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健康”VC 7轮押注的明星项目上市了,市值164亿

来源:投中网   2022-09-14 15:07:24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VC 7轮押注的明星项目上市了,市值164亿,如果您对VC 7轮押注的明星项目上市了,市值164亿感兴趣,请往下看。

互医行业又一明星公司叩响了港交所的大门。

2022年9月14日,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叮当健康”)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叮当健康开盘价为12.34港元,截至发稿前,公司总市值达163.9亿港元。

叮当健康前身为叮当快药,因主打“28分钟送药上门”被消费者熟知。招股书显示,按2021年收入计算,叮当健康在数字零售药房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

作为医药电商的头部玩家,叮当健康颇受资本认可。IPO前,叮当健康共经历了7轮融资,软银中国、招银国际资本、中金公司、TPG、海尔医疗等众多一线机构和产业资本纷纷入局。IPO期间,叮当健康还引入了阳光保险、Harvest、Jumpcan等基石投资者,共计认购2.98亿美元。

此前,素有“医药电商三巨头”之称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已经齐聚港股,市值均超百亿,如今叮当健康上市,免不了要与巨头同台PK。而放眼一级市场,关于互医的争夺则更为惨烈,一面是互联网巨头撒钱入场,一面是互医给VC/PE关上了大门,俨然一副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药店界“饿了么”,1年营收36亿

叮当健康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包括快药服务、在线诊疗咨询服务、慢性病与健康管理。

创立初期,叮当健康走的是“轻资产”模式,即不开药店,通过与线下药店合作提供配送服务。凭借“28分钟送药上门”的承诺,叮当健康很快在市场上引起反响,被称为药店界的“饿了么”。

不过,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因为是线下药店自行配药,平台无法准确把握药店的抓药和配送时间,直接影响了“28分钟送达”的品牌定位,造成用户流失。

于是,2016年,叮当健康开始自建药店和配送体系,并宣布“千城万店”计划。截至目前,叮当健康已拥有348家智慧药房,覆盖中国17个城市,其中220家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重点城市。在配送方面,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骑手2800多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收入计,叮当健康为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0%;按2020年收入计,叮当健康是中国实时到家数字药房行业最大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叮当健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8亿元、22.3亿元、36.8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6.8%、34.4%和31.6%。

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2021年,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8.1%、98.9%和96.8%。

虽然营收在增长,但叮当健康的盈利状况却不尽如人意。2019年~2021年,叮当健康的净亏损分别为2.74亿元、9.20亿元和15.99亿元。2022年一季度,亏损持续加剧,单季净亏损达4.04亿元。

叮当健康网上卖药挣来的钱都花在了哪里?答案是物流仓储和营销。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叮当健康履约成本(包括物流及仓储服务费用)分别达到2亿元、2.83亿元和4.12亿元,占营收的15.7%、12.7%和11.2%;同期,公司销售与市场开支费用分别为2.78亿元、4.41亿元和8.35亿元,占比总营收的21.8%、19.8%和22.7%。

将两者相加,几乎已经吞掉了公司的全部毛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叮当健康饱受亏损困扰,但没有影响投资人的热情。9月13日,公司公布的分配结果显示,公开发售阶段,叮当健康获7.2倍超额认购,并引入了阳光保险、Harvest、Jumpcan等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达2.98亿港元。

60岁医药大佬再创业,5年斩获7轮融资

作为医药电商里的头部玩家,叮当健康的创始人也颇有来头。

杨文龙出生于1962年,大学学的是中医专业,毕业后在江西一家国营医药公司工作,负责中药材的收购。1997年前后,市场经济刚刚开放,医药公司走向市场化,嗅出商机的杨文龙开始筹划创业,投身于自主经营的承包模式。

1998年,杨文龙开始建立全国营销网络,并在2000年成立仁和集团。创业初期,仁和并不自己生产药,而是把中药材供应给药厂,但随着效益下降,药材厂商开始用药品抵钱,仁和集团“被动转型”,从卖药材改为卖药。2005年起,仁和集团先后推出了“优卡丹”、“闪亮”、“妇炎洁”等知名品牌。

2007年,上市十年的九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作为大股东的仁和药业借此成功借壳上市。截至目前,公司市值83.58亿元。

时间来到2013年,O2O模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杨文龙预感,医药零售领域的O2O转型,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于是,2014年,53岁的杨文龙决定二次创业,成立了叮当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仁和药业没有直接持有叮当健康的股份,但两家公司在业务上来往密切。根据招股书,2018年-2022年一季度,仁和药业都是叮当健康的五大供货商之一,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维持在15%左右。

有医药“老炮儿”和老牌药企做背书,一路走来,叮当健康获得了众多资本青睐。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成立至今,叮当健康共融资7轮,累计获得投资27.6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招银国际、TPG、泰康人寿、中金、国药中金、奥博资本、海尔医疗等十余家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

根据招股书,IPO前,杨文龙间接持有或控制叮当健康50.48%的投票权,其中约 21.16%是通过健兴有限公司持有,约22.59%通过健发有限公司持有,约6.73%通过表决权委托安排持有或控制。

其他投资者中,招银国际通过多家基金,合计持股7.28%;TPG Capital持股6.34%。

互医投资冰火两重天:巨头撒钱入场,VC/PE“缘分已断”

多年前,马云曾断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此话一出,互联网医疗赛道热火朝天。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互联网医疗投融资规模超420亿元,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已达到2000亿元。

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给了互联网医疗一个发展窗口,行业因此迎来一波上市热潮。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除了叮当健康,圆心科技、微医、智云健康等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在排队IPO。

互医赛道的火热,也吸引了一大批“跨界玩家”。

早在2014年,腾讯就开始了医疗领域的第一笔投资,之后一路通过投资和自建,迅速搭建起了一个百亿医疗帝国。当下国内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大半都在腾讯麾下,如丁香园、微医集团、卓健科技、医联、好大夫在线、企鹅医生、碳云智能等;

百度则在2010年就开始自建团队,试水在线医疗,还投资了不少互联网问诊和医药平台公司;

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更是早早拆分出来独立运营,目前两家公司已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分别为609亿港元和1675亿港元;

字节跳动虽然入局较晚,但也来势汹汹。过去几年,字节已经通过自研、投资、并购等动作,初步实现了在医疗健康赛道“线上+线下”的布局,今年8月,公司还豪掷百亿,全资收购了高端妇幼医院美中宜和;

除此之外,饿了么、美团、顺丰同城等物流头部公司也纷纷入局医药电商。

有意思的是,在巨头撒钱入场的同时,VC/PE对于互医的热情却不太高。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1起,相较医疗器械等其他细分领域,热度明显退潮。

投中网在《互联网医疗给VC/PE关上了大门》一文中也曾提到:“几乎所有机构现在都不会看,也不看好互医了。”

至于不看好的原因,则是多层面的:

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医疗还处于烧钱换增长的阶段,即便是巨头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也难逃亏损的命运,在募资难的当下,这种商业模式显然不是投资人的最优选择;

另一方面,因为无法满足平台“要订单”的需求,VC/PE往往也不是互医平台融资时的首先,“对于一些想投的企业,纯财务投资其实也很难投进去。”

既不想投,也投不进,VC/PE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态度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文/王满华,来源/投中网)




好了,关于VC 7轮押注的明星项目上市了,市值164亿就讲到这。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