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会暴雷吗「金地集团怎么了」
来源: 2023-08-26 14:16:18
一个多月前,好猫写了《谣言能否击垮碧桂园》,那篇文章总结了谣言产生和传播逻辑,借用莎士比亚的话说:
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
去年的融资危机,使得一批房企暴雷,主要是民营房企,但今年以来的销售危机,让所有房企信用摇摇欲坠。
郁亮说,这是他从业以来压力最大的日子,接着他又说了一句更内涵的话:
“这个时候市场情绪变得很重要,但凡一丝微光就当是光明所在往前走。”
这不是躺平,而是“信心就是黄金”的另一种说法,是“市场恢复是一个缓慢过程”的自我慰藉。
以郁亮讲话为时间分界点,随着7月销售数据惯性回落,烂尾楼救助政策未及时落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风险偏好,再次跌至谷底。
“招保万金”中的金地,债券被7折抛售,股票连续7日下跌。
尽管国资是第二大股东,尽管穆迪仍维持评级,且常常被评价为“佛系”房企的金地,在疯狂加杠杆的年代始终克制,没有上规模的野心,依然被做空和质疑。
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再“佛系”企业,也不可能对负面消息无动于衷。
如果说去年还有房企,对调控抱有侥幸和赌博心理,觉得缩表会半途而废,行业出清会戛然而止,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1994年的调控,没有多少从业者经历过;2008年的调控中断反弹,却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到了今年,残酷政策和市场环境极限施压,如果说哪家房企还没有进入战时状态,没有详细应对方案,那是死不足惜,简直不可思议。
“能够识别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避免沉船,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至关重要。”这是自我革命成功英特尔的经验。
不常公开露面的金地掌舵人凌克,出现在一千多人参与的投资人会议中,给出了一系列细致数据。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些数据能否经受得住历史考验。
不用发散太多,一家房企能否活下去,是不是还有明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
1、流动性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流动性关乎能否活下去,流动性涉及债务结构、融资渠道、开源节流方案等主要因素。
金地提前透露了中期数据,截至6月30日,金地的有息负债为1223亿元,短期有息负债417亿元,在手货币资金648亿元,其中70%能够自由调配。
债务结构有一个优势,公开信用债方面,年内境内债仅有10月一笔27亿元到期,境外债存续仅有一笔4.8亿美元,将于2024年8月到期。
也就是说,金地大部分债务均为银行开发贷,只要销售仍在继续,金地的融资不存在极端压力。与此同时,金地的境外评级看起来已无实质意义。
金地管理层强调,上半年开发贷新增余额50多亿元,在行业内可与万科、中海比拼。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金地2021年处于绝对融资优势,全年融资量创新高,大部分债务将在三年后到期。
金地也给出了详细的现金流指引,从今年8月1日至明年6月30日,到期公开债务将为150亿元,预计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30亿元,可以足额覆盖债务。
430亿元是一个夸张的数字,实现大规模现金回收的前提是,金地已经处于战时状态——谨慎拿地。
前7个月,金地实现销售额1191.5亿元,拿地金额仅为81亿元。TOP10房企里,万科和碧桂园拿地同样谨慎。
2、销售力
对于被质疑的合作项目,金地给出了详细数据:
已被识别涉及出险项目26个,金地所占权益货值135亿元,其中5个处于尾盘或交付状态,16个持续销售不再需要股东投入,1个折价回购项目,只有1个项目处于谈判收购中,垫资敞口5亿元。
近年来合作项目成为行业主流,万科、龙湖、碧桂园都采用这种方式分担开发压力与风险。
头部企业面对合作项目出险,只要不是大面积出险,头部企业都占据着处理主动权,无论是收购,还是以某种代管代建的方式继续项目,都有市场先例。
归根结底,合作项目只要销售可以继续,无论合作方以哪种方式退出,接盘方都将受益。
金地前7个月,实现销售额1191.5亿元,同比下降36.8%,比万科同期下降幅度少一个百分点。单月来看,1月同比下降38%,5月最差下降至50%,6月7月分别下降17%、28%,降幅收窄。
金地强调,8月销售预计将同比持平。这里有去年8月低基数的影响,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确实是熬过了最艰难时刻。
从价格上来看,金地的销售价格未有明显波动,销售均价高达2.5万元/平方米,显现出城市布局和产品力、品牌力的优势,也符合郁亮所说的一二线城市率先企稳回升的论调。
金地下半年有1200亿元货值推出,按照50%的去化率,600亿元的资金回笼,为上文中430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实现,增加了概率。
3、成长性
房企有成长性吗?这似乎是一个哲学问题。
时至今日,这场调控已经不再仅限于“缩表”的范围,行业出清和市场变化已成必然,大胆点说,一半以上的房企没有明天。
行业中仅有的不太充分的成长性案例,有万达的从开发转型运营,万科在持有运营型物业上的多业态渗透,绿城加码代建物业,华润在城市综合开发上的努力。
金地有什么?
按照管理层的陈述,金地有一批优质持有型物业,包括商业、写字楼、核心城市的优质产业园区,同时拥有金地集团 金地商置的双重上市平台。
金地管理层没有透露的是,金地在代建、城市更新领域,尤其是在大本营深圳,有着多年的积累和品牌号召。
不过正如郁亮所说,房地产开发仍然是个十万亿的大市场,房地产公司仍然有机会,在开发领域活到最后,才有机会渗透到成长性业务。
这轮行业出清后,房地产面临的是低利润、高风险的局面,这需要一个有实力有担当的大股东,以及充分学习能力的管理层团队。
金地的大股东分别是富德生命人寿、福田区投资控股、大家人寿。管理层用“婆媳矛盾”来回应股东不满的质疑。
这个回应其实可以给100分,作为险资股东,平安与华夏幸福的合作没有天时地利,但商业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富德生命人寿也是佳兆业的第二大股东,这些先例似乎只能促使股东与房企共进退,以期未来发挥业务协同作用。
整体来看,金地的回应基本符合商业逻辑,金地活下去没有问题,至于未来在哪里,任何房企可能都没有充分答案。
正如海尔张瑞敏常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当然金地也给出了检验方法,接下来月度销售状况如何?公司层面10亿元回购、管理层接连两个2000万元债券回购额度,用完了怎么办?
很快就会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