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昌平生命科学园街区控规:规划轨道微中心 分级划定住宅容积率
来源:乐居买房 2022-09-02 19:07:58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乐居买房的昌平生命科学园街区控规:规划轨道微中心 分级划定住宅容积率,如果您对昌平生命科学园街区控规:规划轨道微中心 分级划定住宅容积率感兴趣,请往下看。
乐居买房讯 日前,昌平区政府消息显示,《北京昌平区生命科学园CP01-0601~0603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控规”)获批,提出要优化居住空间布局;打造覆盖居住区的“15分钟健身圈”、补足区域基础教育短板,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形成统筹城乡、特色突出的健康服务体系;落实公交优先和TOD理念,建设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公交、地铁、市郊铁路等公共交通系统,还提出要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对轨道站点进行轨道交通一体化管控,划定1处轨道微中心。
生命科学园位于昌平区与中心城区交界处,未来科学城西南部,史各庄街道范围内,西部与海淀区接壤,南部紧邻回龙观、龙泽园街道。规划范围东至京藏高速、文华西路,南至回南北路、史各庄街道界,西至昌平区界,北至南沙河、北清路,总用地面积约 1016.60 公顷。
本次规划落实街区指引中街区划定要求,依托自然边界、主要道路等要素,结合主导功能分区管控与规划实施主体的权属边界,划定3个街区(CP01-0601、CP01-0602、CP01-0603)。
控规明确,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自贸试验区,重大产业项目形成集群,重大前沿发现不断涌现,重大创新成果持续转化,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实力和国际化水平达到全球领先,生活环境实现高品质生态宜居,全面建成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还明确,要科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充分利用本地区就业优势,统筹回天地区、昌平新城等地区,优化区域人口结构,促进区域职住平衡。到2035年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4 万人,就业人口约 7.76 万人。
在整体空间结构方面,控规提出,构建“两轴、一心、六区”的空间结构,以“蓝绿活力环、创新梦想城”为目标,通过构筑城市型交通网络、塑造高密度的混合空间形态、建设特色标志性的公共空间、打造便捷活力的服务体系四大策略,形成“两轴、一心、六区”的整体空间结构,打造区域缝合、特色引导、产业集聚的创新城区。其中“两轴”为创新服务轴、科技拓展轴;“一心”为综合服务核心;“六区”为健康生活区、基础研究区、商业休闲区、创新研发区、绿色智造区、产学研融合区。
控规还提出,促进三生空间合理布局与主导功能分区,具体内容如下:
坚守城市安全底线,强化禁限建要素刚性管控,保障城市公共利益。以蓝绿空间为本底,预留市政、交通等重要设施廊道,优先明确生态空间;
1.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根据企业需求画像,规划满足研发办公空间、共享技术平台、基础设施保障三方面需求以及生物实验对通风、环保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科学布局相关用地和空间。
2. 补足居住功能,保障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增加居住及其配套用地,促进区域职住平衡。重点在 CP01-0601街区北部、南沙河以南,以及CP01-0603街区南部布局居住用地,实现园区从“产业园区”向“城市园区”的转变。
3. 构建蓝绿网络,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骨架,大幅提高生态空间质量。构建南沙河生态廊道,加强滨水地区生态化治理,建设以水为脉的滨水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河湖环境品质
建立管控分区,加强差异化引导规划综合考虑自然边界、主要道路、土地权属等影响因素,结合主导功能,划定生产主导区、商业商务主导区、居住主导区、混合功能主导区、绿地水域主导区等11类主导功能分区。
另外,还要强化建筑规模管控,确定强度分区落实总量指标分解内容,强化国土空间要素刚性管控。结合现状保留用地和在途项目情况,综合交通支撑条件、配套设施水平、资金测算等因素,突出城市设计引导作用,统筹街区和主导功能分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级等五个强度分区,分类、分级管控城市开发建设强度。主导功能分区内,超过 70%的建设用地(不含道路、水域、绿地、广场)应遵循该等级不同功能用地地块容积率的上限要求。
在整体空间形态方面,要建立城市整体高度秩序,划定基准高度分区规划范围内基准高度主要区间为 9-80 米。建筑制高点位于综合服务核心、珠江大厦;其他区域研发办公、中试研发和生产厂房以多层为主,建筑高度以24-36米为主;居住建筑以中高层为主,建筑高度以45-60米为主。
控规还表示,在整体景观格局方面,要构建“一廊穿引、内外双环”的蓝绿格局。充分考虑区域交通廊道与区域视廊、重点地区的关系,积极完善规划范围内地标、节点、路径、边界和区域等要素,构建“一廊穿引、内外双环”景观格局,强化区域识别性和城市魅力。
具体来看,一廊:充分利用十一排干的自然生态资源,集合两侧功能需求,形成功能复合的生态休闲廊;内环:在生态休闲廊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现状绿地,系统串联,提升北清路服务功能,增加服务休闲等设施;外环:结合河道、高速等防护绿地,完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构建完整的骑行绿道系统,打造四季分明的风景廊。
在蓝绿空间方面,控规提出要开展河道生态治理,保障区域防洪安全;营造活力多元、功能复合的滨水空间;构建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的滨水岸线体系;构建布局均衡、功能多元 的 游憩绿地体系;打造环环嵌套 、 东西连通、 水绿融合的绿道体系;营造蓝绿萦城、开合有致的滨水生态廊道。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滨水地块规划用途及现状资源情况,本次规划主要划分居住社区类、商业办公类、研发办公类等类型的滨水空间。加强河道水体整治,保障景观用水水质,强化开发地块公共建筑底层空间开放,并与滨水景观进行一体化设计,塑造活力灵动的滨水界面,依托社区公园、游园、景祥寺等,设置多种活动流线和空间。建设滨河连续步道,设置多种亲水设施,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活力、多功能的日常活动空间。沿线地块开发鼓励通过自行车和步行廊道加强滨水景观与地块内部连通。
控规强调,在街道空间方面,构建人车分流、便捷舒适的街道功能体系;构筑绿色低碳的骑行体验路径和步行体系,自行车体系局部结合场地、站点、公园等开放空间设置骑行驿站;营造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展现重要城市形象的交通主导类街道,两侧建筑物较高,交通流量较大,街廓比宜 1:1—2:1,避免造成视觉压抑和隔离感;分类强化无障碍设计,具体体现在人行道与车行道接驳处应设缘石坡道、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应设置提示盲道等。
控规还强调,要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对轨道站点进行轨道交通一体化管控,划定1处轨道微中心。明确轨道交通一体化管控范围。另外,控规提出,要以站点为中心,按照半径 500 米划定轨道一体化管控范围,优先落实轨道工程实施、设施布局、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积极推动城市空间、功能与轨道站点的一体化结合、坚持TOD导向,结合站点需要设置以人流集散、进出站、换乘功能为主的公共空间;鼓励紧邻站点地块与站点无缝连通,优化交通组织与换乘,合理布局便民商业、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
此外,提升居住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和综合交通同样重要:
在提升居住方面,控规提出要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合理安排住房供应规模与结构,规划范围内居住建筑规模约147.22平方米;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到2025年达到55%,到2035年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
在公共服务方面,明确要构建均衡、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在居住与产业用地周边均衡布局,补足区域基础教育短板,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形成统筹城乡、特色突出的健康服务体系;建成均衡优质 、精准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共享、均衡完善的体育设施体系补充基层体育设施短板,打造覆盖居住区的“15 分钟健身圈”,形成层级完善、布局均衡的体育设施服务网络。
在综合交通方面,要提高综合交通承载能力,促进用地与交通协调发展;落实公交优先和TOD理念,建设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公交、地铁、市郊铁路等公共交通系统,鼓励通过公共交通进入园区;构建三横三纵区域路网骨架,落实 “ 小街区,密路网 ”的规划理念(“三横”为定泗路-玉河南路、北清路及回南北路,“三纵”为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及回创路。规划道路总长度约为 91 公里。)
规划范围内未来将以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和配套服务功能为主,将极大的便利周边的居民。目前,规划范围周边有建发·珺合府、北清橡树湾、紫金书院、奥森春晓等新房。
在配套上,规划范围内有地铁生命科学园站、朱辛庄站,交通便捷,可以满足人们出行、通勤的需求,还有北京农学院(北校区)、华北电力大学等学校资源。另外,周边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新可美购物广场等配套,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文中关于配套距离描述,仅供参考,以官方实际测量为准)。
好了,关于昌平生命科学园街区控规:规划轨道微中心 分级划定住宅容积率就讲到这。