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消费维权难,市场需要一杆“公平秤”
来源:工人日报 2021-03-18 08:40:48
日前,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福特几款汽车因设计缺陷导致变速箱易进水生锈,车辆行驶中可能出现顿挫、无法加挡或减挡的情况。然而,4S店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仍咬定是车主驾驶不当造成的,需自费维修。对于提出质疑的车主,4S店要求其提供检测证明。车主很无奈,不知道该去哪里检测。
车主的无奈再次暴露出消费维权领域的一个顽疾——检测难、举证难。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质量检测相对专业,往往不知道去哪里做、怎么做。同时,因检测机构门槛高、收费贵,不少消费者无奈放弃。曾有媒体报道,要检测两元钱买的韭菜的50项农残指标,需要花费5000元检测费。而做车辆质量鉴定,动辄需要上万元。
时下的检测机构,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公信力不足。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4.4万家车辆检验检测机构,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微机构占比达99.46%,成立不满5年的有1.4万家。从具体操作上来说,这些机构往往资质不一,出具报告各方不互认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检测机构收钱出假证明的情况屡见报端;由于力量有限、不愿得罪大企业等原因,不少检测机构的鉴定业务并不对个人开放。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和消费纠纷的频发,要向侵权行为说不,意味着必须突破检测难的“瓶颈”。前期的证据到手,维权才能有力、有理、有果。随着消费市场越来越活跃,市场也需要一杆“公平秤”,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消费纠纷。这当中,高质量的检测机构无疑是一种有益探索,甚至是一种必需品,既可以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也可以实现对商家的质量监督。
比如,此次央视3·15晚会揭露的另一桩黑幕——名表维修,手表原封不动躺一夜,就收几千元维修费。记者之所以能够准确对手表维修行业进行曝光,正是借助国家钟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杆“公平秤”,对各店维修后的手表进行检测,才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首先,打造市场上的“公平秤”,需要精准的刻度和砝码。随着消费领域越来越细分,检测机构的分类也要相应地细化,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有关部门和权威检测机构应该及时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
其次,“公平秤”应该放到消费者和商家都能看得到、够得着的地方,真正发挥出监督作用。比如,北京丰台区曾推出“商品检测援助”服务,帮助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检测范围和项目,并为残疾人等特殊消费群体提供免费的商品检测服务。
再有,要提高“公平秤”的公信力。一方面,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确保第三方检测机构回归独立、客观、公正的定位和角色。另一方面,引入信用评价等手段倒逼检测机构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给市场一杆“公平秤”,不仅仅是在给消费者维权增加话语权,更是对厂家提高生产质量、商家合规经营的敦促与倒逼。某种角度上说,这杆“公平秤”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有关方面和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并为此多做努力和探索。
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