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河南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会「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

来源:   2023-06-25 14:15:56

顶端新闻特约撰稿人 周大围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河南再加速。

5月19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2022年推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明确提出今年年底前,全省开发区整合工作全面完成,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等主要目标。

“三化三制”,即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方向,推行“管委会 公司”模式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而这也是我省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开发区已成为各地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平台。那么,我省为何要开展这样一场改革,又将怎样助力经济发展?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宋亚猛/图

改革,从本质上回归开发区的经济属性

开发区的发展,一直是新一届河南省委所抓的大事。

去年9月7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委会经济发展主责主业。“推动开发区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从此,“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题词。

一周后(9月14日),省委即召开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对此作出具体安排。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经过40年的发展,开发区已成为各地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平台。但对标对照发达地区,我省开发区建设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质量效益不够高、体制机制不够活、整体层级亟待提升等短板和问题。

如何去除这些短板与问题,让开发区焕发新的活力?从楼阳生的讲话中来看,要进行前瞻性谋划、系统性重构、整体性提升,“整合、扩区、调规、改制”。而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从本质上回归开发区的经济属性”。

要知道,开发区的设立本就是为了轻装上阵发展经济。但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一些开发区已经从“功能区”向“行政区”转变,以往的“轻装上阵”逐渐失去意义。因此,“回归”就显得十分必要。

△图源: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调优结构、深化体制改革 让开发区“专一有序”轻装上阵

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河南如何改革?从此前公布的一系列举措来看,首先是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实现更高效率的发展。

今年3月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全省开发区将由288个整合为184个,减少104个。从结构来看,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65个、占89.7%,现代服务业开发区19个、占10.3%。从分布来看,县(市)管理的开发区102个,基本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省辖市本级管理的38个,市辖区管理的44个。从类型来看,国家级开发区16个,其中高新区7个、经开区9个。

这一系列错落有致的结构调整,不仅实现了产业分工上的“专”,更体现了区域分布的“一(唯一)”、发展方向的“序”。三者结合形成的“专一有序”,更有利于开发区这股力量“攥紧拳头”、“拧成一股绳”,助力高质量发展。

调优结构的同时,“三化三制”等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加快进行。

从《要点》列出的“时间表”来看,今年我省要完成“优化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有序剥离社会管理职能、推动‘三制’管理创新、科学组建开发区运营公司、加大放权赋能力度”五项管理体制改革重任。其中,6月底前,要完成非跨县(市、区)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剥离任务,完成全省开发区“三制”改革,组建开发区运营公司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

他山之石: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近一倍 天津经开区这样改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全国已有先例,而从其效果来看,正实打实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支持。

如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天津经开区,也曾面临“体制的僵化、利益的固化和动力的弱化”等问题。2017年开始,天津经开区开始进行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探索:

成立泰达街道,将原属于天津经开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实行属地化管理。调整管委会架构,人员力量全面向招商引资一线倾斜;

政府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向全球选聘管委会副主任,各开发区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原有的行政事业编制全部取消,“国家干部”变成“合同制工作人员”;

同时,放权赋能。天津市政府把能下放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给滨海新区,区政府则进一步将相关区级审批权限下放给各个开发区,对部分市级下放审批权限与开发区联合评审。

改革完成后,开发区精力更加聚焦、效率也得到最大提升。

2019年,天津经开区所在的滨海新区又开始推行“法定机构改革”。经过改革,经开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减少17个,专业招商部门从6个增加到12个,还建立了“兜底保障部门企业服务局”等一批特色部门,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2021年1至10月,天津经开区工业总产值比2019年同期增长9.6%,规模以上商品消费额同比增长32.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5.3%,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3%。

这正是改革所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活力。

△图源: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从“行政区”回到“功能区” 河南开发区改革已初见成效

自省委工作会议至今,河南各地的开发区改革一直紧锣密鼓开展,而且初见成效。

据《河南日报》报道,今年以来,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定了一整套方案进行“瘦身健体”改革,通过实行“管委会 公司”模式,管委会1568名干部职工精减至95人。重新构建了高效的开发区体制机制。

该开发区一位普通干部坦言,单位是一个功能区,但以前更像一个行政区,辖区的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难以集中精力干好主责主业。改革后,原来承担的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教育等诸多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去了,“我们专心干好一件事就行”。

而在三门峡经济开发区,通过推行“三化三制”改革,形成了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今年一季度,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66.7%。

今年4月初,郑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包括已过“而立之年”的高新区在内,一场改革的大幕也已在省会郑州开启。

从《要点》此次给出的具体指标看,改革完成后,全省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增速将均高于全省工业1个百分点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2个营业收入超千亿元、5个超500亿元的开发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回归经济属性”的开发区,将为二季度实现“双过半”、经济发展“全年红”和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