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考公的尽头是地产销售

来源:   2023-09-02 16:16:00

以后,有编制的人们又得增加一项新的工作——卖房。


01

地产下乡,公务员卖房


去年疫苗出来了,疫情也逐渐稳定了,大家都觉得可能快要雨过云散了,熬到今年就好了。


结果2022一开年,宏观形势上,俄乌战争,粮食涨价,油价飙升,疫情反弹......个人生活上,生意难做,工作难找,收入不稳,出行受限……


无论是宏观的趋势,还是微观的事件,都让人感觉越来越魔幻。


大家都说今年楼市一个月比一个月差,结果做疫苗的科兴入局房地产,卖奶茶的古茗也开始买地,就连念经的少林寺也要进军地产开发。


去年“房住不炒”的氛围迅速升温,今年“抢救楼市”的旋律又占领高地。


这不,有地方已经开始发动公务员立足基层、深入一线、下乡卖房。



爆出事件的地方是广西玉林,就是那个在早年因为狗肉节,爱狗人士集体声讨,闹出在堆满狗肉的桌子前下跪,“向狗谢罪”的玉林。


以前人们讨论玉林大多是说狗肉,现在讲到玉林可能就是他们开始发动公务员卖房了。


6月26日,经济观察报出了一篇深度报道《公务员进村卖房》:


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某镇当公务员的李书朋(化名),没有朝九晚五,他一年加班200天起计。


虽然家住玉林城区,但因为天天驻村,整个6月还没回过一次家。


家人和朋友都好奇他究竟在忙些什么?


今年2月以来,李书朋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卖房。


“买房找我!”


李书朋的朋友圈里写着:“买房找我”“专车接送看房全程服务到位”,每一句后面都带着3-4个感叹号。


其实,不只是李书朋,据网上流传的信息,不少广西玉林基层公务员的朋友圈,每天都在更新“买房找我”“专车接送看房全程服务到位”。


1月底,玉林北流市白马镇、民安镇,通过摸底筛选,先后组织了50人以上,由干部、群众组成的看房团。


1月29日,玉林容县组织了一支多达120人的看房团前往玉林城区……


2月16日,玉林北流市高级中学由校长带队,组织了一支近30人的看房团,前往玉林看房......



广西玉林以“人口进城数”考核部分公务员,教育、医疗等系统也背“卖房”任务,每人每月至少卖 4 套。


广西县镇的基层公务员岗位最低要求本科学士学位,录用人员中不乏双一流毕业生。



结果没想到,现实太过骨感。乡镇细碎的活儿太多,上面有点什么任务都往基层压,平时忙得歇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从2月开始,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卖房,光荣而又迂回地当上了房地产销售。


宇宙尽头是考公,考公尽头是地产销售。


实际上,各村镇开展的进城买房“送工作”活动,最早源于1月份玉林市出台的《玉林市关于加快人口进城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政府给出很多福利,包括财政拿出真金白银的现金补贴和契税优惠,还给进城农民介绍工作,解决贷款、教育和医疗等问题。


送钱:直接补贴6000-1万,契税减半,房价优惠2万。

送工作:购房给安排工作。

送福利:安排教育学位,享受市民同等养老保险待遇。

贷款政策:执行国家住房信贷政策以及公积金贷款政策。


这件事,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过,只是没想到把“人口进城数”都纳入公务员考核指标了。


之前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现在是搞地产下乡,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02

宇宙尽头是地产中介?


不过在发动体制内的人卖房,玉林还不是今年第一个吃螃蟹的。


第一位是青岛,前段时间,青岛上了热搜。


青岛薛家岛街道办事处于6月13日发出了《关于做好促进居民购买新建商品房的通知》。



通知内,要求辖区内各社区和企业单位发动宣传,让有条件的居民买新房。并且要做好购房意愿的摸排情况。


不仅如此,买了没买,有没有实质性成交,还是要纳入考核的。


“6月底,每个合作社完成网签不少于2个。”


“该项工作纳入2022年度工作考核。”


而且完不成的话,社区要被扣分,社区书记可能要被扣钱。


青岛该街道办回应:确有此事。





卖房子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地产公司的事儿了,它还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的事儿,并要纳入日常工作KPI考核。


之前,郑州打响救市第一枪;如今,青岛、玉林只怕是要打响公务员卖房第一枪。


其实从玉林的情况来看,目前发动公务员卖房可能是开了个头。


每人每月至少4套,也就是2月开始,每人有44套的销售任务,结合2022年全年销售8000套的总目标,可见参与此次活动的干部有182名。


玉林是个地级市,全市常住人口579万人,是广西第二人口大市。按照全国平均的公务员占总人口比例大概为0.57%计算,玉林全市大约有3.3万公务员。





因此,参与干部的数量不算多。


可想而知,这项工作肯定是在一部分干部中试点开展的。也可以预见,如果楼市下行的趋势没有得到缓解,未来的几年,玉林肯定有更大的工作部署,会不会增加期房销售任务?会不会扩大到全体机关干部?对今年的销售标兵,会不会提拔重用?


这些都有可能。而实际上,有些步骤已经开始部署了:


1.为了鼓励公务员卖房,玉林市有的县直接表示,积极落实的干部在提拔、职级晋升、评先评优上。


2.根据玉林卫生系统招聘信息显示: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已经通过了卫生系统的考核,在玉林城区买了房子,那么在录用的时候,就会优先录用你。


所以,这才哪到哪,还是个开始。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麻烦,有更简单方法。


先建立全民常态化核酸,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然后再把核酸点设在售楼部。


卖房、防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举两得。


03

土地财政不行了?


不管是青岛,还是玉林,还是全国其他城市的救市措施,为什么搞得这么积极,根本原因还是土地收入减少了,连带着地方财政也吃了亏空。


2022年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金5629亿元,同比下滑57%。2022年3月出让金1908亿元,同比下滑58%。



近乎是腰斩,这是近十几年从没有过的情况,于是乎开始出现地方上要求公务员去“卖房”,还纳入考核指标。


但你要说这事荒唐,个人倒以为合情合理。


首先,从工资来源方面,体制内的人工资从哪来?还不是财政发钱!


售楼处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卖房子?


因为房子卖出去了,他们才有工资、有绩效、有奖金。


链家、房天下、乐有家这种房屋中介,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卖房子?


因为房子卖出去了,他们可以拿佣金。他们的工资也是靠卖房子来的。


体制内,不管是公务员编制还是事业编,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淡忘了,在分税制改革之前和刚施行那几年,你们知道各地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什么吗?


收农业税。





之前听一个朋友说,他父母是教师,有编制的;当时要求他们去农村农民家里,催他们交学费,交农业税等等,连带着他还跟着跑了好多村。


别以为铁饭碗就不要干这活,铁饭碗的前提是要有米发给你,没米你就只能端着个碗。


其次,从职责来说,什么是公务员?


地方上的公务员就是要解决地方问题,现在地方的问题是没钱,最低成本能来钱、能跑活贷款的就是房地产。


这既是为了自己的饭碗里能有米,工资发得下来,同时也是在解决地方经济层面的现实问题,于情于理,叫公务员卖房不算过分。


玉林现在什么情况呢?


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亿元,转移性收入340.8亿元,也是典型的财政不能自理。



玉林去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是111.6亿元,只完成了既定目标的77.4%,原因是土地出让金在跌。


这算是全国三四线城市卖地卖不动的普遍缩影。


然而,玉林公开的全市政府债务余额是374.9亿元。


土地财政锐减、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失效,市场转冷,致使背后的力量开始走向台前。


但是,哪怕他们顺利把房卖出去了,也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当前土地财政的根源性问题——房地产的行情总有走到头的一天。


而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只有两条路,要么找到可替代税源,要么重塑地产开发的逻辑。


要实现前者,方法有,但是落实难,办法大家都知道:房产税。


“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房地产税的描述进一步清晰,提出:


“完善地方税体系,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等于明确了房产税就是为地方政府准备的。之后的“十四五”规划给了一个更为清晰的方向:


“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说白了,房产税一旦落实,将属于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城镇住宅房地产总市值大约336万亿人民币,如果加上在施工的住宅房地产,那就是400万亿人民币市值。


即便是房产税税率1%,那就是一年4万亿收入。



卖地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差事,如果转化成税收,便是源源不断的收入。


并且这个收入是完全可以作为土地财政的替代品。可是,顶层设计不难,落实难;作为财产性税种,要全面开征涉及的利益纠纷那就太多了,从上到下都有。


而要实现后者——重塑地产开发的逻辑,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落实“双轨制”。


中国房地产面临三大矛盾:


一是楼市下行和土地财政之间的矛盾。


二是房企债务和金融系统稳定之间的矛盾。


三是房价高企和人民群众住房需求之间的矛盾。


简而言之:既要保证房价不崩,又要房企债务暴雷能够收场,还要全国人民都住得起房。


这可比造原子弹、送卫星上天难多了。


不过困难总比办法多,要实现这个“双轨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明王朝1566》里浙江的改稻为桑,高府台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八字方略。虽然剧情里难以避免地走向失败,但这个思路用在现实中的楼市却十分可行。



所谓双轨制,就是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的商品房,国企或者政府单位承担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首先,要稳住房企,不要让他们被债务爆破,不然全国到处都是烂尾楼,还要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后果之大谁都承受不了。


那么就必须化解他们的债务,在化债过程中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各个地方城投或国企出钱买下违约房企土地自己开发,地方国资委控股城商行出钱。


然后,央妈那边拿货币政策工具的输血,例如,加大并购贷的支持力度,并予以利息优惠。


之后再把收购得来的资产,让央企国企去开发,造出来的房子不进入商品房流通环节,而是以公租房、保障房的形式进入,要卖也只能卖给政府,官方来回收。


这样既搞定了房企的债务问题,也不至于让天量的保障房进入市场击穿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交易市场,一定量的福利住房可以让人们在高房价的环境下,也能人人有居所。


但这套措施也有很大的难点,关口是要如何调动并合理分配如此巨大的国家资源。


当然,这些措施都建立在良好的愿景下,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才能把事情干得圆满。


我们大多只看到让公务员去卖房的“魔幻”,却很难体会这背后有的是无奈。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机关单位上班的工资要发,老师工资要发,警察工资要发,投资医院、地铁、公园等基础设施,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天量支出。





现在还多了个抗疫,这些都要花钱,而且是很多很多钱。


搞钱,就成了当前的头等大事。


房地产来钱最快,来钱最猛,见效最快,简单、粗暴、有效,是解决当前没钱问题近乎最优解。


所以,还是之前那句话,这才哪到哪?开了个头而已。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怎么救楼市都将继续是中国经济议题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