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坟墓”或“晒网场” 哈尔滨是满语还是俄语 意义十分重大
来源: 2023-03-31 10:16:02
“大坟墓”或“晒网场”,哈尔滨是满语还是俄语?意义十分重大!
说起古都,一般人想到的都是西安、洛阳以及南京、北京这样的城市,几乎很少人会想到,还有一个地方实际上也孕育了两个王朝。
这个地方就是银装素裹的哈尔滨,有着"东方莫斯科"美誉的哈尔滨,是金朝和清朝两个王朝的发祥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国两朝"。
为何称为"一国"呢?因为清朝的统治者们认为自己是金国的延续,因此努尔哈赤等人在割据时期建立了"后金",金朝与清朝都是女真部落建立的朝代。
在中原正统的角度,两宋时期的金朝与明朝时期的后金算不得正统王朝,因此哈尔滨这个地方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
但实际上哈尔滨开发的历史相当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93年前后,安车骨部在这个地方定居并且发展了起来。
一直到了公元13世纪前后,随着金国的建立,哈尔滨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蒙元灭了金国之后,哈尔滨沉寂了许久。
一直到了17世纪前后,随着努尔哈赤等人统一了女真部落,哈尔滨地区再度振兴了起来。可以说,哈尔滨地区在历史上几经沉浮,但总的来说对这一地区影响最大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女真,另一个则是蒙古,女真族是这一地区的原住民,而蒙古在征服了女真之后又被征服,两者在此后不断地交融。
因此,"哈尔滨"这个地名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蒙语的"牧草场",一说是满语的"晒网场"。
当然了,也有学者认为是通古斯语,甚至是东突厥语的变种的,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论据支持。例如,王禹浪先生就在《新晚报》上撰文表示:
"哈尔滨一词最早系东突厥语,意思是天鹅,后来为女真人所吸收。"
而俄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哈尔滨"与俄语中的"大坟墓"发音几乎一致,加上俄国与此地接壤,这实际上是俄国人命名的地方。其他主流的说法以女真语,或者是满语为主,也有一部分认为是蒙语。
满语类的说法几乎一致,大致的意思就是:哈尔滨这个地方的意义与当地的地形和生活习俗有关,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形状就像一张渔网,加上女真人是渔猎民族,因此将其命名为"打渔场"、"渔网"、"晒网场"之类,大致是合情合理的。
而蒙语类的说法其实与满语类极为接近,也是根据此地的形状来命名的,不过蒙古是一个游牧民族,因此蒙语中命名的意思就大致为"牧场"、"牧草场",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再比如东突厥语的说法,"天鹅"与地形也有关系,与东突厥人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关系,游牧民族一向有喜爱天鹅的传统。
但是,为什么俄语的命名如此出奇,要将哈尔滨命名为"大坟墓"呢?细思极恐,背后的含义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这个说法实际上在历史学角度是靠不住的,因为提出这种说法的时期是1928年,在这一年的俄文版的《商工指南》上出现了这种说法,俄国的学者提出了这种看法。
为什么要将哈尔滨说成是俄语的"大坟墓"呢?这与一直以来俄国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态度有关。
满清时期,俄国人一直觊觎东北地区,康熙时期俄国沙皇就趁火打劫,与康熙皇帝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此后不管是沙皇俄国还是前苏联,对于中国东北的态度一直是相当暧昧的,例如1900年6月2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命令俄军进攻哈尔滨和牡丹江地区。
此后,《暂且章程》签订,清政府允许沙俄在东三省驻扎部队,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奇耻大辱。《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又与沙俄签订了《收交东三省条约》:"俄国参与北满洲行政权",面对沙俄的得寸进尺,清政府可谓是毫无办法。
直到民国时期,张作霖成为了割据东北的军阀,中国的这个邻居也没有放弃对东三省的觊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反法西斯战争才使得他们消停。
对此,我们不难猜测出将"哈尔滨"理解为"大坟墓"的深刻隐喻:"此地必定是俄国的大后方,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据此地的野心。"
实际上从明朝开始,沙俄就不断地袭扰东三省地区,清朝建立之后,沙俄通过改革成为了西方列强,侵吞东三省更是成为了他们的战略意图。
自顺治时期开始,俄国就不断地制造摩擦,最终在准噶尔部叛乱之际,沙俄以支持准噶尔要挟康熙,割走了多达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此,哈尔滨这个地名到底是满语还是俄语,到底是"晒网场"还是"大坟墓",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1928年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为此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在这个方面据理力争,"满语"一说逐渐成为了主流。
而俄国方面的学者,因为拿不出相关的史料和证据,对于"大坟墓"这种说法只能不了了之。"名不正则言不顺",在重大的问题上,一个两个字眼就可能引发重大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