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楼市快递 >

政府财政收入靠卖地「中国的土地财政什么时候能终结」

来源:   2023-11-02 18:17:01







作者:许益辉(商务新闻财经评论员)


“土地财政”,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土地出让收入,一直是许多城市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土地财政”这一名词来历不明、没有严格定义,却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甚至成为了全球经济兴盛的根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城市的钱袋子。人们不禁会问,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究竟有多少?“卖地之王”城市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土地拍卖,以地生财,钱用到哪里去了?土地出让金下跌,财政依靠土地的好时代已经亮起了红灯,部分城市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且看下文分析。

一、谁是2021年“卖地之王”?

2021年全国300座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5.62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5.4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4.78%,同比下滑9%;300座城市成交各类用地20.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1%。自2015年以来,300多座城市土地出让金首现同比下降。

2021年上海土地出让金收入全国第一,在2021年全年土地出让金城市排名中仍居榜首。


我们看到,在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这些长三角地区城市占据了4席。

其中,上海以3323亿元,领跑全国,杭州以3084亿元位居第二。上海、杭州,双双突破3000亿元,刷新历史记录,杭州卖地收入已经连续5年超过2000亿元,堪称史无前例。

上海土拍呈现平稳态势,在国内土地市场热度“骤降”情况下,实现了“稳地价、稳预期”的目标。

上海一直是多家房企积极布局的重点。2021年,上海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3323亿元,同比上涨12.57%,吸金能力领跑全国。据凤凰网房产统计,2021年上海总计成交95宗含宅地,总建面约1210.3万方,总出让金额约2397.8亿元。虎年之际,回看去年集中供地的三轮土拍,第一批次土拍热度高涨,多数宅地触发一次报价,拿地需要“拼手速”;到二批次受调控影响回归理性,“随机值”补丁及时开启。三批次土拍延续平稳态势。

从上海涉宅用地的拿地企业来看,以央企、国企为主流,央企、国企不论是在融资成本还是在融资渠道方面都更有优势。其中大华、大名城、金地等持续深耕型民企代表,依托项目销售回款在窗口期补仓,实现“拿地、销售、回款、再拿地”的正向自我循环。

(2021年上海房企联合拿地详情)

整体来说,2021年上海土地市场表现还是比较稳定的,面对新形势下的2022年,上海在坚持“房住不炒”方针下,还会持续调控市场,总供应量跟今年差不多,略有上浮或者减少,在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下,地价还是比较稳定的,“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在进一步达成中。

2021年,杭州以3084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总额位居第二,卖地收入增幅接近20%。

杭州卖地收入井喷,与亚运、城村改造和棚改、楼市热度居高不下有关。2020年,杭州是亚运之年,需要巨额的资金作为支撑,卖地收入正好填补资金需求。

全国住房数量已经出现饱至过剩,但一二线城市仍旧存在结构性短缺,在这些人口流入城市,提高土地供应量,尤其是住宅用地供应量,依旧是当行之策。

2021年资金总量10强城市:京沪领跑,资金总量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数据。

二、其他部分城市卖地收入情况分析

据统计,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2021年,仅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贵州,6个地方实现正增长。

有10个省,像福建、青海、广东、四川、湖北、山东、重庆、湖南、安徽、陕西,2021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在20%以内。

其中有13个省,像云南、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广西、山西、甘肃、河北、宁夏、江西、吉林、河南、辽宁,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超过20%。

其中,最低的是云南,所有地级市都是负增长,全年只完成了预算的19%,省会城市昆明下滑幅度更是高达78.3%。直接拖累了整个省份土地出让金,下降70%以上。

黑龙江的成绩也难看,哈尔滨卖地收入直降一半,哈尔滨是全国范围内第1个开启“救市”的城市。每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需要以长久的眼光来看,人口就是推动所有产业进步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黑龙江在过去的十年中,人口流失超过600万人。

京津冀以及部分地区的省会同样也是撑不住。太原、昆明、南昌跌幅超过60%,华北、西南、中部省会尚且如此,千百个依赖土地出让的三四线城市都出现大幅度下滑。

除北上广深、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以外,其他地区都遭遇土地卖不出去的尴尬。

三、20年来土地出让:从500多亿增至8.4万亿元,卖地收入钱用在哪里了?

20年来,全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由98年的507亿元,增至2020年的8.4万亿元,增长约165倍。众所周知,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看两个账:一是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要和中央财政分成;另一部分则是政府性基金收入,这部分主要就是卖地收入。从2020年开始,卖地收入就已经超过财政收入,成为地方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多数城市的卖地收入已经超过了狭义上的财政收入,成为地方主要的财力来源。这就是“土地财政”这一说法的由来。

俗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土地出让获得的巨额收入,到底去哪了呢?

这需要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卖地收入归谁所有,归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

我国1989年开始征收土地出让金,当时规定,在进行必要扣除后,中央与地方4:6分成。由于无法核实土地的开发成本,中央实际上所得很少。94年以后至今,出让金不再上缴中央,全部留归地方。土地出让金怎么用,国务院说了算,用哪里用多少由地方支配。

土地出让收入中约52%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约23%用于土地整理支出,约11%用于城市建设支出,约1%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到底用在哪里了呢?

(1)拆迁征地补偿。房价行情越走越高,相应的拆迁补偿费也越来越高。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尤其货币化补偿,这笔钱主要就来自土地出让金了,这也是土拍收益最主要的一笔支出。

(2)土地开发支出。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包括土地出让需要进行相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以及需要支付的银行贷款本息等支出。

(3)农村补贴支出。支农支出具体包括农业土地开发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支出、扶持被征地农民就业、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其中,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和复垦、宜农未利用地的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支出。简单来说,支农支出,就是用于建设没被征地的农用地,以及补偿、扶持被征地的农民。

(4)城市建设支出。城市建设,修路修桥修公园绿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支出。如高铁、高速、学校、医院、供排水、供电、天然气管道、道路、路灯、广场、公园、公厕、消防、公交、地铁等支出。

其他支出主要包括土地出让业务费、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计提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支付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支出等。作为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持有人的地方政府,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划走固定份额,专项用于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收购的储备。

四、去年开始,卖地收入究竟降了多少?对地方财政有哪些影响?

1、卖地收入下降了多少?

数据显示,全国300城住宅用地今年三季度成交1.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6.9%,土地出让金为8623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6.6%。穆迪报告显示,在已经进行了第二轮集中供地城市的成交地块中,四分之三的地块,已经没有任何溢价。

下降36%是什么概念?

去年三季度300城卖地收入还是13700亿的级别,今年降到了不到8700亿,只用了一年时间,300个城市的卖地收入就下降了5000亿。去年卖地收入是8万亿,表面上看5000亿并不多,但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不容小觑。

会带来两大影响:

第一,地方财政、基建、基层开支会受影响。2

020年全国土地财政依赖度攀升至29.72%。分各省来看,浙江、江苏、广西、重庆、四川、山东、安徽七个省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于45%;相对而言,宁夏、内蒙古、西藏三个省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偏低,土地财政依赖度均低于20%。

第二,影响当地城投的偿债。

由于政府返还的土地出让金是城投公司偿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区域内的土地行情会对城投公司的债务偿付产生一定影响。2022年,城投债面临一定的偿付压力,总偿债量约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3、4月份是偿债高峰。从省份来看,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和湖南为城投债到期回售量前五大省份。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1年31省前10个月成交地块的土地出让金中,只有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土地出让金同比正增长。其余23个省份土地出让金同比都在下降,其中云南、新疆、海南、黑龙江等降幅超过50%。

面对近年卖地收入连连下滑的局势,笔者进行了走访,很多地方财政官员也坦言: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毕竟房价下行,地价下行,本来想提高单价,现在对单价也有了限制,能做的只能是削减支出预算。土地出让收入是“三保”,即驱动基建、保民生支出、保基层工资的前提条件。旧模式短期还无法完全摆脱,产业转型需要时间,摆脱房地产依赖也需要时间。

2、卖地收入下跌,少数地方财政被逼进行“财政重整”

去年12月23日,鹤岗正式成为全中国史无前例的财政重整的地级市。鹤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知称,因该市政府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财力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

取消招聘,如坐针毡。意味着地方基层体制内的大门轰然关闭,寒门学子被拒公务员大门外;而 “财政重整”,四字千钧,让地方父母官丢尽颜面。

地方政府财政重整公示近年有两次:2018年四川资阳市的雁江区、安岳县公示财政重整,这一次是从县级变成了市一级,鹤岗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财政重整的地级市。

鹤岗全市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只有2.1亿元。作为一个税收收入、土地财政收入、国企利润收入都“三少”的城市,鹤岗此前是怎么维系正常运转的?答案是上级补助,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是鹤岗地方财政的顶梁柱。

财政重整是鹤岗继续获得转移支付的前提。在保障必要的基本民生支出和政府有效运转支出基础上,通过清缴欠税欠费、压减财政支出、处置政府资产等一系列短期和中长期措施,使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相一致,恢复财政收支平衡状态。

3、“我们的发展不靠土地财政!”

这是时任江苏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最为响亮的话,他的话如雷贯耳,让人耳目一新。他的底气从哪里来?

据有关资料显示,2020年,江阴一个县的GDP突破4000亿元,甚至超过一些省级行政区的GDP。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中,江阴市再次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之首,实现“四连冠”。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专业研究机构、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发布《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江阴市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100名县市名单首位,实现“十八连冠”。

江阴户籍人口126.66万人,常住人口177.95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12万元,约3.6万美元,这一数据已经远超过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江阴还拥有上市公司53个、中国企业500强11个、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5个、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个。2020年,全市拥有上市公司53个,包括境外上市20个,境内上市33个,其中主板上市27个、创业板上市6个,这一数据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也可以排到中上游。

值得探寻和研究的是:江阴市场经济之所以生机勃勃,实体经济是根,根深才能枝繁叶茂。说到江阴,许多人都惊叹于它的“大”与“强”,在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县域,没有丰富的矿藏等资源禀赋,没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缺乏央企、国企的强力支柱产业,然而,却在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上勾画出了自己引以为傲的蓝图。

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使一些中小城市财政压力增大,地方官员为此忧心忡忡,咋整?看到江阴,是否心里五味杂陈的?

五、出让金减少了,地方政府怎样才能平衡正常的财政收支呢?

笔者建议:首先是转变思维定式,政府要有“过紧日子”意识,减少对土地相关收入的依赖。由于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速高于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缺口越来越大。把精力转到优化投资环境上,转到帮扶企业服务上来,转到支持实体经济,培植财税企业,做强做大产业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冲抵土地出让金下降带来的财政压力。

其次,是精兵简政,减少机关人员,减轻机构臃肿现象。如果一个局10多个副局长,人浮于事,相互掣肘,既影响效率,还增加开支。

第三,是做好政策的衔接,避免“财政悬崖”。土地要素作为改革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一举一动切实为民生。需要关注经济增长接续稳定问题,债务可持续性不仅要考虑债务率,也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问题;还需要避免地方政府没钱不作为的现象,妥善处理央地事权划分以及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问题。

第四,金融回归主责主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压降大量的金融无效产能,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通过监管政策,如影子银行清理、理财子公司的成立等,降低金融机构与土地财政的“铁三角”信用危机派生关系,弱化表内外风险连接。

最后、要扭转目前的土地财政境况,只靠发债、税收、节衣缩食是很难解决的,稳住房地产,维持土地市场交投活跃,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目前,楼市已经有转向的苗头了,比如,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整体保持稳定。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同比增长61.5%。

如何稳住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

1、面对部分城市卖地收入下滑,各地方政府和央行以及银保会有所指示和导向措施。

其一是各地政府下调三次拍地的条件和门槛,土地财政“让利”。部分城市除了下调地价、保证金比例、减少捆绑限制外,还放宽了开发商拿地付款周期。

其二就是放宽房企融资,货币适当边际宽松,让市场里的“水”充裕一些。

楼市是“灰犀牛”捆绑了太多的财富,占据了金融体系的半壁江山。土地出让收入,土地财政、债务驱动、城市扩张、旧模式的转型需要时间。只有拖住时间,稳住房价波动,慢慢缩小土地出让规模、开发投资规模、销售面积和施工面积,才能把空间留给科技与制造。

棋至中盘,不能操之过急。

2022年新年伊始,地方债发行量猛增,7天发行1900亿,堪称史无前例。地方债开年发行加速,一季度21省市计划发债1.23万亿。2022年春节前,地方债预计将发行4021.49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启动新一轮降准,放水了。

水润万物,也可以润土地。但是土地财政的老路,应该渐行渐远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