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小时关注 | 桐乡最大的出租房小区 如何被一把“智慧钥匙”管住了

来源:   2023-09-07 16:16:4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蓝震 张云山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期而至,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座江南小镇。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持续放大互联网红利,正如当地打出的“无数字,不桐乡”口号。

在距乌镇半个多小时车程之远的桐乡市凤鸣街道,这几年也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用数字改变着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一个叫环南的城郊村,一个别人眼中治安混乱的“差生”,短短几年逆袭成为一个“优等生”,成为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这背后,离不开这束互联网之“光”。

近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环南村,揭开这个桐乡最大出租房小区的蜕变“密码”。

90%以上是出租户,治安管理是道难题

凤鸣街道环南村,是一个拆迁而来的城郊村。因周边工厂林立,村民嗅到了商机,把闲置的房间腾挪,变成了出租房,也成了外来务工人员落脚的首选。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驾车驶入环南村,各色风味小吃扑面而来,可见这里人员复杂,南北兼济。

今年50多岁的张海良,是地道的环南村人。他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2002年左右,我们拆迁过来统一安置的,房子建造好之后,周边厂房开始增多,来这里打工的外地人也多了。2006年起,我们家就把闲置房间用于出租。”

张海良目前把一楼和二楼全部出租,一年收入也有数万元。“作为房东,最担心的还是治安问题。以前信息不畅,租客人员复杂,房子租出去都是提心吊胆的。”

老张的担忧,也是前几年环南村出租房管理的最大隐患。这一点,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环南村党支部书记姚建忠比谁都清楚。

“我们村外来常住人口最多时超过2万,平均也有1万多人,差不多9成以上都是出租户。”姚建忠说,以前租客情况复杂,打架斗殴时常发生。

凤鸣街道综治大队大队长范明州也深有感触,他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2011年之前,治安更复杂,特别像夏天,很多人在路边摊吃夜宵,酒喝多了,就闹事。小区还经常出现失窃等事件,加上电动车随意充电,火灾隐患也很多。”

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治安混乱的小区,在数字化的治理下,却成了一个“模范生”。

6000张“失效”门禁卡,“管”住了万人小区

对于出租房管理,环南村的确很“有一套”。在2018年桐乡开展的出租房屋整治行动中,环南村就启用了旅馆总台,安装了800户门禁系统,对出租房屋采取“旅馆式”管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环南村数智中心的“智慧旅馆”平台看到,不仅可以看到整个小区的三维立体图,每栋房屋不仅都有编号,且出租房屋数量、租住人员信息、商铺业态、人车流动等状况都一目了然,甚至还能实时查看周边监控视频探头,可谓是小区的“超级大脑”。

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认为花这些钱来装个“花架子”,多此一举啊。不过疫情期间,老百姓看到了这个“旅馆总台”的价值。

作为桐乡最大的出租房小区,人员结构复杂,如何快速、精准登记所有小区住户的信息,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情。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这束互联网之光。

“何尝不把门禁卡管住,门禁卡管住了,人员情况也就掌握了。”在大家的提议下,环南村的旅馆总台通过 4个网格的房管微信群向全村所有房东和租客下发了门禁卡停用需重新激活的公告,并当即“禁”了 6000多张的出租房门禁卡。

“这一办法,确实奏效。”姚建忠说,“之前是我们追着他们要信息,但是量大面广,难免有遗漏,通过‘禁’卡,工作化被动为主动,赢得疫情防控主动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过,也是在疫情期间,姚建忠发现村里的出租房屋管理依旧存在漏洞。

“因为门禁卡系统存在滞后,出了问题固然可以倒查,但如果出现租户丢了门禁卡或是借给别人等情况时,便无法实时反馈。”姚建忠说,为进一步提升出租房屋管理的精准度,凤鸣街道以环南村、灵安村出租房旅馆总台为基础,扩展管理服务功能,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水平。

以门禁卡为例,提档升级后,一张门禁卡只要7天不使用,系统就会异常报警,如果超过半年,这张卡就需要持有人重新到旅馆总台进行登记,甚至一张门禁卡在短时间内多次进出,系统也会同步反馈。

安上“智慧大脑”,旅馆总台有了“升级版”

普通的桐乡人,感受到了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溢出红利。

租客找不到便宜实惠的房子,房东没法掌握租客的准确个人信息,很多城中村都会遇到这个租房难题。但在桐乡市凤鸣街道环南村,一个“智慧大脑”通过“旅馆总台”的出租房精准管理新模式,把这一难题解决了。

在环南村采访,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旅馆总台”遇到了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双肩包。年轻人叫方福长,10多天前,他从老家湖南来到桐乡,想暂住下来在羊毛衫厂找份工作。

他没有去网上搜索房源,也没有联系中介看房,而是直接来到了环南存社区服务中心的旅馆总台。工作人员在查看了他的信息后,直接把村里待出租房源供他挑选。在看过星级评定、联系房东看房、登记入住开房卡,他最终选中了一间朝南的一居室,月租650元。

“湖南老乡推荐我来村里的旅馆总台来找房的。这边都是真实房源,经济实惠,很规范。”方福长租的房子是文华小区居民老张家的。

“有时候租客什么背景我们也不熟悉,有村里的旅馆总台帮忙挑选租客,我们房东更放心,也更省心。”老张说,“旅馆式 星级化”模式让村里的租房更加规范。

凤鸣街道党委副书记范锋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凤鸣街道文华小区涉及环南和灵安两个村,常住人口约6000人,但新居民却足有15000多人,这里是桐乡市区最大的出租屋集聚区。

“从2017年起,凤鸣街道实施‘三年三步’计划,投入480万元,建立旅馆总台、给出租房屋安装统一门禁系统,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并实施了智慧化管理提升。”范锋说,利用数字化改革,有效破解了流动人口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智治”水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