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民国南塘学校「孙中山先祖故居」
来源: 2023-08-26 18:16:42
几个老人坐在村口的仁和亭里纳凉闲聊,墙身上是旧时所刻诗词,上前打量,有“南塘无处不春风,四周山水连贯通,前临丰阜湖广阔,背靠烟管气势雄。左借白米为屏障,右有丹山护村庄。祖籍相传八百载,居旅内外乐融融”的诗句,简简单单的南塘村村貌与村史就这样呈现。
老人很是热情,告诉我,这个小亭子建于光绪年间,准确来说是1884年,由村中侨胞返乡捐资所建。小小亭子历经百年沧桑,几经修葺,几根石柱仍是当年所立。
我问他们是否为当年南塘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异口同声说“是啊”。
村口仁和亭,右侧老亭是光绪年间所建 本文图均为 叶克飞 摄
这一问一答,看似寻常,可我却知偶遇不易。在珠三角寻访乡村与其他地区大有分别,见到土著的几率明显低得多。因为经济发展较早,城市化进程极快,许多人早已搬走,或在新村兴建新宅,大量老宅变成出租屋,或者只余老人居住。走在村子里,往往不闻粤语,只听到普通话。
南塘这个中山市南朗镇的小村子,距离中山市区不过十几分钟车程,同样早已被各种工厂和楼盘所包围,不过仍固执地维持着旧时面貌,还有不愿离去的老人。
孙中山亲笔题词:“朴诚勇毅”
老人口中的南塘学校,如今仍存的校舍始建于1934年,兴建者是村中的旅美华侨简永成。不过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921年。兴中会元老、曾在北美为孙中山筹措革命资金的简崇光回到家乡,创办南塘国民学校并亲任校长。
建校后,简崇光请孙中山题字,故乡翠亨村距离南塘村不过十余公里的孙中山,欣然题了“朴诚勇毅”的四字校训,并请时任香山县县长吴铁城,于1922年元旦送至南塘村,悬挂在村中简氏大宗祠的墙壁上。
之所以悬挂在那里,是因为简崇光创办的南塘学校,最开始就设立在简氏大宗祠里,直至十几年后,简永成捐资建设新校区。
简氏大宗祠,南塘学校最早设于此
简氏是南塘村第一大姓,也是唯一大姓,占比达90%。此外,还有萧、陈、李、黄和林等姓氏杂居。南宋年间,简氏从南雄珠玑巷辗转迁徙而来,在此立村,因村南有一口大池塘,故取南塘为村名,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如今常住者不过千人。
村中最古老的的建筑是简氏大宗祠,建于雍正年间,重修于光绪年间。从仁和亭出发,走过村子牌坊,沿大路直行,就可见到广场上的简氏大宗祠。尽管多年来历经沧桑,村中不少古建筑都遭到过破坏,简氏大宗祠仍保存完好,并一直由族人出资维护。门口有“经传漆壁、秀毓丹山”的楹联,丹山二字指南塘村旁的丹头山。
祠堂正堂名为敬修堂。十几年前,简氏宗族自筹数十万元将之修旧如旧。
祠堂两侧挂满族训与族范,族训是“正德修身,齐家治国”,族范是“于国忠,事亲孝,侍下慈,为官廉,与邻友,处世和,交友信,做事恒,修身正,立志远”。此外,还有“家教”与“精神”,前者是“贫不断书香,求财要正当,穷不丢志气,为官莫贪赃”,后者是“敬上慈下,诚信奋进”。
最让我感怀的当然是“贫不断书香”这五个字。近百年来,不管时局与经济如何,南塘人都未曾间断子弟的读书,反而以举族之力互助。
宗祠敬修堂
南塘简氏确有值得自豪之处,村民口中津津乐道的“老三简”和“新三简”,就是明证。
所谓“老三简”,是指当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简让之、简崇光和简永照,三人曾为革命奔走,出钱出力,也曾在国民政府中任职。除建立南塘学校的老兴中会会员简崇光外,简让之曾变卖自己在香港的百货公司资助孙中山,还曾担任大元帅府筹饷委员,也曾任广州铁路局局长。简永照曾是檀香山华裔富商,是孙中山大哥孙眉的拜把兄弟,一直资助革命。
“新三简”则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1987年,土生土长于南塘村的简庆华、简国森和简冠筹三人,同时任职中山市副市长,同村同届,实属罕见。
据说,“新三简”都是南塘学校的毕业生,就像村里的其他老人一样。不过,就在他们同框担任副市长的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南塘学校结束了自己的历史。那一年,中山学校进行了一轮合并,南塘学校因学生太少被撤并,学生转至附近其他学校继续学业,原有校舍便空置至今。
曾是电影取景地
如果从空中俯瞰,南塘村的房舍大致分为三排,即上街、中街和下街。学校并不在这三排房舍中,而是位于村子背后的山坡之上,隐于风水林中。
风水林是南粤乡村常见的特色,许多村落在选址时都会考虑风水因素,在茂密树林旁兴建,使之成为村后屏障。南粤乡民将风水林视为信仰,世代保护,还会种植各种果树或樟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树木,既保护环境,又可增加收入。
如今,风水林簇拥的南塘学校已荒废多年。沿着石阶走上斜坡,只见两扇大木门敞开,均已残破不堪,外墙玻璃也多已破碎。沿正门走进去,杂草丛生,将整个天井覆盖。回廊结构将一间间教室连接在一起,正中的礼堂还有一个舞台,两侧是建校碑记。
南塘学校
这栋两层的西式建筑,当年一定是远近闻名之地。即使历经数十年风霜,荒废二十年之久,墙壁斑驳,但整体结构依然完好,石柱少有裂痕,可见当年工程之可靠。当年旅美华侨简永成兴建新校舍时,请海外专业人士设计图纸,再寄回国内按图修建,标准极高。
令我感动的是,简永成当年出资三万美元建校,校舍落成后,他用剩余资金购买了二百多亩水田,将出租田地的资金用于购买校服、教职员工薪酬和学校日常开支等,就此生生不息,村中不论贫富,孩童读书全部免费。在建筑正门两侧,各有一扇镂空窗户,走近辨认,才知是将镂空的窗棂做成了文字,一侧是“国家基础”,一侧是“则在教育”,当年的南塘学校乃至南塘村,确实秉承了这一理念。
杂草覆盖的校园
前几年,中山本地媒体曾发表过一张南塘学校的老照片,图中几个女孩身穿童军服,丝毫看不出乡村小学的痕迹。时至今日,她们若仍在生,也许已近百岁高龄了吧?
在学校的斜坡之下,一户人家的院门前,两个老太太正在闲聊。六七十岁的年纪,自然也曾得到南塘学校的滋养。
她们指着高处的学校旧址告诉我,前几年曾有人在此拍电影。回去查资料,才知杨幂与陈小春主演的《孤岛惊魂》曾在此取景,剧照中那些室内场景,就与我方才所见的教室墙身相仿。可惜的是,剧组离去后,因拍摄需要而短暂被清理干净的校舍再度荒凉下来。其实,如此漂亮且坚固的建筑,若能得以修葺,另作他用,必然会重现光彩。
旧教室
那么,孙中山所题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又在哪里呢?1934年,新校舍落成后,牌匾便从简氏大宗祠移至学校礼堂中。但在上世纪60年代,这块牌匾被人偷拆下来,将凸字铲平后,当成床板用了二十多年,后来才被有心人寻得,又几经波折,才得以修复,重新悬挂于村委会里。其间辗转,少不了村民的努力。
离开南塘村时,经过村口的候车亭,名为继泽亭。这可真是个一语双关的好名字,一来,它取自捐建人简继泽之名。这位旅美华侨于1986年捐款改善村中基础设施,包括进村的水泥大道和候车亭等,方便村民出入。二来,“继泽”二字有“承继恩泽”的意思,从学校到眼前的候车亭,南塘村所承继的,其中自然也正有一代代村中华侨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