接地气
为啥现在高学历人才水土不服的现象引起关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下房企的利润率是越来越低了,如何压低综合成本?建造、融资等领域已经是想尽办法了,可继续优化的空间有限。奉行人才“适用就好”的原则才是最好的选择,才能够降低工资成本。
比如,万科“去高学历化”之后,薪酬支出就有所减少——在2019上半年末员工人数为112059人,但到了2020年上半年增长至133455人,但是计提职工薪酬福利却从80亿元降低到了71.3亿元,人均薪酬明显降低。
毕竟,现在很多房企都在喊提高人均效能。一方面要提高人均产出,另一方面要控制每个人的成本……
这其实也对房企怎么更好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高学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些企业将高学历人才招进去之后,就任其野蛮生长,在行业也野蛮生长的时期,这种套路往往有效,这也跟企业氛围有关,很多房企老板白手起家,相信能人,不太信制度,也不太注重团队、规程、团队建设。但是,现在这种套路越来越不行了。多好的材料都要锤炼才行。
比如,蓝光会在以往校招的基础上,每年对校园招聘计划和流程进行优化,不断精细化,以赢得更多百里挑一的人才,充实企业人才库。
光芒生,进入蓝光后,都将先“下一线”、“上上甘岭”,在经过系统性的“新员工大队”培养,进入各“训练营”。然后通过营销一线、CRM一线、运营一线、审计一线的轮岗,充分了解客户、经营与业务,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整个周期需要一年时间。再定岗实战,并采取不进则退的方式,从而培养企业的中流砥柱。
对个人来说,则需要明白,高学历只是敲门砖,关键还是要为企业创造价值。
能够成为规模房企管培生的高学历人才,都是骄子。但在房地产这个行业,诱惑太多,今天营销是C位,明天投拓火了,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
进入公司,经过系统培训后,就需要做取舍,扬长避短,而不是强行去发展自己的短板,才能获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虽然很多房企在说标准化,做标准化,其实整个行业的精细化程度依然远远不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比如这几年大运营很火,但是有多少房企真正做到了运营前置?
弘阳的运营团队做到了,所以弘阳敢在成都旁边的都江堰拿地,而且在2018年拿了3500/平米楼面价的天价(当时周边地价只有两千多),而且做精装修,最后在别人的质疑声中卖出一万多一平的高价,还十分火爆……
未来,资产周期的红利基本没有了,杠杆的红利也正在消失,唯有郁亮说的管理的红利。哪里来?吃透深耕区域的每寸土地,改善每一个环节。高学历人才,善于学习和发现,理应在管理时代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