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百年多伦路 一朝怎看尽

来源:   2024-01-26 12:16:43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很是值得反复游览,这是我非常仔细地走完全程后得出的确凿无疑的结论。

这条街若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其实用不了30分钟。沿着凹凸的“鲁迅小道”看看周围风格多样的建筑,其底层多为商用,新式里弄内也有住家,无非就是拍个照到此一游而已。但我却不愿意浪费专程而来一探究竟之宝贵光景,这条多伦路之所以被冠以文化二字,必定蕴藏着让我受教的丰富宝藏。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这是一个曾经受到过光绪皇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我从官媒对多伦路的介绍里总结出8个字:“曲折幽静,动静相间”,确实精辟而到位。

绝大多数的游客应该是冲着多伦路及其附近居住过的名人而来,鲁迅、

叶圣陶、矛盾、郭沫若、瞿秋白、夏衍、丁玲、内山完造……这些文化名人的故居、足迹、雕像和故事打造出整条多伦路的主体轮廓,可以想见百年前这里曾是怎样的众星云集和文化盛兴。

但时值国民党统治期间,左翼作家和红色人士们纷纷受到排挤或镇压,他们的进步思想只能通过地下方式予以传播,多伦路表面的儒雅背后是一幕幕白色恐怖。当我参观要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后,更能深深体会到革命火种在那个年代得以保存并燃烧为星星之火的不易;而文字,是比枪炮更具有穿透力的武器,直刺进反动阶级的心脏。

穿梭于大大小小弄堂的感觉对我来说已经久违了。小时候居住的私房也是这般密集而局促,低矮的门廊,昏暗的过道,简陋的木梯,尘封的天窗,我看着这些熟悉的场景感慨连连,仿佛岁月将自己带入一个梦寐以求的轮回。忽然,从一户人家中传来钢琴声,那是《音乐之声》里“雪绒花”的曲调;提鼻一闻,旁边虚掩的窗户中飘出一股红烧肉香,直勾起我垂涎三尺。

主街上有家名为“大上海”的杂物店五星推荐。里面就是微型的老物件博物馆,挂钟、唱机、徽章、门牌、小人书、搪瓷杯、有名有姓的老照片、说不上名的小摆件等等,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当初某户人家实实在在的所用之物,不像那些古玩店里的东西真伪不明。我觉得,收集老百姓的生活点滴,与搜罗名人生活痕迹,同样重要。

经过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抱着遇展必观的选择,我立马现场预约。今日的展览主题为“未知游戏”,我说不上是什么风格的艺术,反正在我看来极其抽象而费解。一处屏幕上播放这样的视频:一群人在高塔上绑着安全绳吊在塔顶外立面,无人机拍下他们不知所谓的团团悬空,这个艺术创意取名“不杀之恩”。请原谅我艺术鉴赏能力的极端浅薄,看来现代艺术确实不太适合我的口味。

回到多伦路,已走到四川北路尽头。天空忽然下起阵雨,我折返回去在一家“瑞茶陶”的户外桌椅遮阳伞下避雨,顺便回顾适才两小时的游览心情。这个上午既有弄堂中的闲走,也有洋房里的探寻;既有阳光下的散步,又有躲雨时的随思。很充实!

我应该会时常过来温故知新的,却不知下次在多伦路上,会不会邂逅同样喜欢历史和文化的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