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六铺”改造完成 全新亮相的“时空之门”成南外滩新地标
来源: 2023-03-02 10:16:23
百年十六铺,历经数次变迁
百年十六铺,历经数次变迁
“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早在上海开埠前,十六铺就是东亚最大的码头。有上海开埠后,众多长江与近海客轮航线陆续在十六铺开辟,十六铺渐成上海最热闹的地区之一。
商贸渐起,码头成为货物集散中心。图为19世纪30年代的码头。资料照片
除了拥有发达的运输功用之外,十六铺也积淀了不少历史文脉,丰富多彩的外来文化与世俗生动的老城厢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上海独有的“码头文化”。
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日益增长,大量海外轮船进出码头。图为20世纪初的码头。资料照片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客运量的大幅增长,原来的装卸区与客运站合并起来,以十六铺码头为基地重新成立了上海港客运总站。1982年,又进一步扩大为十六铺新客运站。据说,新客运站一亮相轰动一时,有自动扶梯、摄像头监控,还有7个小候船室,里面有空调沙发和落地门窗,这些设施与规格在当时处于领先。很多老上海人对十六铺的辉煌都记忆犹新:买票要排队;白天航班多时平均半小时一趟;船舶往来更是繁忙,上海—重庆1条航线最多时就有13条船在开。
2003年,“紫竹林”号最后一次停靠更新前的十六铺码头。资料照片
随着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十六铺码头原有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渐衰落。2003年9月,十六铺最后一个定期客运航线搬迁至吴淞客运中心;2004年12月,码头候船大楼爆破。十六铺码头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
2009年改造后的十六铺码头。任国强摄
2006年,新十六铺一期工程启动建设,至2009年完工,建成了1号和2号码头,同时增加了亲水平台、绿化景观,打造了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等综合性服务设施,十六铺成为集浦江水上旅游中心、商业配套集群、交通枢纽中心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2018年,伴随上海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的开放与贯通,二期工程完工,3号码头建成,进一步完善了旅游码头功能。2022年,随着1号码头完成提升改造,十六铺码头正式更名为“十六铺旅游码头”。
记者从上海市黄浦江码头岸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获悉,接下来,将通过细节提升与服务完善进一步优化市民游客在“十六铺旅游码头”的体验。
现在的十六铺旅游码头
调整动线,完善服务优化体验
在门头的两侧,延伸出一排艺术景墙,景墙采用穿孔铝板技术,通过一个个洞孔,投射出十六铺码头的历史老照片。
这些老照片是从上海档案馆调阅的,承载着十六铺码头发展历史的珍贵记忆,有19世纪初码头雏形时、20世纪初码头盛世时、21世纪初码头改造前作为上海港客运总站的最后画面等,描画出码头的蝶变跃升。
白天,艺术景墙上的码头图景是黑白素描;夜晚,随着灯光的闪现化作了光影叙事。
艺术景墙,白天是画,夜晚是景
新一轮的“十六铺旅游码头”提升改造,不仅在于打造标志性的码头形象,更在于完善服务、优化体验,让市民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便捷、更有温度。“解决过去老百姓反映的‘十六铺旅游码头’‘看得见、进不去、绕得晕、搞不清’等问题,为市民游客创造更好的游览体验。”郭玲说。
走进改造后的检票大厅,会发现检票口的位置被后移到大厅深处。过去的检票闸机口位于大厅前面,一旦出现大客流,市民游客的队伍就要延伸到室外,体验感不好,特别是下雨天、酷暑天,市民游客在室外排队,非常不方便。这次改造优化了登船的动线,释放了检票大厅的部分空间,市民游客以后可在室内排队等候。同时,将“先安检后票检”调整为“先票检后安检”,优化了登船流程,也将缓解大客流堵塞状况。
再往里走,新升级的六道票检闸机,一字排开。新的票检闸机,可通过识别船票、手机二维码、身份证等方式进行开放,能提升客流通行速度一半以上。此外,在水域亲水平台区域增加了登船入口,市民游客可以少走路;拆除了台阶步道,改为无障碍坡道,方便老年人、残障人士与推着婴儿车的游客登船。
“十六铺旅游码头”是一个大型旅游综合体,除了码头功能,还有地下商业、公共停车库、公共观景平台等区域,在这次改造中升级了标识导引系统,让市民游客清楚识别各个区域,提升游览的便利性。
新升级的六道票检闸机
入夜,上海南外滩,一座金属网格构筑的“石库门”矗立在亲水平台之下,建筑轻盈通透,在彩色灯光的映衬下更是如梦似幻;建筑的两侧,延伸出硕大狭长的艺术景墙,正透射着一张张老码头的影像……很多路过的市民顿觉眼前一亮,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全新提升改造后的“十六铺旅游码头”1号码头日前亮相。
“十六铺旅游码头”位于黄浦江重要核心岸段,北起新开河延长线,南至复兴东路头,西起中山东二路,东至黄浦江,分为1号、2号、3号码头,总岸线长度约1.1公里。作为集浦江水上旅游中心、商业配套集群、交通枢纽中心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在疫情前,“十六铺旅游码头”每年可接待游客200-300万人次,占黄浦江旅游客流总量的70%左右。今年年初,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地产集团履行码头开发建设平台主体责任,下属的上海市黄浦江码头岸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对“十六铺旅游码头”启动了新一轮改造。记者日前独家探访了改造后的“十六铺旅游码头”。
亮点“门头”,用现代金属网格构筑“石库门”
中山东二路481号、491号是“十六铺旅游码头”1号码头所在位置。走在人行道上,远远就能看到一座白色的高大门头,这是1号码头改造的最大亮点——“时空之门”。
“十六铺旅游码头”北靠集结海派建筑群的外滩,西邻具有老上海风情的城隍庙老城厢,东望现代繁华的陆家嘴金融城,恰好是贯穿上海‘过去·现在·未来’的通道。我们提出了‘海派建筑 当代构筑’的设计理念,即打造一穹‘时空之门’,连接上海的过去与未来。”上海市黄浦江码头岸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玲这样告诉记者。
门头的选材与创意极富深意:以金属网格作为建筑皮肤,构筑了代表上海历史与文化的“石库门”经典建筑造型,采用当代构筑工法营造出海市蜃楼般的梦幻感。
门头以金属网格作为皮肤,构筑了代表上海历史与文化的“石库门”经典建筑造型
设计者从码头的经典元素“栈桥”中寻找到灵感。过去,老上海人在登船前要走过一段钢丝网格铸造的栈桥。踏着富有弹力的网格桥面,低头可见栈桥下奔涌的江水,这是很多老上海人对十六铺码头的独特记忆。设计者以“旧元素,新表达”来引导市民游客找回旧时的记忆、体味当下的诗意。
“石库门”门头与背后的连廊相连接,白色的金属网格板轻盈通透,与其后上方的一组飘逸起伏的曲线形玻璃棚,相映成趣。这组玻璃棚颇有来头,高低起伏落差达10多米,好似一朵白云又似一组翻滚的白浪,这是“浦江之云”,是十六铺码头在2009年改造时打造的标志性建筑。
入夜,南外滩的高楼大厦灯光璀璨,“十六铺旅游码头”1号码头也“披”上了彩色的外衣。设计者为“时空之门”打造了夜景效果,浪漫的樱花粉、热情的火红色、浓郁的金橙色、沉静的湖蓝色,色彩不断变化着。四种颜色代表四季的变更,寓意着码头的历史变迁。此时,路过的行人用手机随时一拍,就是大片。
“时空之门”的夜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