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分钟 处置情况就反馈到了居民手机上 杭州三墩这一招 好多人点赞
来源: 2023-11-08 12:16:5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通讯员 庞国美
小姐姐阿洋家在杭州西湖区三墩镇,是个热心人。
前几天,阿洋看到家边虾龙圩地铁口的共享单车停得很乱。
她眉头一皱,拿出手机,点开三墩发布的微信公众号,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上传。
三墩镇一体化智治中心立即联动执法部门整改。仅仅23分钟后,处置情况就反馈给了阿洋。
这还没完。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几个人流量大的地铁口都存在类似情况。为彻底整改这个痛点,三墩镇在4个地铁站18个出口周边设置了硬隔离和缓冲区。
这样,闭环算是形成了,事情算是做完美了。“这让我很有获得感。”阿洋感慨地说。
“三墩镇一体化智治中心这个平台是深入落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标志,群众一件事、企业一件事、基层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牵引。”三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1】所有处置流程,在上报事件人手机端,都能实时看到
在三墩镇,任何一个市民都可以像阿洋这样微信随手拍,并且“一拍触达”。
对任何一个上报事件,都可以实现1分钟接收指令、3分钟联动响应、5分钟到现场处置。
去年1月至今,智治中心接到上报事件38万条。如果对比三墩镇人口33万,可谓人人都是参与者。
三墩镇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杨旸告诉记者,比如小区门口乱停车,门口垃圾箱臭味,居民只要随手一拍,就能触达智治中心。平台一键下达指令,到事件所在网格区域,相应执法人员和网格员现场及时处置。
“所有处置流程,在上报事件人手机端,都能实时看到。”
“原来做一件事扔一件事,但现在,这些事件能沉淀下来。”
杨旸说,依托“一屏指挥”的强大功能,事件统一指派和执法部门联合执行,让问题的处置更为顺畅。
去年5月,望月公寓有一辆车,堵在小区消防出口,车子有182次交通违章记录。三墩镇通过城管、交警、网格员联合进行综合执法,一改之前分头执法效率不高的弊端,对车主同时进行行政处罚,并强制拖离该车。
今年1月,三墩镇东蒋湾34号,城管队员巡查发现一辆装满液化气罐的面包车。上报智治中心之后,同时联动市场监管和公安部门。
两个执法部门达到现场后,还在周边仓库发现80多个无证煤气瓶,均依法扣留。从发现问题到最后城管和市场监管执法查处,仅用时2个小时。
2】智治模式,已在西湖区11个镇街推广
智治中心还为企业推出“一码服务”。
企业都有一个码,网格员和执法人员扫码,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自动生成检查内容,检查赋分亮码,形成红黄绿三色码管理。
红码企业一周一复查;黄码企业两周一复查;绿码企业一月一复查。
通过智治大屏可以动态地看到,目前三墩辖区17262家企业,16966家是绿码,296家是黄码,红码企业没有。
企业通过这个码,可以了解西湖政策、服务事项,直接提建议和诉求。这些建议和诉求,也通过一件事的闭环处置,让企业有获得感。
三墩镇位于杭州主城区西北部,目前人口约33万,注册企业2.4万家,在建工地88处,困难人群约2.3万人。
据了解,为解决群众参与率不高、基层干部压力大、联合处置能力不强,为企服务不精准不到位等痛点难点问题,去年在杭州城市大脑团队的指导下,三墩率先开展一体化智治建设试点。
目前,这种智治模式,已在西湖区11个镇街推广。
去年1月至今,三墩镇通过一体化智治在线处置事件,多达29万件。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实现了跨层级联动,跨事权联处,跨部门数字协同。
“基层工作比以往更加实战、实用、实效,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三墩镇一位社区书记这样说。
新闻
美好密码
智治中心通过“一屏指挥”的功能,实现了两个整合。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将公安、执法、交警专网、数字城管等接入指挥中心,累计有5761余路视频、1.06万个物联设备。
二是整合基层工作力量,组建了300余人的综合执法队伍、400余人的网格员队伍。
目前在线有150余名执法人员,分布在全区域的各网格和服务圈中。
去年三墩就处置突发火情事件131起,基本都是三五分钟现场处置,排除隐患,真正实现了“高效协同一体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